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湛江港海域台风浪分布特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物理过程考虑得较全面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模拟了湛江港海域一次台风浪过程。结果表明:台风风场直接决定了海浪的分布特征。在台风场的驱动下,风向与浪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并且波高、波长与周期的发展和传播方向与风向也是一致的;风速的大小决定了波高、波长与周期的大小。此外,海浪的分布特征受台风中心的位置和移动路径影响较大,当台风中心位于湛江港海域的不同位置时,台风浪有效波高、波长与周期的分布特征及传播方向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可以为湛江港海域台风浪的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环台湾岛海域M2分潮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97版POM模式对环台湾岛海域M2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M2分潮流椭圆分布、最大流同时线分布以及潮流场结构。结果表明,环台泫岛海域的M2潮波主要为大洋传来的胁振潮,台湾海峡为强潮区;M2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形成密集区;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支潮波中嵫支潮波的强度远大于南支潮波,其影响范围可以到达台湾浅滩南缘,但两支潮波影响范围并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3.
研究工作以中尺度模式MM5为基本框架,在模式的下边界详细考虑了植被的动力、热力作用,以全球谱T106同化资料作为驱动场,延长积分时间形成了一个包含植被效应的区域环境模式。进一步以1998年5月为例对植物生长季节模式区域环境者了数值模拟,并从区域月平均状况和逐日变化等方面将模拟结果和观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区域环境模式能比较准确地模拟区域环境状态及其变化,为研究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合适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1978年和1980年异常梅雨季节转换期入手,对北半球100毫巴环流特征进行谱分析。指出在100毫巴上对于中高纬度,旱涝年梅雨季节的转换期存在着性质不同的两种定常波动。即反映空梅的1978年以波数为3的盛行波起主要作用,而梅雨期特长的1980年则以波数为2的盛行波起主要作用,致使造成旱年和涝年环流特征上的主要差异。文中在指出早涝环流差异的同时,还认为在研究南亚高压与我国长江中下游旱涝关系时,除注意南亚高压东西振荡外,还要重视南北振荡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将国际上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 与POM海流模式整合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耦合模式,建立一个实时、双向耦合的浪流数值模型.利用卫星风场,模拟了黄渤海海域冬季一次大风过程所产生的浪场,并与浮标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湿位势涡度 ,对 1 998年 7月中高纬阻塞高压存在时期 ,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进行详细的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中高纬阻塞高压稳定维持于 50°N,1 30°E的地区是造成我国东北地区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对中高纬阻塞高压形势稳定维持于这一地区时的冷暖空气的活动路径、暴雨发生的位置以及产生暴雨的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近岸非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该文针对近岸台风不对称性非常明显的特征,建立了基于特征等压线的不对称型气压场和风场模型,该模型简便实用。文章还提出了台风模型风场和北景风场合成、单站资料同化的思想和方法,既提供台风过程大范围、长时间风场,又进一步拟合了台风风场的不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二维水动力学数值模式和高分辨率的自适应曲线网格,模拟了湛江附近海域主要半日分潮M2和S2分潮,比较了潮汐调和常数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给出M2和S2分潮的同潮图及涨憩、落憩、涨急、落急等各时刻流场,揭示了主要半日分潮的潮波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环台湾岛海域的海表风场计算方法和海表风应力的参数化.在此基础上,把该研究海域分为4个区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由POM模式所得到的数值结果,讨论了海表风应力对该海域不同类型温跃层的具体影响.主要结果如下(a)海表风应力是影响温跃层的动力因子,对季节性温跃层的深度和强度均有重大影响,但对大洋温跃层的影响不大.(b)因为用数值计算的海面风场与实际风场误差不大,故可以用计算所得的风场来代表实际风场作实验对比分析.(c)海表风应力较小时有利于温跃层的发展加强,风应力较大时温跃层将减弱消失.  相似文献   
10.
采用97版POM海洋模式.计算中取了较高分辨率,水平格距7km×6km,垂向分11个σ层.对环台湾岛海域分别计算了冬夏两季的风生流、边界力流及二者共同作用下的流场.结果表明,环台湾岛海域的海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的结果,风的驱动作用为其次.关于台湾暖流,同时来源于台湾海峡和黑潮在台湾东北方的一个北上分支,且后者的成分略大.至于黑潮流有否进入南海,本文的结果支持黑潮“流套”的观点.另外,为了模拟好风生流,通过数值试验对开边界条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