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歌德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进行着“严肃的自然研究”,并留下大量著述。他的植物变形思想与达尔文演化论的关系,色彩学与牛顿光学的冲突,成为科学史家们津津乐道的公案。实际上,歌德自然研究与上述科学的根本不同,并不在于具体观点,而在于背后关于自然的形而上学假定和独特的精致经验主义方法。这种方法作为关于自然的“严格科学”,强调了自然观上的整体性、动态性以及主体的参与性。从今天看,歌德的研究范式延续和开辟出“另一种科学”,这对牛顿式科学具有很好的补充和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2.
歌德非常珍视自己作为自然研究者的身份,并在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留下了研究成果。研究者们如果受限于他的诗人身份,抑或辉格式地去评价他的自然成就,就无法恰当理解歌德自然科学的合理性及重要价值。歌德作为后来浪漫派的理论先驱,对林奈植物学的日益技术化及其导向的机械论、还原论自然观提出了批评。为此,歌德提出替代性的精致经验主义,用观察经验现象、构造科学现象、直观纯粹现象的三步骤研究自然。歌德的精致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映射出歌德式科学与牛顿式科学的深层甚至是根本性区别,即对物的规定和对自然的筹划之方式的差异。歌德的自然研究尤其是物理学等数理实验科学,多被同时代的科学家批评为“过时”“神秘”而遭拒绝;但就背后的形而上学和自然观来看,歌德的机体自然观更是“超前”而被后世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捷克光学家马尔奇曾于1648年基于其三棱镜实验提出:"不同颜色的彩色光各自唯一地对应着不同的折射角"、"一束彩色光被折射之后它的颜色不会发生改变",这些结论与牛顿后来提出的光的不变性和日光的异质性思想相映成趣。通过解析马尔奇的三棱镜实验、光-色理论以及光的本质判断,勾画其完整的光学思想,并进一步论证,其光学思想可能对牛顿发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4.
“航天人”仰望太空,“嫦娥”正在绕月回旋;“大庆人”俯视大地,“黑金”正在滚滚涌出。在他们略带矜持微笑的背后,激荡着全社会对他们的高度赞扬。而在学科分类中也近于同行的“激光”研究者呢,也同样为祖国的高端领域的研究做出卓越的成就。他,一位中国科学院光学和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他,多年来为光学和激光材料的研究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这就是中国激光材料科学的先行者干福熹院士。  相似文献   

5.
歌德,西贝克和歌德的《颜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德、西贝克和歌德的《颜色论》杨建邺,李香莲歌德是人类思想史上把诗人、思想家和杰出的科学家这三者结合在一个人身上的典范。──T.K.季米利亚捷夫十八到十九世纪,在自然科学即将发生重大突破的前夕,在德国出现了一位继达·芬奇(L.daVinci,1452...  相似文献   

6.
“航天人”仰望太空,“嫦娥”正在绕月回旋;“大庆人”俯视大地,“黑金”正在滚滚涌出。在他们略带矜持微笑的背后,激荡着全社会对他们的高度赞扬。而在学科分类中也有近于同行的“激光”研究者,也同样为祖国的高端领域的研究做出卓越的成就。他,一个中国科学院光学和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他,多年来为光学和激光材料的研究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他就是中国激光材料科学的先行者干福熹院士。当然,干院士取得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他是跨学科研究的专家,即使在考究古代玻璃的研究上也是战果颇丰。他用平凡的行动做出了一次次让国人乃至世界震惊的壮举。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溯了牛顿早期动力学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及其研究的具体过程,深入探究牛顿有关引力平方反比定律发现的认识论根源,指出:牛顿“跨越”离心力定律,应用自己的“(1/2)R公式”和推广的伽利t2定律,并结合开普勒周期定律,在1669年前得到圆轨道上的意向力平方反比关系;牛顿在1679年才认识到开普勒面积定律的物理意义,在成文于1680年的《论椭圆轨道》原始手稿中解决开普勒命题,即证明椭圆轨道上的引力平方反比定律。  相似文献   

8.
“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城堡的玫瑰色在落日余晖中闪闪发光,在城里小住的歌德跌入了爱慕玛丽安娜·封·威廉姆的苦海之中,他把她变成了他的《东西狄凡》中的“苏莱卡”。诗人在这个小城里徘徊时不由得低低吟唱“我把心遗失了……”其实,不止是歌德,多少人把心里美好的部分留给了海德堡。维克多·雨果关于这座小城也有一句名言:“我来到这个城市10天了……而我不能自拔。”在这样一个轻易地就纠缠了情感的地方,好像每个人都会变成诗人,多少人在内卡河畔汲取了创作灵感?从而使这座小城成为那个时代浪漫主义的神殿。  相似文献   

9.
读到本刊1991年第4期阎康年同志《关于牛顿的引力和颜色理论及质量概念的说明》(以下简称“阎文”),对我在本刊1991年第1期上发表的《关于牛顿的色散研究和质量定义》(以下简称“前文”)中对他的《牛顿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思想》(以下简称“阎书”)的批评提出反驳,认为前文“不少地方存在明显误解和错误……,更改引文,曲解原意却恣意引伸,然后强加于作者……无讨论余地”等等。今作简短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也谈腐殖酸与“黑漆古”镜表面呈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学者认为,战国汉唐青铜镜表面并未镀锡,其“黑漆古”表层是高锡青铜基体在腐殖酸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该文依据有关试验和文献资料,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1)现有腐殖酸处理试样从颜色、光泽到表面成分和表层结构,与古镜“黑漆古”都是不同的;(2)“腐殖酸富集说”解释不了“水银沁”镜、“花背”镜等的表面现象,以及一般铜镜的加工工艺;(3)它没有一条文献记载可以为据。笔者依旧认为:“黑漆古”是古镜镀锡表层自然腐蚀的结果,这是既有实物资料,也有文献记载为凭的。  相似文献   

11.
牛顿也是科学童话的一部分。他一度被定性成“为科学献身的圣人”和“理性主义的化身”。当他死后。霍斯雷主教受命检查他遗留下的一整箱手稿时,立刻“惊恐万分地合上了箱子”。原来,箱子里并不是科学著作,而是“100多万字关于神秘事物和神学的手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当肾移植在全国正式展开之际,刚刚踏入临床领域的他幸运地接触到肾移植专业这个新兴学科,并对此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br〉 --随后的数年时间里,面对该领域专业性人才稀缺的现实状况,他满载着医院给予的重托,开始了一段艰辛而漫长的“取经”岁月;  相似文献   

13.
波普哲学在中国的早期境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学界译介波普哲学的早期历史研究中,存在着大量流传甚广的史实错误和似是而非的说法。本文依据文献证据,发现:第一,波普哲学进入中国始于“文革”之前而不是“文革”之后;第二,波普哲学最初进入中国学界的领域是西方哲学而不是自然辩证法;第三。波普哲学最初在中国被错归入了逻辑实证主义而非批判理性主义;第四,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有波普署名的著作并不是其科学方法论著作,而是他与马库塞合著的《革命还是改良》;第五,波普思想进入中国的进程是从政治哲学到科学哲学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4.
伽利略-牛顿风格是近代以来科学研究所遵循的科学思想方式。根据其主张,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论构建,事实材料的采用主要服务于此;科学理论的构建不基于常识也不服务于常识,需要以科学的思想方式就理论本身给予认识和理解。当代生成语法是在伽利略-牛顿风格指导下,以构建语言学理论为目的的自然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现”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曳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  相似文献   

16.
吕薇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79-80
丁伯瑜是个坚定而执着的人。他用青春和热血在中国光学学会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1994年对丁伯瑜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他与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开始,他便开始与其联合办会,为推动光学事业的发展而竭尽所能。1998年,丁伯瑜代表中国光学学会全面负责组织并实施“2008中国-光电子会议”(2008PhotonicsChina),为更好地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丁伯瑜作了充分的准备,他总结了国内外光学办会的经验,结合办会宗旨,经过充分的准备,将会议设为16个专题,从各个方面全面展现光学的发展,这是中国光学学会与SPIE首次全面合作,对我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当时,参会代表达到850多人,在国内外光学领域里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的背景,分析了格路谓词的逻辑与语义特征。新颖之处在于给出了格路谓词的维恩图表示,从分析化学中为格路谓词找到了一个实例,并通过“加减滤光片”的方式形象解释了爱莫拉德(祖母绿)颜色的可能变化,表明格路谓启词在科学意义上并不神秘,暗示用投射理论解决归问题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8.
癸卯元历与牛顿的月球运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乾隆七年(1742年)颁行的时宪历以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为元,史称癸卯元历(1742-1911年)。其中引用了牛顿的月球运动理论。18世纪上半叶,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687年,拉丁文第一版;传入中国的是1726年拉丁文第三版)、以及与牛顿早期的“月球运动理论”相关的解释性论著的相继传入,并经耶稣会士的译解工作,对时宪历的变革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时间性”的突现可以看成是20世纪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最重要的主题。时间引人自然,历史引人科学,是本世纪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最重要的理论成就。古典自然哲学建立在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的基础之上,其自然概念中基本上缺乏“时间性”这个维度。黑格尔就把自然规定为无发展的。爱因斯坦也不认为“时间性”对于物理实在有何本质的意义,他有过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有信仰的物理家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分别只不过有一种幻觉的意义而已,尽管这幻觉很顽强。”牛顿动力学方程中时间参数以平方形式出现,改变正负号对方程没有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阐明拒斥理性模式是强纲领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法利和盖森关于巴斯德-普歇的自然发生说之争的案例研究表明拒斥理性模式是走向社会学模式的前提;强纲领四原则,尤其对称性原则对立于理性解释模式;布鲁尔与理性解释模式的差异在于他选择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类似性,而非二者差别作为研究出发点。文章认为,强纲领背后的驱动原则是理性不能因果地解释科学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