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的大地构造单元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西秦岭地槽 1) 南秦岭优地槽(加里东褶皱带) 2) 北秦岭冒地槽(海西褶皱带) 2.中祁连——陇西地轴(中间地块) 3.北祁连优地槽(加里东——海西褶皱带) 4.敦煌——阿拉善地块(太古代与元古代褶皱带) 5.东天山冒地槽(海西褶皱带) 6.鄂尔多期台向斜(基底深埋地下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北秦岭—桐柏蛇绿岩套的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供北秦岭—桐柏加里东构造—岩浆带中蛇绿岩套的地层层序,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并讨论其形成的构造背景。该蛇绿岩套地层层序自下向上可分为六个单元:(1) 构造定位的超镁铁岩带;(2) 第一期细碧—角斑岩系;(3) 硅质岩;(4) 复理石建造;(5) 第二期细碧—角斑岩系;(6) 火山沉积岩系。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稀土模式特征均表明该岩套是在加里东优地槽——弧后盆地中形成的;火山—沉积岩系是“原地”成因的。华北和华南两古板块之间曾长期存在古海洋,并在海西期实现拼贴对接和古大洋的消失。  相似文献   

3.
杨文敏 《甘肃科技》2008,24(8):42-44
北祁连造山带是我国蛇绿岩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空间分布有南北两个带,南带西自鹰嘴山经川刺沟至白银,发育寒武纪末—早奥陶世洋脊环境蛇绿岩,北带自昌马经民乐童子坝至景泰老虎山,以奥陶世蛇绿岩为主。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北祁连中段皇城南直河一带发育的蛇绿岩地质特征、火山岩组合及其成矿特征提出初步认识,以引起对该区地质研究和勘查找矿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肃北县敖包沟一带玄武岩发育,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的基本层序。其形成机制与北祁连微陆块中的部分基性火山岩一致,系板内伸展环境的产物。该区前寒武结晶基底与阿拉善龙首山岩群、北祁连北大河岩群、南祁连化隆群从岩石学对比上较为相似,可能系阿拉善地块分裂而成;沉积盖层中发育角砾状白云岩,说明该区受新元古代早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机制的影响而进一步从祁连山微陆块中分离。  相似文献   

5.
老藏沟多金属矿区位于秦岭南侧印支褶皱系西段中部,矿床产于上三叠统陆相火山岩系及其火山构造中。所有火山岩均为亚碱性的高铝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系列的岩石,这些岩石具有造山带和活动大陆边缘型的钙碱性、钙性火山岩的属性。本区钙碱性、钙性火山岩系是由同源岩浆连续分异形成的产物。对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研究表明:a.火山岩系具高SiO_2和低TiO_2,Fe_2O_3,Na_2O的特征;b.K_2O/Na_2O比值高(1.70 6.64);c.中酸性火山岩的氧化系数F〔F=FeO/(FeO+Fe_2O_3)〕高,但中性火山岩低。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的构造单元及深断裂基本上汇聚在日土地区,是揭开青藏高原成因奥秘关键之地。笔者将该地区划分为6个亚一级和若干次级构造单元:昆仑海西、冈底斯早燕山两褶皱系和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具典型地槽性质,喀喇昆仑晚海西、喜马拉雅晚燕山两褶皱系和羌塘地块趋于准地台性质。各单元由活动转稳定过程、深断裂形成与封闭、岩浆活动等均具北老南新逐渐阶段性迁移特征;岩石圈固结有自北而南逐渐推移扩大趋势。巨大蛇绿岩带显示新生地槽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7.
正北祁连造山带呈NW-SE向展布于阿拉善地块与祁连一柴达木地块之间,与秦岭、昆仑一起构成了中国大陆内部巨型中央造山带.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大陆板块构造研究摇篮的北祁连造山带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最早报道的蛇绿岩就发现于此.以往发现的北祁连蛇绿岩主要分  相似文献   

8.
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作者提出“武当地块”是外来岩系组成的褶皱-逆冲推覆体,它是秦岭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一部分。武当山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分四个构造带:主滑脱面—青峰断裂带、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褶皱-推度带和后缘挤压-拉张带。在印支期,秦岭再生地槽-褶皱系的岩层和推覆体向南推覆到扬子地台之上,推覆距离约150km。它的发现和研究,为寻找与它有关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祁连西段玄武玢岩呈浅层侵入于青白口系含磁铁矿的凝灰质板岩和早古生代蛇绿岩套中的玄武岩,后者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71.6±3.7、469.3±2.8 Ma,结合蛇绿岩构造侵位时代及区域地质背景,推测玄武玢岩应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玄武玢岩w(SiO_2)=48.85%~53.22%,低Al,高Ti、TFe_2O_3,w(MgO)=4.80%~9.10%,w(Na_2O)/w(K_2O)3.8,为富钠贫钾,富集Nb、Ta、Th、U、LREE,亏损Rb、Ba、Sr、K、P,而Mg、Cr、Ni质量分数变化大.轻稀土略微富集,LREE/HREE为1.12~1.24,(w(La)/w(Yb))_N=2.19~2.87,轻微负Eu异常,δδEu=0.69~0.87.研究表明玄武玢岩兼有火山弧和板内岩浆作用的特征,应源于初始的埃达克岩熔体交代的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岩浆,并经历了早期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于北祁连古大洋向南俯冲闭合-碰撞之后的陆缘弧后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北祁连造山带北与阿拉善地块相接,南与中祁连地块相隔,西北被阿尔金走滑断层相切.北祁连洋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晚期经历了裂解、扩张、俯冲、闭合、弧陆碰撞及陆内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1-10]).在朱龙关群熬油沟组中发现一套呈整合产出的洋岛玄武岩(图1),对深入研究北祁连西段中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祁连山北缘榆木山隆起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木山地块位于祁连山北缘,介于酒东、民乐盆地之间,它们共同属于祁连山褶皱带北缘北北西向的山前坳陷带。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北北西向分割东、民乐盆地的断隆。依据峄梨园河一带榆木山西绷断裂的识别,并结合对地块的构造属性及相邻两盆要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对“榆木山断隆”的构造属性提出质疑认为它可能是祁连山北绷断裂系向北东叠瓦状塑逆冲作用形成的推覆片体。这一认识将为河西走廓盆地的油  相似文献   

12.
熬油沟蛇绿岩是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具代表性的蛇绿岩残片之一。运用SHRIMPⅡ锆石U-Pb法, 对北祁连造山带西段的熬油沟和二只哈拉达坂两地出露的细粒辉长岩和粒玄岩进行了精确同位素测年。采自熬油沟剖面的细粒辉长岩样品 206Pb/238U年龄数据分布在一个很小的范围(490~508 Ma), 其加权平均年龄为501±4 Ma (MSWD=1.09); 采自二只哈拉剖面的粒玄岩样品年龄值稍小, 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5±4 Ma (MSWD=0.98)。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认为熬油沟?二只哈拉达坂蛇绿岩构造破坏严重, 其中基性岩浆岩代表早?中寒武世的北祁连洋壳。与新元古界朱龙关群碳酸盐岩和砂泥岩整合产出 的玄武岩不能作为蛇绿岩的喷出岩系列, 而有可能是震旦纪的大陆溢流玄武岩, 代表新元古代全球Rodinia大陆裂解的岩浆产物。  相似文献   

13.
蛇绿岩套主要是由基性、超基性的火山岩和深成岩组成的杂岩。鉴于蛇绿岩与大洋地壳和地慢上部物质组成的一致性,以及多分布于地槽区或相邻板块的接触带这一基本事实,因此多数研究者赞同蛇绿岩的洋壳假说。根据这一假说,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后被转移到岩石圈板块会聚边缘的消亡带。  相似文献   

14.
浙东南五部地区隶属于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岩带,区内广泛发育中生代永康群陆相火山岩系.对该套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组合类型为玄武岩类—英安岩类—石英安粗岩类—碱长流纹岩类;为不典型的Ⅰ型岩浆岩,岩浆物质来源于壳幔过渡带,以壳幔混熔岩浆为主,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靠板内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阿中地块南缘晚元古代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中地块南缘晚元古代索尔库里群基性火山岩与滨浅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成熟度较高的石英砾岩和碳酸盐岩共生,这套火山-沉积岩发生浅变质强变形作用改造,其形成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基性火山岩为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上覆岩系--碳酸盐岩中含大量小型叠层石,通过区域对比证明该套地层时代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其沉积建造、岩相古地理环境与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同时代地层特征相似,说明青白口纪时南、北塔里木就有了统一的盖层.  相似文献   

16.
野马南山地区位于中祁连西段,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为古元古代北大河岩群,由于变质程度较深,原岩特征难以识别。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对北大河岩群一岩组变质岩系及原岩进行研究,其中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玄武岩,花岗片麻岩原岩为酸性火山岩。该套火山岩整体缺少Si O253%~66%之间的中性火山岩部分,基性火山岩来源为幔源部分融入的玄武岩,上升过程中混染了部分壳源物质,酸性火山岩来自壳源熔融,整体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类似于大陆裂谷火山岩组合,可能为原始壳幔形成初期陆核—陆块转变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奥陶纪为我国地史上最大的海侵期,其海陆分布的大致轮廓,特别是在早期基本上和晚寒武世的相似,表现了明显的继承性。较大的变化发生在中、晚奥陶世逐渐形成的大规模海退过程中,以致在北方出现了广阔的华北大陆,在西南有滇黔桂古陆的隆起。在整个奥陶纪作为古地理的正单元而长期高出海面的古陆,在我国北方有内蒙古陆、东北古陆、辽胶古陆、熊耳——伏牛古陆和淮阳古陆。在南方主要有华夏古陆和台湾古陆(它们向南延伸与可能存在于中国南海一带的古陆相接)、康滇古陆、阿坝古陆和江南列岛。接受沉积的古地理负单元包括海盆和海槽,前者主要有华北海、扬子海,喜马拉雅海和塔里木海,可能还有藏北海,后者则有内蒙——兴安海槽、天山海槽、祁连海槽、秦岭海槽、昆仑海槽、藏东——滇西海槽和华南海槽。根据古地理环境和古构造性质的不同,中国奥陶纪沉积可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稳定沉积类型与不稳定沉积类型。前者可据岩相特征分为均一相型(如华北海内呈均一分布的碳酸盐沉积)和由碳酸盐岩、砂岩、页岩交互成层的混合相型沉积(如见于扬子海的沉积)。后者可视岩系中火山岩的发育与否而分为优地槽型与冒地槽型沉积。如祁连山海槽、天山海槽、内蒙——兴安海槽、昆仑海槽和秦岭海槽西段都有广泛发育的火山岩,属于优地槽型。华南海槽、藏东滇西海槽和秦岭海槽东段则不见火山岩产出,属于冒地槽型沉积。有些地区,如鄂尔多斯西缘及江南列岛地区,其沉积特征介于上述两种基本类型之间,可称为过渡型沉积(见图Ⅱ、Ⅲ)。中国奥陶系各种不同沉积型相的分布,概略地表明在图Ⅰ中了。从图中优地槽型沉积的分布看来、中国奥陶纪明显地存在着三个火山活动带,它们分别与天山——内蒙兴安海槽、祁连山海槽和昆仑——西秦岭海槽相吻合。至于如何运用板块构造模式阐明其固有的机理和发展过程,则尚待进一步的工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蛇绿岩套是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合理理解蛇绿岩套的形成、演化有助于构建与板块构造理论吻合的造山带演化模型。经典的蛇绿岩套发育由地幔橄榄岩、堆晶辉长岩、枕状玄武岩-深海沉积岩组成的“三位一体”岩石组合,与现代洋中脊新形成的大洋岩石圈具有相同的岩石组合及岩石空间分布样式。地球化学家们在经典蛇绿岩套定义基础上,根据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提出了“俯冲带之上(SSZ)蛇绿岩套”概念,并对其划分亚类、构建相应的概念性成因模型,从而引发了“在俯冲汇聚阶段能否发生岩石圈裂解、形成新生洋壳”的“蛇绿岩难题”。针对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内的两个典型SSZ型蛇绿岩套的详细解剖表明,部分SSZ型蛇绿岩套的定义可能存在玄武质岩石“年代误植”、“构造背景误植”问题。前人定义的伊朗克尔曼沙赫弧前蛇绿岩套、巴基斯坦拉斯科赫弧间蛇绿岩套均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时代较老的大洋岩石圈残片;其上分别被年轻的弧前盆地和岛弧相关火山-沉积岩组合不整合覆盖。显然,大部分SSZ型蛇绿岩套是经典洋中脊蛇绿岩套残片与形成于其他构造环境(如大陆裂谷、俯冲带)的火山-沉积岩序列的组合体,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王伟 《甘肃科技》2011,27(20):59-61
受家硖多金属矿床属陇西系旋卷构造向南东收敛部分与祁吕系弧褶带复合归并处,位于北祁连地槽南带的加里东褶皱带上。矿区的大部分岩石特别是03g4-3亚段地层的岩石,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热液变质作用。矿体多赋存于绿泥石英砂岩亚段,呈狭长的层带状蜿蜒,走向上存在着尖灭的趋势。依据矿床所显现的地质特征,并结合矿床硫同位素测定,硫源接近于陨石硫,受家硖多金属铅锌黄铁矿床应属于火山热液交代型矿床,这对于矿区未来的找矿方向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松树南沟金矿位于红沟-庄浪加里东期陆缘裂谷带的中西段,南与中祁连前武纪隆起带前加里东期大坂-兴隆山陆块毗邻。区域构造背景反映了一个在前寒武纪基底上于晚奥陶世拉张的被动陆缘裂谷环。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确定了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中朝板块北祁连板段北祁连山环太平洋型俯冲带(缝合带),并靠近大坂山深大断裂带。构造(接触带构造、片理化带和断裂构造)为矿液运移提供通道和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