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以啤酒糟作为主要原料,以香菇紫金Ⅰ号为菌种进行木聚糖酶发酵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及其配比,并对其粗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为:碳源为啤酒糟:玉米芯:麸皮=6∶2∶2,1.5%的酵母膏作为氮源,pH为5是最适反应,三角瓶装装瓶量为5 g/125 mL,25%的接种量,为期8d的培养,1∶3.2的料水比.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为5,相对酶活在30~60℃范围内仍保持在80%以上,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2.
木聚糖酶产生菌固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聚糖酶产生菌 (Aspergillusniger) 1 - 1 3菌株以白酒丢糟作为碳源进行固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 .采用单因素搜索对其最适产酶的氮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添加的最适氮源为硫酸铵 ,最适加入量为 1 6% (以白酒糟干质量计 ) ;最适产酶发酵条件 :温度为 30℃ ,初始含水量为 5 5 % ,接种量为 1mL菌悬液 (浓度为 7× 1 0 7个 /mL)接种到 1 0 g固体培养基中 .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 72h ,木聚糖酶活力可达最高为 370IU/ g酒糟粉  相似文献   

3.
从实验室温水沤麻液中分离到了一株产甘露聚糖酶(mannanase)的芽孢杆菌HDYM-03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研究了菌株72 h连续发酵过程中产酶及生长的动态变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其实验室最优产酶条件为:碳源6%魔芋粉,氮源3%蛋白胨,初始pH值8.0,装液量10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2%,37℃振荡培养48 h.在研究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为5 122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生物学方法,从俄国生物制剂Ленойл中筛选出一株可降解长链烷烃的优势菌株,该菌株可利用柴蜡碳源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过对该菌株在不同温度、pH,以及不同柴蜡碳源初始浓度下的生长量和柴蜡碳源降解率的研究,确定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最适pH为7.6,可在柴蜡碳源初始浓度可达2000 mg/L的培养基中生长并有较强的柴蜡碳源降解能力.在10℃、pH为7.6、培养基体积25 mL、接种量为10% (v/v)、摇床转速在170rpm的条件下,培养6d后可使400 mg/L的柴蜡碳源降解率达87%以上,可用作长链烷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领域.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株红假单胞菌在不同碳源、氮源、pH值和不同温度等条件的混菌培养实验,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pH值和培养温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合菌株在乙醇、丙酸钠、乙酸钠等5种碳源中,以乙酸钠为最适碳源;在氯化铵、硫酸铵等5种无机氮源中,以硫酸铵为最适氮;最适pH为8.5;最适培养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6.
考察不同培养时间、pH值、温度、转速、碳源、氮源等条件对黑曲霉AN-1(Aspergillus niger)菌丝球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24 h、pH值为5.0、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in、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硫酸铵为氮源等最佳条件下,AN-1的降解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7.
桑黄菌丝液体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桑黄菌丝的培养基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甘蔗渣,最佳氮源为马铃薯;最适菌丝体生长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 d,接种量15%,装液量(500 mL三角瓶)为150 mL.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出桑黄菌液体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甘蔗渣17%,马铃薯9%,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  相似文献   

8.
以甘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间歇发酵法生产1,3 丙二醇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甘油含量为40 g/L,最适氮源为(NH4)2HPO4,用量为3 g/L,pH 7.5,温度为30 ℃,装液量为40%,摇床转速为100 r/min,发酵时间为24 h.在最佳培养基组成与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了3批,最终的1,3 PDO浓度平均值为23.2 g/L,甘油的摩尔转化率为70.2%,比优化前的60.5%提高了9.7%.  相似文献   

9.
以甘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间歇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甘油含量为40g/L,最适氮源为(NH4)2HPO4,用量为3g/L,pH 7.5,温度为30℃,装液量为40%,摇床转速为100r/min,发酵时间为24h.在最佳培养基组成与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了3批,最终的1,3-PDO浓度平均值为23.2g/L,甘油的摩尔转化率为70.2%,比优化前的60.5%提高了9.7%.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兰州地区收集的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结合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保存的产甲烷菌群,采用分组厌氧发酵实验,对其沼气产生量进行观察分析,逐步驯化得到耐受55~57℃的高温产甲烷菌群,由此探索出一套餐厨垃圾发酵高温产甲烷菌种的驯化方法,并研究了发酵原料初始酸碱度和菌液接种量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确定其最适酸碱度为7.0,菌液最佳接种量为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