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49-49
我国80%的奶牛饲养在北方地区,同时北方大城市郊区奶业也是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养殖的代表,引领着我国奶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我国奶业的发展水平。北京作为大城市郊区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奶牛良种繁育基地,饲养新技术、新工艺展示基地及乳制品开发推广基地,为我国奶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是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其体型体色优美,最早是作为观赏鱼引进到国内,俗称“花老虎”;而后,因其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被作为食用鱼进行推广养殖。但由于淡水石斑鱼繁殖能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繁殖过剩、密度过大、生长速度较慢、个体过小且大小不均等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水产研究中心团队,针对淡水石斑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亲鱼强化培育、水泥池育苗技术、鱼苗雄性化诱导技术、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1项目概况 豪猪规模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分别由湖南省科技管理部门2004年和湖南省林业管理部门2006年立项,由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承担,于2008年12月完成,由湖南省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鉴定。本项目对豪猪的生理与生物学特性、繁殖生理与繁殖技术、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技术、规模化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豪猪规模养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刘鹰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19-20
海水设施养殖是世界各国开发海洋的重要发展战略方向,也是我国新时期向海洋领域拓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的海水设施养殖技术研究,大幅度提升我国海水养殖产业技术水平,对提高养殖产量、改善养殖品质,增强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9-49
“十五”863计划“数字农业关键技术”专项中的重大研究课题“数字农业精细养殖技术平台研究与示范”(2003AA209050),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主要参加单位有中国农业大学等20多家单位。  相似文献   

6.
该项目受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1GB23260004)、浙江科技重大专项“水稻秧苗机插技术研发应用及病虫害数字化监测研究(2010C12026)”等资助,针对我国稻作技术转型,及传统毯苗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特点,发明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方法,创新了水稻机插新技术,建立了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项目主要创新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4,(2):49-50
该项目选择我国具有重要代表性、产业规模和价值并重的海水养殖鱼虾,针对最具紧迫性的致病性高、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病原(病毒和弧菌),开展如下研究:①病原致病力和疾病流行趋势的分子基础;②宿主免疫体系对病原侵染的应答机理;③免疫防治的技术原理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水产养殖规划系统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分析方法,结合国内目前科研软硬件条件进行集成创新,形成的支撑我国渔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机构开展渔业产业规划、渔业养殖布局规划的一项科研成果。本成果包括完整的规划方法体系,基于GIS的数据分析技术和一套简单实用的渔业规划软件,系统技术和应用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集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本世纪,我国北方刺参池塘养殖得到较快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养殖环境导致的病害频发,严重制约着该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提出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拟以刺参养殖池塘作为实施平台,整合与集成目前应用于养殖池塘环境调控的成熟技术,改善池塘水质,改良池塘底质,降低刺参发病率,减少池塘污物排放,形成系统的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调控技术模式。该技术是对刺参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调控和改善,尽可能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0-50
该成果通过在繁育、遗传与育种、杂交、性别控制、营养与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龟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解决了淡水龟养殖产业化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了龟类养殖产业化发展。成果总结出较佳的繁殖、孵化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健康幼苗的获得率,可鉴定不同的种群并选择育种,可进行性别控制生产及属间杂交。年产龟苗306万只,达规模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适度规模养殖户以及集约养殖场管理信息化需求,特别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发展健康养殖对信息支撑技术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动物健康养殖场(猪场、鸡场、牛场、渔场等)信息化技术标准,构建基于移动互联信息传输技术的种猪、奶牛联合育种网络平台;集成动物个体、群体生长信息采集与环境调控处理技术,研究营养需要预测模型与饲料配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健康养殖是针对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特点设计的一种具有以畜为本、动物福利观念的养殖概念。文章介绍了健康养殖的意义,从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疾病防治及重大疫病监测、环境工程几方面重点阐述了其关键技术措施,最后分析其经济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0,(4):10-11
“西北农区生态型奶业生产技术和奶牛性控技术研究与开发”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奶类重大专项课题,由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0余家单位共同承担。课题组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突出“优质、高效、安全”的生产方式,从困扰我国奶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出发,高效有序地研究、组装、链接、集成多学科的新奶业高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研究讲展和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乳品消费大国和第三大原奶生产国,我国的奶牛养殖业经历了本世纪初黄金10年发展后,现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奶牛场的机械化养殖已全而铺开.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规模化养殖的试行规范和法规,进一步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着重提高机械化养殖的比例,2011年,全国100头牛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数量将占到总数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广西畜牧研究所和广西大学共同承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山羊的圈养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养殖技术示范”课题(桂科攻0424001-1),分别在灵川县、马山县和武鸣县建立了3个山羊圈养技术示范区,开展示范研究。根据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获得了以下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12-13
海洋生物新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开发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年来,我国海洋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养殖企业的技术人员紧跟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在海洋生物养殖新对象的人工繁育上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部分或完全实现了全人工育苗,但是在扩繁关键技术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譬如亲本繁殖力不强,生殖配子质量差,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不高,培苗工艺水平低等。优质健康种苗缺乏,跟不上养殖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9,(13):9-10
本课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共同承担。课题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发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饲料利用效率、改善牛奶质量和减少养分排放的营养调控技术,为建立“资源节约、高效优质、环境友好”的现代奶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该项目成果在对冀东地区饲料原料及典型奶牛饲料配方微量元素测定基础上,通过营养调配技术和技术集成进行饲料配方设计和示范应用,使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通过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技术研究、成果推广、转化一体化发展,对促进奶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项目针对安徽水产转型发展期,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缺乏,无标准可循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名优水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以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养殖实践,起草、制定、发布标准,使名优水产品养殖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20.
饲草饲料不仅是奶牛最重要的营养来源,而且对提高奶品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观世界上的奶业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发达的草业生产与供应为基础条件的,而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草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当前我国却存在奶牛优质饲草生产供应不足、良种缺乏、生产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攻关研究和示范,本文从奶牛优质饲草饲料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扩繁、饲草高效生产、干草加工和设备研制、青贮及饲草高效利用模式等方面对该项目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