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角对称SmODA晶体中Sm3+离子的配位场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群链R(3)*O*D3*关系来标记D3*点群的斯塔克能级.基于双层点电荷配位场(DSCPCF)和经典的简单点电荷配位场(PCF)两种模型,利用自编的计算程序对三角对称(D3)的[Sm(C4H4O5)3].2N aC lO4.6H2O(简记为SmODA)晶体中Sm3 离子的45个配位场微扰能级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归属,计算结果与实验能级进行比较,DSCPCF模型得到的均方根偏差(σ)为21.22 cm-1,而PCF模型计算的σ为33.43 cm-1,表明前者模型更为优越,它是基于实际的配位结构并且仅包含较少的拟合参数.  相似文献   

2.
在晶体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配位场理论,是静电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综合.配位场理论即克服了晶体场理论的纯静电观点,又克服了价键  相似文献   

3.
用自旋因式化方法,快速推导引强场(O场)配位场组态的配位场谱项。该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对称性的配位场组态。  相似文献   

4.
确定配位数为四的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单纯依据配位体之间相互排斥作用来说明是不全面的。本文试以配位场理论观点,综合考虑晶体场稳定化能,配位体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和配合物的多聚倾向等三个因素,提出定量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1963-1965年间,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委托唐敖庆教授在吉林大学举办了一期为期两年的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该讨论班由邓从豪、刘若庄、张乾二、鄢国森、戴树珊、孙家钟、江元生和古正8名正式学员和31名旁听生构成.在这期学术讨论班上,唐敖庆主讲了量子化学方面的系列课程,并带领学员开展了配位场理论方法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一套从连续群到点群的不可约张量方法,从而统一了配位场理论的各种方案,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配位场理论.主要依据吉林大学档案馆有关这期学术讨论班的馆藏材料和其他有关文献,介绍了这期讨论班整个运行过程、学员的学习研究情况以及唐敖庆教授所起的组织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无机化学、配位化学和配位场理论的教学中,都必须讨论在一定配位场(或对称场)中原子轨道的分裂情况。本文将首先讨论双值点群特征标公式的化简及有关象转轴(S_n~m)操作的变换,然后给出s、p、d、f各轨道在各种常见的给定对称场中的分裂情况,并将其推广到g轨道。各轨道在给定对称场中的分裂情况均已列成表格,以便查阅。  相似文献   

7.
根据点群作用下谱项波函数与单电子波函数具有相同变换性质的特点推引配位场谱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赵等人提出的O_h点群表象方块准对角型简化强场方案及全组态混合EPR理论方法,建立了d~8(D(?))完全强场能量矩阵及相应的EPR理论,由对角化能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以及EPR参量的计算公式,对NiN_4X_2型化合物中Ni~(2+)的吸收谱.顺磁g因子以及基态零场分裂参量D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分析表明.NiN_4X_2型化合物中Ni~(2+)离子的配位态近似属D_4点群对称,其光磁性质密切相关,可统一用一组光谱参量描述,基态零场分裂主要源于配位晶场的低对称畸变.  相似文献   

9.
配位化合物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5个重要时期.第1是维尔纳配位理论的形成,第2是鲍林等创立了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第3是晶体场理论;第4是配体场理论(即修正的晶体无理论);第5是分子轨道理论,其中还包括重叠模型.对其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它的现状,并从中获得重要的启示,对未来化学研究与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涉及的是配位场理论又叫晶体中的多重态理论.它是处理过渡金属离子、稀土金属离子能级和跃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可认为金属离子的价电子只受配位体的静电作用,其对称性与其它的配位体排列的对称性一样.处理这种作用用微扰论和群论作为工具与分子轨道法结合起来,成为现在的配位场方法.本文旨在通过一个实例来介绍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伴随场的方法,用以分析温度场中局部材料参数改变时对原有场的扰动及扰动后温度场的计算问题,通过选择适当的伴随场,可以以原有温度场为基础,对扰动后的温度场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2.
麻雀端脑听区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麻雀上,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端脑听区(L)的纤维联系,结果发现:端脑听区(L)的纤维投射到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并且接受丘脑卵园核(OV)的纤维投射,这就提示:端脑听区(L)除接受听觉的传导路中第四级中继站——丘脑卵园核(OV)的纤维投射外,还发现纤维投射到发声控制的高位中枢——端脑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也就是说端脑听区(L)既是听觉的高位中枢,也与发声学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论述了电磁场边值关系的物理起源。界面上的自由面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在界面两侧,以相反的方向叠加在原电场上,导致了电位移矢量的法向分量的不连续;界面上的自由面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以相反的方向叠加在原磁场之上,导致了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不连续。  相似文献   

14.
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物性差异、水油流度差异、注采差异、注入水长期冲刷及剥蚀等因素影响,油层内逐渐形成优势流场。矿场生产证明,优势流场对流体的分布和运移起重要作用,对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有较强影响。但是实践也证明,不同开发区块、不同油藏类型、不同井网类型以及不同工作制度等条件下形成的优势流场有很大差异。依据优势流场中流场强度大这一主要特征,引入流场强度指数作为定量的界定指标,并与PV 数指数、采出程度及注水效率等参数结合,定量界定了优势通道的形成及所处阶段。当流场强度指数大于1.5,注水效率高,采出程度低时说明这是优势流场的初期阶段;流场强度指数大于1.5,注水效率低,采出程度低时说明是狭窄的优势通道,为优势流场的中期阶段;流场强度指数大于1.5,注水效率低,采出程度高时说明是优势流场的后期阶段,即已成为优势通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电磁场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受力情况研究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带电粒子只受电场或只受磁场作用时,其运动轨迹分别是抛物线或螺旋线。当带电粒子受电磁场作用时(带电粒子初速度、电场与磁场两两相互垂直或磁场垂直于初速度与电场构成的平面且初速度与电场成任意角度),得出带电粒子的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16.
重复压裂裂缝的延伸轨迹主要受地层应力场的控制,对于重复压裂地层当前应力场是决定裂缝起裂和延伸的关键条件.本文建立了原始地应力场、初次裂缝诱导应力场、孔隙压力诱导应力场模型,并运用叠加原理,建立重复压裂应力场,给出了裂缝转向的力学条件,通过对实际井的计算得出裂缝的周围应力场分布和裂缝的延伸轨迹.  相似文献   

17.
应用传输矩阵推导出了光脉冲通过一维光子晶体时电、磁场时空的分布函数;同时以Gaussian脉冲为例,指出任意空间位置,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变化大体上均保持为高斯分布;从入射端到出射端电,磁场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电场的节点处正对应着磁场的峰值处。  相似文献   

18.
电磁分离铝熔体中夹杂的电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电磁流体力学(MHD)的基本理论,利用矢量磁位积分,建立了在采用矩形电磁线圈和工频电源的条件下电磁分离铝熔体中夹杂的电磁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电磁感应线圈气隙中的磁场分布状态,同时对制做的感应线圈的实际磁场进行了测量·模拟计算磁场的分布状态与实际磁场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都表明在电磁感应线圈气隙中磁场分布均匀,可以进行分离铝熔体中的非金属夹杂  相似文献   

19.
近岸非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该文针对近岸台风不对称性非常明显的特征,建立了基于特征等压线的不对称型气压场和风场模型,该模型简便实用。文章还提出了台风模型风场和北景风场合成、单站资料同化的思想和方法,既提供台风过程大范围、长时间风场,又进一步拟合了台风风场的不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静电能量、静电场能量的来源、分布区域、差别与联系,指出,静电能量是带电体内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它是由电荷携带的,定域于电荷存在的空间中。静电场能量是散布在场存在的空间中,是由场携带的。静电能量和静电场能量是相互伴随产生和消失的,这正是静电场能量到底是由场携带的还是由电荷携带的在静电场的情况下无法判断的原因。静电场能量和静电能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这为静电场能量的测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建议将静电能量和静电场能量区别开来,这有助于教和学,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电磁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