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葛根素为配体,以金属钆为配位中心,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设计合成了葛根素-钆(Gd)配合物,并对葛根素-钆的结构进行红外(IR)表征.采用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利用敷线法考察造模后2~48 h大鼠踝关节肿胀率的变化,并对大鼠血清、肝脏及滑膜中PGE2、IL-1β、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葛根素与稀土金属钆发生配位,得到葛根素-钆(Gd)配合物.葛根素-钆配合物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肿胀抑制作用比葛根素强,葛根素-钆配合物组大鼠血清、肝脏及滑膜中的PGE2、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葛根素组.综上,说明葛根素-钆配合物抗痛风性关节炎活性优于其配体葛根素,其抗炎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PGE2、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色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葛根素、大豆甙和大豆苷元在β-环糊精配基键合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整体柱上的分离识别机理。分子模拟结果显示,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的结合能越大,β-环糊精与客体小分子的结合作用越大,形成的包合物相对越稳定,则在色谱分离中客体分子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因子越大,在洗脱顺序中表现为后洗脱出来。通过模拟计算β-环糊精与客体分子的结合能和氢键作用的大小,可以成功地预测客体小分子在β-环糊精配基整体柱上的保留行为和洗脱顺序。利用质量作用模型,通过改变色谱流动相中添加剂的浓度,证明了葛根素、大豆甙和大豆苷元在β-环糊精配基整体柱上的保留符合氢键和疏水作用共存的混合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利用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纯化葛根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以及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采用7%醋酸作为流动相,寡聚β环糊精键合Sepharose HP介质,可以从葛根黄酮中分离葛根素,制备得到葛根素的纯度大于97%,整个制备工艺收率为32.4%.该介质同样还能够在甲醇-乙酸乙酯-水-醋酸(30:30:30:10)的条件下分离茶多酚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采用β环糊精键合Supersoe12pg介质,甲醇-0.1mol/L醋酸钠(80:20)流动相可以从银杏黄酮水解液中分离3种主要苷元: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且它们的纯度均大于90%.表明该介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以葛根素为例探讨了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机理,表明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共同支配着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对葛根素的荧光增敏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稳态荧光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药物葛根素的荧光增敏作用,建立了水相中高灵敏度测定葛根素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0~3.00ug·mL^-1,相关系数为0.9996,检测下限为5.70ng·mL^-1.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
蒙脱土(MMT)填充等规聚丙烯(i PP)仅形成α-晶。该文利用MMT的Ca2+与庚二酸(PA)反应形成庚二酸钙(Ca PA)制备了表面负载β-成核剂的MMT(β-MMT),FTIR和TGA证实了β-MMT表面Ca PA的形成。采用DSC和XRD研究了β-MMT填充i PP纳米复合材料的β-成核作用和β-晶含量,观察到随着MMT/PA质量比减小(即PA用量增加),i PP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提高,α-晶熔融峰强逐渐减弱,β-晶熔融峰强逐渐增强,最后仅出现β-晶熔融单峰,表明β-成核作用增强。XRD结果表明随着MMT/PA质量比减小,β-晶含量逐步提高,当MMT/PA质量比为100制备的β-MMT填充i PP纳米复合材料全部形成β-晶。以上结果表明,MMT粒子表面负载β-成核剂可实现MMT填充i PP复合材料结晶从α-晶转变为β-晶。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尿素增溶的β-环糊精对Cd^2 -5-Br-PADAP体系的作用。结幕表明,尿素-β-CD对显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体系的增敏作用比β-CD及尿素都明显,当尿素-β-CD和CTMAB以适当比例存在时,能对体系起协同增敏作用。文中对其增敏的机理作了探讨。文中还研究了Cd^2 -5-Br-PADAP-CTMAB-尿素-β-CD体系的最适条件,比较并初步解释了Zn^2 、Cu^2 、Pb^2 、Hg^2 对β-CD水溶液、尿素-β-CD、CTMAB-尿素-β-CD体系的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7.
紫外光谱研究β-环糊精衍生物对R/S-扁桃酸的包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系列β-环糊精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1、羟乙基β-环糊精2和甲基β-环糊精3)时R/S-扁桃酸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各β-环糊精衍生物浓度对包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扁桃酸与各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的包合物的包结比为1:1,三种主体环糊精的包结能力强弱顺序为:1>2>3,对于同一主体而言,R-扁桃酸比S-扁桃酸易于被包合,且Ks/KR的顺序与K值的次序有所差别:2>1>3。同时,以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主体研究了客体扁桃酸的存在形态对包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适合包结中性扁桃酸分子,不宜包结扁桃酸离子。  相似文献   

8.
以葛根素为配体,以稀土金属为中心,控制反应条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葛根素-稀土(Gd,Nd,Pr,Sm,Eu)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红外(IR)表征.其中采用正交试验对葛根素-钕配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检测葛根素-钕配合物对造模后2~48 h大鼠踝关节肿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得到葛根素-稀土(Gd,Nd,Pr,Sm,Eu)配合物.其中葛根素与氯化钕配合反应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p H=7,葛根素∶氯化钕物质量的比为3∶1,温度为80℃,此时产率为67.78%;IR结果表明,葛根素与稀土金属发生配位的是分子中的酚羟和羰基氧原子.葛根素-钕配合物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作用优于葛根素.  相似文献   

9.
防御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类富含精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的阳离子抗菌肽。脊椎动物的防御素分为α-防御素、β-防御素和θ-防御素3种,其中β-防御素分布区域最为广泛,在脊椎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层有大量表达。其在机体受到感染的早期抑制、抵御和杀灭多种外来病原微生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β-防御素的研究现状,从其蛋白质分子结构、基因的结构及表达调控、抗微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以及作为效应分子和调节分子等角度入手,探讨了脊椎动物β-防御素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它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核磁氢谱法研究酚类化合物与4,4′-联吡啶季铵盐π-π叠加作用,研究了吡啶环上α-H,β-H及氧乙基上的α′-H,β′-H的化学位移值及其改变的情况.结果表明,β-萘酚、α-萘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及苯酚使上述氢的化学位移降低,其化学位移降低次序为:β萘酚>α-萘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苯酚.而8-羟基喹啉和间硝基苯酚导致上述氢的化学位移稍升高.  相似文献   

11.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观察芒果苷联合葛根素对SHR形态学及炎症因子IL-6,IL-10,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芒果苷联合葛根素是否能增强保护肾脏炎症损伤的作用。将8只WKY大鼠作为对照组A,再将72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苯那普利组C(10 mg·kg~(-1)·d~(-1))、芒果苷组D(20 mg·kg~(-1)·d~(-1))、葛根素组E(20 mg·kg~(-1)·d~(-1))、芒果苷(20 mg·kg~(-1)·d~(-1))+葛根素片(10 mg·kg~(-1)·d~(-1))组F、芒果苷(20 mg·kg~(-1)·d~(-1))+葛根素片(20 mg·kg~(-1)·d~(-1))组G、芒果苷(20 mg·kg~(-1)·d~(-1))+葛根素片(40 mg·kg~(-1)·d~(-1))组H、葛根素片(20 mg·kg~(-1)·d~(-1))+芒果苷(10 mg·kg~(-1)·d~(-1))组I、葛根素片(20 mg·kg~(-1)·d~(-1))+芒果苷(40 mg·kg~(-1)·d~(-1))组J。每天给药10 m L/kg连续灌胃,灌胃给药2个月后停药,杀鼠前禁食12 h。用显微镜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IL-6、IL-10、TNF-α的表达,ELISA法检测SHR IL-6、IL-10、TNF-a水平。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肾组织IL-6,IL-10,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芒果苷联合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无显著影响;可下调大鼠肾脏组织异常升高的IL-6,IL-10,TN-α水平。  相似文献   

12.
β-环糊精荧光增敏的间苯二酚荧光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β-环糊精对间苯二酚的包络作用,增敏间苯二酚的荧光强度,提出一种测定环境中间苯二酚的荧光检测新技术.考察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对间苯二酚的荧光增敏作用在碱性环境下的效果比在酸性环境下的效果要好;NaOH、乙醇对β-环糊精增敏间苯二酚的荧光反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最佳条件:β-环糊精浓度为0.01 mol·L-1,NaOH质量浓度为0.3 g·L-1,乙醇体积分数为1.4%.该方法测定间苯二酚简便、选择性好,且间苯二酚的浓度在0.091~0.909 mmol·L-1范围内,和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7.3 μmol·L-1.  相似文献   

13.
以葛根素和氧化锗为原料合成葛根素-锗配合物.采用紫外及红外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初步表征.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以肿胀度和抑制率为抗炎活性指标,测定葛根素-锗配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葛根素与锗离子生成了配合物,与锗发生配位的基团是葛根素分子中B环的4'-羟基,而不是A环的7-羟基及C环的羰基.葛根素-锗配合物的抗炎活性(抗炎肿胀度抑制率为75.91%)远远高于葛根素配体(抗炎肿胀度抑制率为32.49%),也远远高于临床常用的甾体抗炎药-氢化可的松(抗炎肿胀度抑制率为48.74%).  相似文献   

14.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偶氮胂-β-环糊精包合物(β-CD-AS)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β-CD-AS与DNA的结合比为5: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结合常数为K291.15K=8.68×105 L·mol-1,K310.15K=8.43×105 L·mol-1.热力学函数为ΔrHmθ=27.04J·mol-1,ΔrGmθ291.15K=-2.78×104 J·mol-1,ΔrSmθ=95.47J·mol-1·K-1.结果显示该反应为熵驱动.实验进一步表明β-CD-AS与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模式,即部分嵌插和沟渠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偶氮胂-β-环糊精包合物(β-CD-AS)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β-CD-AS与DNA的结合比为5: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结合常数为K291.15K=8.68×105 L·mol-1,K310.15K=8.43×105 L·mol-1.热力学函数为ΔrHmθ=27.04J·mol-1,ΔrGmθ291.15K=-2.78×104 J·mol-1,ΔrSmθ=95.47J·mol-1·K-1.结果显示该反应为熵驱动.实验进一步表明β-CD-AS与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为混合模式,即部分嵌插和沟渠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树枝状聚合物PAMAM葛根素复合物的制备及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树枝状聚合物G3,G4,G5 PAMAM葛根素复合物,研究其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参数,以未加PAMAM组作为空白对照组,计算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Papp).葛根素在空肠及回肠段吸收明显,表观通透系数分别为(2.98±0.22)×10-6、(3.94±0.30)×10-6cm·s-1,PAMAM与葛根素形成复合物能增加葛根素大鼠小肠累积透过量及表观通透系数.其中G5 PAMAM对葛根素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葛根素空肠、回肠段表观通透系数分别增加了2.78、2.22倍(P<0.05).PAMAM能有效促进葛根素大鼠小肠吸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核磁氢谱法研究酚类化合物与4,4'-联吡啶季铵盐π-π叠加作用,研究了吡啶环上α-H,β-H及氧乙基上的α'-H,β'-H的化学位移值及其改变的情况.结果表明,β-萘酚、α-萘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及苯酚使上述氢的化学位移降低,其化学位移降低次序为:β萘酚>α-萘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苯酚.而8-羟基喹啉和间硝基苯酚导致上述氢的化学位移稍升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包结作用,并在298.15、303.15、308.15 K温度下,计算了包结体系的包结常数和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研究发现,β-CD与CTAB可以形成物质的量的比为1∶1的包结物,整个包结过程是熵焓共同驱动的,温度越高,越有利于β-CD与CTAB自发地形成包结物,β-CD与CTAB的结合常数K越大,焓驱动逐渐增强,熵驱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β-晶对碳酸钙填充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该文采用负载β-成核剂的纳米碳酸钙(β-CC)混合纳米碳酸钙(CC)或微米碳酸钙(WC)填充PP制备了β-PP复合材料及其PP-g-MA、POE-g-MA和EVA-g-MA作为相容剂的增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C和WC用量增加,PP拉伸强度降低、模量提高;β-CC填充PP复合材料模量提高,拉伸强度变化不大。PP-g-MA增容提高填充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冲击强度;POE-g-MA增容明显提高冲击强度,EVA-g-MA增容降低拉伸性能。β-CC/PP复合材料冲击强度随着β-CC用量增加而提高,β-CC/CC/PP和β-CC/WC/PP冲击强度高于CC/PP(w(CC)/w(PP)=5/95)和WC/PP(w(WC)/w(PP)=5/95)复合材料归结于高韧性β-晶形成。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为异黄酮类化合物,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就葛根素降血糖作用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