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κ-卡拉胶的O-琥珀酰基化衍生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κ-卡拉胶(KC)降解成数均分子量为10 060的低分子量卡拉胶(LMW-KC)并制成四丁基铵盐,然后在适宜的反应体系中与琥珀酸酐进行酰化,制备LMW-KC的O-琥珀酰基化衍生物,并进行抗氧化和抑菌试验.同时借助IR、GPC、13C NMR和1H NMR分析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C经降解和酰化后原结构单元未受破坏;60℃酰化的取代度可高达2.60;酰化产物清除羟自由基和H2O2的活性明显增强,抑菌活性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改性κ-卡拉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天然κ-卡拉胶降解至数均分子量为10 000,并制成四丁基铵盐,用水杨酸对其改性,合成O-水杨酰基低分子量κ-卡拉胶.UV、FT-IR、1H NMR和13C NMR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水杨酸与κ-卡拉胶结构单元中G4S上6位羟基反应生成单酯,产物的酰化取代度为0.69.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水杨酸的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甲酰基化κ-卡拉胶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水解法将κ-卡拉胶降解为低分子量卡拉胶,并制成四丁基铵盐,在适宜的反应体系中与邻苯二甲酸酐反应,得到低分子量κ-卡拉胶O-邻苯二甲酰基化衍生物。借助FT-IR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并测试酰化衍生物的凝集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降解后κ-卡拉胶的结构单元没有被破坏,邻苯二甲酰基被成功地引入到κ-卡拉胶的分子链上,酰化衍生物表现出显著的血细胞凝集活性.  相似文献   

4.
选择常规直接酰化、相转移催化酰化和离子交换-酰化共3种方法对3万中等分子量的κ-卡拉胶进行了乙酰化反应.气相色谱分析表明,采用常规直接酰化时反应难以进行;以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的相转移催化酰化法因第一步的固液离子交换较难进行而只能稍许提高酰化度,也无实际应用价值;离子交换-酰化法却因能显著增强κ-卡拉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而大大提高了κ-卡拉胶的酰化度.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指出,只有离子交换-酰化法所获得的酰化κ-卡拉胶具有典型的乙酸酯吸收特征峰.研究集中揭示了中等分子量的κ-卡拉胶选择先经离子交换转型后酰化的方式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小分子量海藻硫酸多糖κ-卡拉胶的乙酰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了常规直接酰化、相转移催化酰化(相转移催化剂分别为四丁基溴化铵和18-冠醚-6)和离子交换-酰化法对3种小分子量(~3、~5和~10 kDa)κ-卡拉胶进行乙酰化.常规直接酰化法获得产品的酰化度很低;相转移催化酰化法中以18-冠醚-6为催化剂时酰化度较高,适宜制备较低分子量(如~3和~5 kDa)且酰化度为中等以下的κ-卡拉胶;离子交换-酰化法所得产品的酰化度最高,但因制备路线长,适合较大分子量(如~10 kDa)κ-卡拉胶的酰化.红外光谱和13C-NMR证实乙酰基优先接入G6位伯羟基上,其次才接入G2和A2位的仲羟基上.  相似文献   

6.
在温和条件下将κ-卡拉胶(KC)降解成低分子量κ-卡拉胶(LMW-KC),然后与长脂链溴代烷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进行烷氧基化,合成具有长脂链的LMW-KC烷氧基化衍生物.IR、~(13)C-NMR和~1H-NMR测试结果表明,κ-卡拉胶降解后其结构单元没有被破坏.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LMW-KC的烷氧基化衍生物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κ—卡拉胶的氧化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κ-卡拉胶有着良好的药理和生理活性,但是由于分子量大,溶解性差使它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研究了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利用H2O2对于卡拉胶进行降解来制备低分子量的卡拉胶时H2O2浓度,卡拉胶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发现提高H2O2浓度,降低卡拉胶浓度,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卡拉胶分子量的降低。通过粘度法测量了卡拉胶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10000,并发现它的溶解性大大提高了。利用IR和^13C-NMR研究了降解前后卡拉胶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酶解工艺,以κ-卡拉胶为底物,还原糖生成量为评价指标,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苯酚 硫酸法分别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计算酶解产物的平均聚合度,并利用质谱鉴定酶解产物。结果显示,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降解κ-卡拉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为0.35 U(反应体系5 mL),反应温度为40 ℃,反应pH=8.0,κ-卡拉胶底物质量浓度为9 g/L。在此条件下,酶解反应240 min后产生的还原糖质量浓度为1.531 g/L,酶解产物的平均聚合度为2。该κ-卡拉胶酶酶解反应的Km=2.07 g/L,Vmax=7.25 U/mg。质谱分析显示,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降解κ-卡拉胶的产物为κ-卡拉胶二糖和κ-卡拉胶四糖。  相似文献   

9.
κ-卡拉胶寡糖的酶解制备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seudoalteromonas sp.AJ5-13菌株所产生的κ-卡拉胶酶降解κ-卡拉胶制备κ-卡拉胶寡糖,通过电喷雾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ESI-TOF-MS)和核磁共振波谱(13C-NMR)分析,该酶的水解产物主要是硫酸κ-新卡拉二糖、硫酸κ-新卡拉四糖、硫酸κ-新卡拉六糖、硫酸κ-新卡拉八糖和硫酸κ-新卡拉十糖,确定该κ-卡拉胶酶专门水解κ-卡拉胶3,6-内醚-D-半乳糖和4-硫酸-D-半乳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产生3,6-内醚-D-半乳糖作为非还原端,D-半乳糖作为还原端的κ-新卡拉寡糖。采用体外Vero细胞培养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研究了寡糖抗标准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活性 。结果表明,κ-新卡拉寡糖对Vero细胞毒性极低,可干扰HSV-1毒株向Vero细胞的吸附。  相似文献   

10.
杯[4]芳烃经醚化、氨解得到了含酰肼基团的中间体3,在PEG-400存在下,肉桂酰氯与3反应获得了含肉桂酰基的杯[4]芳烃衍生物4;4-经基肉桂酸与氯甲酸乙酯形成的混合酐与3反应,得到了相应的化合物5。用^1H NMR,^13C NMR及IR对4,5进行了结构表征,用MS对4进行了结构确证。DPPH·法测定4,5清除有机自由基活性的结果表明,4,5的自由基清除率约为19%,比杯[4]芳烃母体及肉桂酸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魔芋葡甘聚糖与κ型卡拉胶的协同增效作用是多糖相互作用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二者的作用位点有利于揭示体系的许多本质,对稳定体系的网络构建及应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了微波和热处理下3种配比的魔芋葡甘聚糖与κ型卡拉胶复合物的流变性变化,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位点.结果显示,微波处理后,魔芋葡聚糖与κ型卡拉胶相互作用发生变化,κ型卡拉胶浓度越高,二者复合效果越好;κ型卡拉胶分子中的OSO3基团与魔芋葡聚糖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是维持二者复合体系稳定的主要作用力,即OSO3基团是κ型卡拉胶与魔芋葡聚糖的主要作用位点.这些结果表明,κ型卡拉胶在魔芋葡聚糖与κ型卡拉胶复合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含1,1-二苯基乙烯(DPE)侧基的聚苯乙烯. 首先用ATRP聚合单体4-乙烯基苄氧基二苯甲酮得到含二苯甲酮侧基的聚苯乙烯,然后通过Wittig反应将二苯甲酮侧基转化为DPE侧基. 采用1H NMR, IR和GPC对所得产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结果证明所得聚合物含有DPE官能团,而且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  相似文献   

13.
以3,4-二甲氧基苯丙酸为原料,经溴代、酰化、醇解反应合成了未见报道的丹参素类似物3-(2-溴-4,5-二甲氧基苯基)丙酸异丙酯,用IR、1H NMR、13C NMR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具有控释特性的可食性输送载体,利用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大豆蛋白与κ-卡拉胶形成蛋白/多糖复合冷致凝胶,分析了复合凝胶的微结构与流变学性质,并将复合凝胶冷冻干燥压制成片剂,对其在模拟胃肠液中对核黄素的控释特性和释放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凝胶呈现致密的网络结构,κ-卡拉胶的加入增强了复合凝胶的强度和硬度,荷载核...  相似文献   

15.
在温和条件下将K-卡拉胶(KC)降解成低分子量K-卡拉胶(LMW-KC),然后与长脂链溴代烷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进行烷氧基化,合成具有长脂链的LMW-KC烷氧基化衍生物.IR、13C-NMR和1H-NMR测试结果表明,K-卡拉胶降解后其结构单元没有被破坏.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LMW-KC的烷氧基化衍生物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可以形成热可逆、弹性优良的凝胶,适用于果冻的生产。以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作为凝胶剂,添加白芽奇兰茶粉和白砂糖制成茶果冻。通过优化实验,探究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比例、复配凝胶剂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白芽奇兰茶粉添加量对茶果冻质构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κ-卡拉胶和魔芋胶复配比为7∶5、复配凝胶剂添加量为0.4%(质量分数)、白芽奇兰茶粉添加量为0.11%(质量分数)、白砂糖添加量为8.0%(质量分数)时,茶果冻的配方最佳,研制的果冻具有茶汤的橙黄色,茶香怡人,滋味协调,口感爽滑,质构优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L-薄荷醇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薄荷醇酯手性单体,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的方法控制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薄荷醇酯手性高分子,并对所合成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1H NMR,13C NMR,CD和GPC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聚合物是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光学活性的高分子.  相似文献   

18.
2-巯基苯并噻唑为引发剂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巯基苯并噻唑(2-Mercaptobenzothiazole)(MBT)为引发剂,在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存在下,研究了苯乙烯的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考察了TEMPO与MBT的浓度比值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随着比值的增大,聚合速率明显下降,分子量也有所降低,当比值大于1时,分子量分布可以保持在1.30以下.另外,成功的扩链实验和对聚合物的^1H NMR分析也证实了聚合是按照稳定自由基聚合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多糖类食品胶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了κ-卡拉胶与某些食品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κ-卡拉胶与刺槐豆胶、魔芋精粉之间有凝胶增效作用,而κ-卡拉胶与琼脂、黄原胶、瓜尔豆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木薯淀粉、β-环糊精、明胶之间产生凝胶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氯仿、吡啶为反应介质,制备出完全疏水化的长脂肪链酰化壳聚糖,并研究反应条件对酰化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在高吡啶/氯仿体积比介质中酰化度高,分子量低的壳聚糖取代度高,壳聚糖的酰化度还随着酰卤脂肪链长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最后,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热分析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