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城市公园绿地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对公园绿地的服务分析主要用的是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难以反映行政单元内的指标差异.本研究利用精确到门牌号的上海市实有人口数据,基于GIS的栅格分析方法对上海市外环以内的公园绿地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按不同等级公园的服务半径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了每个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单位面积的服务人口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计算整个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的服务盲区,分析了服务盲区的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相似文献   

2.
公园绿地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应以居民需求为原则,最大化公园服务价值.可达性指标能从人的角度出发衡量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被用于量化表达公园绿地与居民之间的供需关系.以南昌市主城区为例,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开展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结合南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2021年为优化时间节点,对可达性较低的公园绿地服务盲区进行新增公园绿地选址.结果表明:(1)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引入距离缩减函数,可达性评价结果能有效指导公园绿地选址规划.(2)南昌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偏低,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内环向外环递减,行政区内部公园绿地可达性分布不平衡且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层级公园绿地可达性低于1 m2/人,第二层级公园绿地可达性高于8 m2/人,但低于南昌市人均公园绿地水平.(3)以均衡分布和高效利用公园绿地为原则,新增公园选址共计18处,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公园各9处.  相似文献   

3.
杨亚璪  廖丁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487-10497
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评价,能够有效衡量老年人出行需求与公园绿地供给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并增大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以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和公园绿地固有属性确定的出行选择概率,得到基于选择概率的两步移动搜索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 based on selection probability,SP2SFCA),用于评估老年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用ArcGIS进行插值分析与叠加分析,确定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分布差异与重点改善区域,计算老年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与两步移动搜索法相比,SP2SFCA更具合理性与适配性,尤其是在评价高可达性区域内部差异和边界区域的可达性计算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由SP2SFCA计算得到的可达性,增长率最高达到3 127.17%,降低率最高达到97.03%;可达性极差的区域由0.48%提高至6.27%,极好的区域由48.92%降低至35.42%;低人口密度高可达性区域占比约14%,高人口密度低可达性区域占比约21%。SP2SFCA能够分析城市公园绿地资源的供给分布,为保障老年人生活与城市公园绿地分布格局提供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社区生活圈是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单元。评估生活圈内公园绿地的暴露水平,能够精准刻画居民与公共绿色资源日常交互场景,识别公园绿地服务盲点。【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为实证案例,首先通过Isochron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计算居住小区15 min步行等时圈,以此作为社区生活圈的划定依据;其次构建了一个涵盖数量、面积、距离和质量的系统性暴露水平测度体系来评估圈内公园绿地暴露度;最后,采用区位熵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公园绿地暴露度和人口之间的供需空间匹配度,以及公园绿地暴露冷点-热点居住小区的空间聚类分布。【结果】(1)南京城区居住小区的公园绿地暴露度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城区内近一半的居住小区分布在公园绿地暴露的盲点(20.12%)和冷点(25.63%)区域;(2)区位熵指数表明研究区域内公园绿地暴露度与人口之间的空间匹配度失衡;(3)公园绿地暴露度呈现了显著的“圈层”结构聚类状态。【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促进公园绿地科学合理的配置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可达性,以有效衡量城市居民需求与公园绿地供给的关系,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方法】以两步移动搜索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2SFCA)为基础,引入Huff模型,提出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improv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i2SFCA),以河南新乡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对比两种方法计算城市公园绿地步行条件下的空间可达性,并用GIS进行分析。【结果】i2SFCA比2SFCA方法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在边界区域的绿地可达性计算中表现更为明显;新乡市主城区中公园绿地分布不够均衡,各片区之间空间可达性分布差距较大,呈西低东高的格局;主城区人口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空间分布不够协调,亟须改善高人口密度而低可达性片区。未来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应进一步平衡绿地的分布格局,增加小型街头绿地,完善带状绿地,提高绿地的服务质量。【结论】通过两种计算空间可达性方法的实验对比得出,i2SFCA方法更有优势,可明确城市中公园绿地资源缺乏区域,为提高城市社会服务水平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徐州主城区公共绿地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IS技术,研究徐州主城区的广场和公园的可达性.首先,利用地图和统计数据创建网络数据集,建立属性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制作人口密度分布图.然后,对道路进行网络分析,据此制作出徐州主城区绿地可达性的独立值图.以1.2km为服务最大距离生成城市公园服务区,计算其绿地服务水平.最后,给出徐州主城区绿地可达性的结果,为城市广场和公园的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引入社会-生态网络分析(SENA)框架,选取兰州市中心城区25个公园绿地,探究公园绿地与相应管理部门之间的耦合模式.构建社会-生态网络,并利用UCINET软件实现社会-生态网络可视化;选取9种基本构建块模型作为网络结构研究的基本框架,基于多层指数随机图模型定量分析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公园绿地管理主要存在2种封...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按照斑块大小对北京城八区的公园绿地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出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面积、数量等景观单元特征指数,计算出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分离度等景观异质性指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维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城市公园绿地类型组成不协调,大型公园比例偏大,小型、中小型公园比例偏小;2)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不尽合理,城市中心缺乏“绿心”,局部过于分散。3)城市公园绿地多样性不高,景观破碎度大,特别是小型斑块,人为影响严重。在城八区中,海淀区的绿地景观相对比较好。4)公园绿地边界简单,分维数普遍较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对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为北京公园绿地规划及绿色奥运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数据,采用高斯型两步移动搜寻法(Ga2SFCA),以居住区为评价单元,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搜索半径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进行了测算及敏感性分析,探讨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街道尺度绿地公园可达性和人口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水平较低,14.5%的居民无法在15 min内抵达公园绿地;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不均衡,西南部西青区和南开区绿地公园面积和人均面积远高于其他区域,不同居住小区间可达性差别较大;随着搜索半径的增大,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有改善的趋势,将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由15 min增大到30 min后,可达性为一般及以上的居民人口比例由30.69%提升至65.34%;搜索半径越大,可达性值域的变化幅度会变小,公园绿地服务的可达性差异降低;高人口密度-高可达性聚类和低人口密度-高可达性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南部的12个街道,高人口密度-低可达性和低人口密度-低可达性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中部北部的21个街道.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公园选址及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度量城市公园可达性,并根据可达性的分布结合众多现实因素科学地选址建园,优化城市公园的分布格局。【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网络分析模型,以江苏高邮市城区为研究区域,计算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并从可达面积和可达人口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基于公园可达性的特点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结合城市水网格局、城中村改造等因素进行选址建园研究。【结果】高邮市城区公园可达性不够理想,公园的布局极其不均衡,城北片区的北侧、城东片区与城中片区的交界处以及城南片区的北侧对公园的需求最大。需要依据高邮市水网特色格局与公园的需求度在沿河两侧区域选址建园,构建“水绿交融”的公园系统。【结论】通过定量数据辅助定性分析的数字景观技术,在公园选址布局研究中兼具人性化和科学性,更能迎合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各类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该类型城市公园开放空间的景观提升与规划建议。方法 以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公园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大数据分析、核密度估算法(KDE)、主成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把握该类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中游憩行为的需求主要来自附近居民、儿童及老人;②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差异较大:绿化空间中游憩行为数量和丰富度最高;铺地空间和广场空间游憩行为发生频率较高,但类型较少;滨水空间游憩行为频率和丰富度均较低;③空间开敞度、空间绿化与铺装程度、空间可达性、空间亲水性是空间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④大部分空间中观赏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低于3.0件,且主要集中在滨水空间;休闲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最高达10.34件;娱乐性游憩行为密度整体较低且波动趋势平缓;体育性游憩行为密度波动较大。结论 城市公园开放空间内游憩行为的类型和特征差异较大,且各类游憩行为对空间品质的偏好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点而成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明确公园不同类型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避震减灾的空间布局方法,以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有效性。【方法】以单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绿地布局形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园路道路交通系统、园林景观要素等4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公园绿地单体及各构成要素在灾时的功能特点,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结果】城市公园绿地在设计和布局中,要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内部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平时特征,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入手,得出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几种类型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的空间规模、功能特征及景观形态等方面的防灾可行性。【结论】分析并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可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避震减灾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绿地游憩供需协同度评价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公园绿地与居民人口间的供需平衡及协同发展为目标导向,提升公园建设的时效性,为建设低碳、高效、节约、环保的城市绿地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选取定性与定量指标,构建游憩供需系统评价体系和协同度量化模型,以郑州市主城区为例,对供需协同度在行政区单元的空间分异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上位规划,利用ArcGIS中的位置分配功能对公园绿地的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结果】郑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游憩供需系统总体呈低级协调等级和供给滞后类型,新老城区间存在供需错位现象。各行政区存在供需空间差异,金水区协同等级最高但供需差距最大,经开区协同等级最低而供需差距最小;通过对供需系统进行提质增量、跨界融合的协同优化,金水区和经开区的供需协同度增量分别为0.047 4和0.121 8。【结论】利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和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出公园绿地游憩供需协同度的空间格局,从而有效指导供给侧各项指标的协同优化,提升公园绿地的供给能力,缩小各区内部的供需差距和新老城区间的资源差距。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文化功能,其空间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园的可达性与公平性.以济南市为例,采用2009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基于RS和GIS软件平台,解译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道路交通和城市公园等空间数据,构建了城市公园吸引力综合指数,并基于道路网络,采用成本加权距离分析方法计算研究区城市公园的空间可达性,最后基于logistic模型计算了城市公园的综合可达性,以表征城市公园自身属性特征(吸引力)和交通可达性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济南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总体水平均较好,20min内可达区域约占研究区的80%,但空间分布不均衡,中心高外围低,南部受地形影响可达性普遍较低;2)吸引力比较强的公园周边可达性水平明显提升,说明城市公园吸引力对可达性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可达性研究的内涵,可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进行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和城市绿地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对居民的服务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谐的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参考,可达性是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对这种服务能力做出评价,为城市规划、园林规划提供借鉴。提出的一个基于网格划分的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计算方法,利用每个网格的道路密度来近似模拟交通成本的阻力,在可到达性计算中综合了考虑人口分布、公共绿地景观服务力、交通成本等因素,来研究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可达性的卒间分布特点,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计算性。最后,利用Arclnf09这一GIS工具,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MapInfo,对保定市航拍图像和实测地图进行矢量化分析,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通过对城市绿地"三绿指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景观格局和空间可达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对市内绿地和城郊森林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  相似文献   

18.
摘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城市主体人的城市化,在此背景下,对城市内部公园系统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市内部公园系统进行分类,并基于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最邻近距离法、标准差椭圆法及欧氏距离法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空间句法理论,从公园系统空间布局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分析、路网形态对城市内部公园系统空间布局影响三个角度对区域公园系统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①公园系统总体呈多中心聚集式分布,形成四大聚集核心和若干次核心,分布格局总体呈西北-东南模式,与区域路网形态相适应。城市公园分布相对分散,自然公园分布较为集聚。②全局尺度与局部尺度上城市路网形态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呈现出三大整合度核心,整体上较依赖于高速公路等城市通勤体系带动。③区域内公园系统空间布局依赖于全局及局部尺度上的路网形态。其中,城市公园与路网空间相关性高,说明城市公园系统较受区域路网影响较大,相比而言受全局路网影响稍大与受局部路网影响;自然公园与路网空间相关性较低,自然公园系统几乎不受城市路网空间的影响,相比而言受全局性通勤路网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