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新乡市17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重金属镉和铬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的重金属含量表现为污染区清洁区,秋季春季,铬元素镉元素;不同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具有明显差异,镉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银白杨、五角枫、毛白杨、小叶女贞、大叶女贞、紫叶李、大叶黄杨、栾树、悬铃木、臭椿、构树、白蜡、国槐、红叶石楠、海桐、凤尾兰、小叶黄杨,铬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五角枫、毛白杨、银白杨、紫叶李、小叶黄杨、红叶石楠、悬铃木、国槐、凤尾兰、构树、小叶女贞、海桐、栾树、大叶女贞、臭椿、白蜡、大叶黄杨;根据17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重金属镉和铬的含量进行归类,毛白杨和五角枫为第一类,紫叶李、悬铃木、银白杨、小叶黄杨和红叶石楠为第二类,白蜡、国槐、构树、臭椿、栾树、海桐、凤尾兰、大叶黄杨、大叶女贞和小叶女贞为第三类.道路绿化树木叶片重金属含量依功能区、季节、重金属污染元素和树种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城市大气重金属(Pb,Cd,Cu,Zn)污染及其在植物 …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烟台市区不同大气污染区域绿化植物叶片中重金属Pb,Cd,Cu,Zn富积量和大气与土壤中相应重金属的含量研究分析发现,植物叶片中重金属Pb,Cu,Zn的富积与大气中Pu,Cu,Zn的相对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植物叶片中Cd的富积量与大气中重金属的相对含量相关不显著,所研究的4种重金属的在植物叶片中的富积量与其生长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含量无相关性,研究证明,在所调查的5种市区绿化植物中以园叶片对大气  相似文献   

3.
以益阳市街道分布面积较广的几种行道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和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对环境土壤和大气质量进行评价,探讨植物叶片重金属含量与益阳市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街道区植物叶片中的Cr、Pb含量较高,清洁对照区的植物叶片重金属含量均较低;益阳市行道树根际土壤单因子指数显示Cr、Pb污染等级均为清洁,Cu污染...  相似文献   

4.
铬污染地区环境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重金属铬污染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植物吸收与富集重金属的研究表明:铬矿渣造成周边土壤的严重污染,而土壤中Cr含量与取样点至铬矿渣堆的距离则成反比.污染区植物根部具有较强的Cr吸收与富集作用,其植物根部Cr含量与相应土壤中Cr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城市道路绿化实际应用为依据,研究江苏省境内常见的园林植物对NO2胁迫的耐受性及吸收能力和恢复能力。【方法】采用实验室人工熏气方法,分析江苏省常见的38种园林植物对NO2的耐受性及吸收与恢复能力,筛选耐受性强、吸收能力强和恢复能力强的植物种类。【结果】对NO2耐受性强且吸收能力强或较强的植物有熊掌木(×Fatshedera lizei)、龟甲冬青(Ilex crenata var. convexa)、木姜子(Litsea pungens)、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金边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Aurea-marginatus’)、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var. parvifolia)、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对NO2耐受性强且恢复能力强或较强的植物包括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熊掌木、海桐(Pittosporum tobira)、龟甲冬青、瓜子黄杨(Buxus sinica)、木姜子、金叶银杏(Ginkgo biloba ‘Wannianjin’)、金边黄杨、矮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Nana’)和金边玉簪(Hosta ‘Green Gold’)等19个种;吸收能力和恢复能力均强或较强水平的植物有茶梅(Camellia sasanqua)、金边黄杨、常春藤、花叶蔓长春(Vinca major ‘Variegata’)、小叶黄杨、大吴风草和鸢尾(Iris tectorum)等;对NO2耐受且吸收能力和恢复能力均强或较强的植物有金边黄杨、常春藤、木姜子、熊掌木、龟甲冬青、小叶黄杨和大吴风草。【结论】在分析近6年南京市城区道路NO2等污染物基础上,认为 NO2是南京道路交通区域主要污染物。本研究筛选出对NO2耐受性、吸收和恢复能力强的植物种类补充和完善了传统文献中抗NO2胁迫的园林植物名录,可为NO2污染区及潜在污染区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涂湿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布点,用收获法采集海涂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各部位和土壤样品,用X-荧光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土壤和植物体不同部位中Pb、Cd、Cu、Zn的含量,探讨了4种重金属元素在浙江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在土壤库中,元素含量高低和储量大小均为Zn>Cu>Pb>Cd;在植物库中,重金属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高低为根系>茎叶,储量大小为茎叶>根系;在植物根系和茎叶中,元素含量和储量大小均为Zn>Pb>Cu>Cd.(2)植物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表现为根系>茎叶.植物根系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小为Zn>Cd>Pb>Cu;茎叶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小为Cd>Zn>Pb>Cu.对4种重金属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含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植物体内Pb、Cu的含量与土壤中的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d、Zn在两者间的相关性不显著.(3)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取样地,土壤库中4种重金属的总储量有差异,表现为宋埠样地(161.867 kg/hm2)>胜利塘样地(156.626 kg/hm2)>杨屿山样地(129.004 kg/hm2);但在植物库中,重金属的总储量大小却为杨屿山(26.266 kg/hm2)>胜利塘(21.69 kg/hm2)>宋埠(10.923 kg/hm2).显示了由于不同样地互花米草群落的生物量以及其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表现出该群落中重金属储量与土壤库中重金属储量的明显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公路旁侧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国道公路旁侧土壤与植物中重金属(Cd、Hg、Pb、Cu、Zn、Ni、Cr、As和Se)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Cu、Zn、Pb、Ni、Cr)形态进行测定,分析了公路旁侧土壤和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分析该区域土壤的重金属分布状况以及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Pb、Cr、Ni、Cu、Zn、Hg、As、Se的含量随距公路垂直距离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以Cd为最高,土壤中Cd、Pb含量偏高可能因为机动车辆运行导致向公路两旁释放Cd、Pb元素。并在土壤中沉积所致。重金属在植物体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植物的根部和茎叶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表现出“N”字形变动趋势。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基本相同,5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占总量百分比的大小序列为:c(Zn)〉c(Pb)〉c(Ni)、c(Cr)〉c(Cu),与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大小序列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使得土壤质量面临着日趋下降的威胁,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已成为研究热点.现研究了高附加值观赏植物裂叶喜林芋在含有不同浓度镉和铅2种重金属的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分析了植物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裂叶喜林芋可以耐受铅10倍和镉100倍(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三级标准)的重金属土壤,对土壤中的铅和镉有一定的吸收,主要富集在植物根部,部分迁移到茎和叶中,同时分析了镉和铅在植物体内的迁移特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聚已戊二酯重金属复合污染处理对香樟吸收营养元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重金属可以增加根部对Ca2+、Fe2+吸收,增加叶片对Ca2+、Mg2+的吸收,但降低了香樟根部对Mg2+及叶片对Fe2+的吸收。与有机浓度100mg/kg处理相比,根和叶在有机浓度为50mg/kg对Ca2+、Mg2+的吸收能力有所增强,但对Fe2+的吸收能力有所减弱。根部吸收重金属离子与吸收营养元素离子间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但叶中重金属吸收和营养元素吸收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尾矿区优势植物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在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分析法,从湘南学院后山尾矿区采集优势种五节芒和土壤样品,分别测定与分析五节芒和土壤样品中Zn,Ni,Cr,Cu,Mn和Hg 6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五节芒对6种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对Zn,Cr,Ni的富集是正常植物的3.2倍,5 652倍,17倍,对Hg吸收值达到16.44mg/kg,属于高富汞植物;重金属中生物富集系数中最大的是Zn,高达5.96,而对Mn的转运能力是最强的。结论五节芒虽不是典型的超富集植物,但作为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植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内容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林是中山矮曲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小叶黄杨群落高等 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两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该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为1.806 8,Pielou均匀度为49.67%,Simpson指数值为2.914 6,PIE为0.6569。群落禾木层与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2.2312,71.16%,5.0783,0.8031;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3371,83.08%,3.5327,0.7169。  相似文献   

12.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芜湖市城区干道土壤与植物重金属(Cd、Pb、Zn、Cu)的平均含量,并分析了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系数.结果表明:芜湖市城区已受到重金属的不同程度污染,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以Cd、Cu为最高,其次为Pb,污染程度最轻的为Zn.各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积累特征表现为器官差异和金属差异性,即叶>茎及Cu>Zn>Pb>Cd.就所研究树种的综合富集系数而言,红枫是提取城市生态系统中重金属较为理想的树种之一.在重金属Cd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宜栽种红枫、鸡爪槭、桂花等;Pb污染区可选择栽种红枫、鸡爪槭、银杏;Cu污染区可栽种红枫、女贞;Zn污染区可以选择龙柏和黄杨等.  相似文献   

13.
31种园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的土壤和31种园林植物,分析了Cd、Cr、Cu、Pb和Zn在土壤和植物中的含量,计算了31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的重金属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南京市各功能区均不同程度的有重金属累积现象,表现为复合污染。在研究的31种园林植物中,黑松、国槐和杜鹃对Cd、Cu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雪松和南天竹对Cd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修复能力;栾树和宽叶十大功劳对Cd和Zn污染土壤有较强修复能力。另外,南天竹、桂花、红花继木、侧柏、法国冬青和杜鹃对Pb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桂花、侧柏、梧桐、马褂木、法国冬青和宽叶十大功劳对Cu污染土壤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黄杨对Cr污染土壤等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对Zn污染土壤修复的园林植物较多,有水杉、香樟、龙柏、悬铃木、女贞、夹竹桃、黄杨、紫叶李、侧柏、柳杉、马褂木、法国冬青、垂柳、加拿大杨和栾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宽叶十大功劳的根、茎、叶对Zn的富集系数分别为2.04、0.84和1.73,同时对土壤Cd也有较强富集能力,是理想的修复城市Cd、Zn复合污染土壤的园林植物。  相似文献   

14.
应用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3年生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和木立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的形态结构和芦荟素、芦荟多糖等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库拉索芦荟茎极短,叶丛生,成熟叶片长60~80 cm,质量400~550 g;木立芦荟茎高50~70 cm,叶互生,成熟叶片长40~50 cm,质量100~150 g.(2)两种芦荟叶都由表皮、同化组织、贮水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库拉索芦荟叶的贮水组织占横切面的90%以上,而木立芦荟叶的贮水组织仅占横切面的70%.(3)库拉索芦荟叶中芦荟素含量为1.46%,芦荟多糖含量为3.56%,宜作为芦荟多糖的原料;木立芦荟叶中芦荟素含量为2.15%,芦荟多糖含量为2.58%,宜作为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的原料.研究结果为芦荟的引种栽培、采收和产品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97-7未能发挥超高产潜力光合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育粳 3号 (广种高产中粳品种 )和 97- 7(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中粳选系 )为材料比较了两个品种剑叶光合功能衰退过程 ,初步找出 97- 7没有发挥超高产潜力的原因 .结果表明 ,尽管 97- 7剑叶的叶绿素含量 (全展时 SPAD值为 5 9.4)比武育粳 3号剑叶叶绿素含量 (全展时 SPAD值为 42 .6 )高出很多 ,但对提高光合速率没有发挥作用 .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 ,97- 7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比武育粳 3号快 ,其剑叶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期 (RSP)比后者短 7d,前者为 37d,后者为 44 d.97- 7剑叶的光合速率下降和 Ru BPCase活性下降也都快于武育粳 3号的剑叶 .这些方面导致了 97- 7剑叶单位叶面积的叶源量略小于武育粳 3号 ,使它没能发挥超高产潜力 .  相似文献   

16.
酸枣生长于华北西北地区的土石山区,耐旱性极强.酸枣叶片小,角质层厚,下表皮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等面叶,叶柄叶脉有粘液道和粘腔,这些都是典型的旱生结构.  相似文献   

17.
山西师范大学校园主要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对山西师范大学校园23种主要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有的可相差2~10倍以上.常绿乔木中,雪松和侧柏是优良的滞尘树种,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17.81g/kg和13.25g/kg;阔叶乔木中,国槐、石榴和碧桃是优良的滞尘树种,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2.23g/m2、2.18 g/m2和1.69g/m2;灌木植物中,小檗和小叶黄杨是优良的滞尘植物,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8.41g/m2和6.85g/m2;草本和藤本植物中,石竹和五叶地锦是优良的滞尘植物,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16.93g/m2和1.39g/m2.不同生活型滞尘能力的顺序为:草本大于灌木大于乔木大于藤本.山西师范大学校园植物的滞尘明显高于哈尔滨、合肥等城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提取剂对红花桑寄生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红花桑寄生(寄主夹竹桃)叶的水、体积分数80%甲醇和体积分数80%丙酮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溶剂提取物均具有自由基清除能力,在3种溶剂提取物中,体积分数80%丙酮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ρEC50=0.306mg/mL),抗氧化能力最强,FRAP和TEAC值分别为0.81,1.62.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从高至低依次为丙酮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此外,体积分数80%丙酮提取物中总酚(22.89%)和总黄酮(11.61%)也高于其他2种.可见,提取剂的性质对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广西刁江流域沿岸农田土壤和水稻的汞污染状况,选取广西刁江流域沿岸农田土壤-水稻系统,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法进行土壤汞污染评价,研究该区域稻田土壤及水稻(Oryza sativa L.)植株的汞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耕层土壤汞平均含量为309 ng/g,有97.5%的土壤汞含量超过全国表层土壤汞背景值(87 ng/g),有27.5%的土壤汞含量超过广西表层土壤汞背景值(225 ng/g)。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80%的土壤处于无污染状态,但有个别点位的土壤汞污染较严重,仍需要注意进行环境监管。土壤各形态汞含量均值排序为残渣态>腐殖酸结合态>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强有机结合态,土壤汞的生物有效性较低。研究区稻米汞平均含量为6.08 ng/g,籽实汞超标率为6%,水稻植株根、叶、茎、壳、籽实汞含量之比约为13.5∶5.2∶1.7∶1.2∶1。稻米对土壤汞的富集系数平均值为0.031,富集能力较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汞含量与稻米汞含量、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pH值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稻米汞含量与S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酸性降水及地表水对贵州主要土类———黄壤进行了溶出汞的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土总汞的溶出及流通规律是表层土壤大于深层土壤,随溶液酸度增高,溶出流通增大;有机汞规律相似;耕作土规律相反,中性偏碱溶液总汞的溶出流通反而高;土壤对总汞的吸附率均在90%以上;溶液的离子强度对总汞的溶出及流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