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解) 1、我们试图以表格的形式反映地方语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本表的总名是《蒲圻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表》,按蒲圻韵系由44幅“同韵字表”组成。 2、入表的字先按方言韵母分归各号“同韵字表”,韵序号和韵母音值标在“同韵字表”右上方;同韵字又再按方言声母分横栏,声母音值标在栏的左端;同韵同声字还按声调分为六个竖档,调值标在档的上端。同表的字即同韵,同栏的字即同声,同档的字即同调。由表内横栏竖档交织成的各方框里的字(即同框字),声韵调全同。  相似文献   

2.
琵琶歌     
侗语称为“嘎琵琶”,是一种自弹自唱的侗族说唱艺术。它分短歌、长歌两种,短歌是对情人弹唱的,以歌代言,借歌传情,多即兴创作。琵琶长歌,由歌师在鼓楼当众弹唱,多是歌师精心自编的,或是传统作品。琵琶歌格律严谨,兼押内、中、外三韵,内韵是上一小节末字与下一小节第一个字同韵或近韵,也叫“句内韵”或“锁韵”。  相似文献   

3.
一,本文辑录武汉方言同音字并与普通话读音对照排列。操武汉方言的人可以借此学习普通话语音,说普通话或研究方言的人可以借此了解武汉方言。 二,全文选常用同音例字3500个多,按武汉韵序编次,同韵字再按声序编次,同声、韵的字再按声调编次。韵序编号写“一”二”等,声序编号写“1” “2”等,调序编号写①、②,等等。方言声、(?)韵写国际音标,正文中加方〔 〕括以资辨识。音标前选列一个同音代表字,姑名其为韵目、声目,以便于不识音标的人称说、查检。  相似文献   

4.
晋南方言开口三等“药”韵字不同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晋南方言开口三等“药”韵字的读音是在入声韵尾消失并入“果”摄后,主要元音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悠久,并深刻地影响着周边各国。在汉字广泛传播的过程中,“韵”字也在日本传播开来。以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以及中日词典等为参考资料,针对“韵”在日本的流布与意义变迁情况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韵”流人日本后,其表示“风雅、情趣、气韵”等美学意义被淡化,而表示“韵脚或押韵的字;韵母;押韵”等语音学含义被保留和发挥。  相似文献   

6.
《大宋重修广韵》中的两个韵字“[犭遀]”、“鬀”的讹夺现象尚未引起前修时贤的关注,“[犭遀]”为“[犭隨]”,形夺“阝”而误、“鬀”为“鬄”形似而讹,讹误的原因一是未细考文献,二是不明古音。  相似文献   

7.
广韵是重要的韵书,同时也是重要的辞书。 广韵本于切韵。陆法言写切韵的主要目的,在根据颜之推等群贤的遗意,建立崭新的语音系统,所以重点在审音,他“剖析毫厘,分别黍累”,费尽了心血。至于对所收韵字的训释,他于“诸家音韵”以外,还参考了“古今字书”,也是重视的,但究竟不是重点。从切韵残卷看,所有的训释都力求简明,有些常用字就未加解释。切韵行世以后,得到世人很高的评价和普遍的重视,后人纷纷地为它增字加注,使它向辞书的方向发展。长孙讷言作笺注,是因为切韵“酌古沿今,无以加也。然古传之已久,多失本源”,  相似文献   

8.
诗要有韵,无韵非诗。今人写诗、诵诗,是给个人欣赏的,要用“现代语音”,不必依旧诗韵.“现代语音”是普通话和“普及方言”的语音总和,是革新诗韵的基本立足点。科学地划分新诗韵部。保留入声,入声归入新韵部。编制新的诗的字表。  相似文献   

9.
壮族排歌,都是成排成排地唱,这是各地相同的。但在韵律方面,各地排歌各有特点,不甚相同。从字数来分,只有以五言为主和以七言为主两种。不管是五言或七言,又都夹杂有长短不一的句子,最多的是一两个字,有的是三个字;也还有八、九、十个字甚至十几个字的长句子。在押韵方面,一般是押尾韵(亦称脚韵),有的押腰尾韵。押尾韵的就是在偶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姚刊三韵本《类篇》讹舛较多,曾有文对其进行过校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今仍以石部为例,利用现存字书、韵书等相关文献进行校订,例举“ 、 、 、 ”四字注音之误和“ 、 、 ”三字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11.
《刘知远诸宫调》中的“口中只道得得两度三回,不放了你才”句断句及说解分歧较大,根据文中多为了押韵而调换词序语序,以及现代方言口语中还保留着诸多副词后置的用法,认为诸家对“才”义求之过甚,“才”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副词,“不放了你才”是为了跟“开”、“派”押韵而调整了“才不放了你”的语序。  相似文献   

12.
"哩"是丰城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助词。本文拟对丰城话中助词"哩"的分析,得出"哩"总共有"哩1"、"哩2"、"哩3"、"哩4"和"哩5"五种用法。  相似文献   

13.
闵敏 《科技信息》2012,(13):252-253
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本文从诗歌创作背景、诗歌意象、韵律节奏以及内在意蕴等角度分析了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及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名作《在地铁车站》和《红色手推车》,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两首意象派名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昧、冒、没、蒙四字当为同源字,而非通假字,且均有“冒着、顶着”之义项;当此四字与“死”组合成词后,均有“冒着、顶着死亡的危险”义。  相似文献   

15.
《神话历史》丛书在资料处理、理论运用,或者说二者的“互动”上都达到一定的“规模”。对于经史相连的中国式“古典学”,尤其是“礼学”、“春秋学”等,“丛书”作者,跟近年学术新进们一样做了相当艰难的摸索与尝试,以“西学”为参照系,在经籍思想内容、历史意义、文化观念、思维机制的探掘上,尤其是给予现代性的哲学升华上,花了力气,也得到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16.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7.
在荀子的德性修养论中,"诚"的思想占据了重要位置。与其他儒家学者一样,荀子也从天道之诚来推证人道之诚,并且认为"诚"是养心的最好方法,通过具体的外在修养功夫以达"诚",使"诚"由个体扩充至群体,最终达致"群居和一"的理想社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对"慎独"的体悟。  相似文献   

18.
儿化音是湖南人学习普通话的重难点。基于湘方言区学习儿化音的客观现实,结合培训实践,试图提出儿化音培训、学习的有效方法或相应的对策。澄清er韵的卷舌音的概念认识,并提出十二字音变规则:丢掉韵尾、构成新韵、换成他韵。  相似文献   

19.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一录李白“古赋”八篇。就“古赋”原义而论,似应排除骈赋、诗体赋那种讲究语言骈俪整齐及用韵规饬的赋作。就所录李白八篇赋作句式来看,是否全为古赋之体尚待商榷。此外,李白赋今虽仅存八篇,然就其《大鹏赋序》等所示信息,其所作赋体当远非此数。兹略就李白赋篇之分体归类及篇目等略加辨析,以期雅正。  相似文献   

20.
曾几诗歌数量丰富且影响较大,是研究南宋初期语音的重要语料,对其诗韵的研究可知:古体诗分为21部,其中舒声14部,寒桓与先仙分部,元韵用法特殊,有一定比例的上去通押现象,浊上用如去声的数量高于用如上声;入声7部,保留了完整的-P、-t、-k韵尾。近体诗分为15部,用韵规整,但也有些出韵,借韵现象很普遍,同时存在一些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