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严贤良 《科技信息》2012,(36):363-363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正是扩大知识储备,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除了依靠课文课堂获取有限的阅读外,还需要从课外阅读去采集。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现代书香校园”,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河南省实验小学利用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读教室、校园电视媒体等手段,尝试性地开展了“书香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学校电子资源库的建设,发展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提高了校园特色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我国图书馆文化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在文化月活动、馆藏资源建设、“书香校园”工作室、特色图书专栏等方面所进行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育的人文性出发,认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是最具有漫长影响力的因素,大学精神文化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认识到优良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生态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付璐 《潍坊学院学报》2023,(6):98-100+108
公寓不仅是高校学生休息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重要阵地。本文精准定位学校公寓育人这一重要阵地,将横向维度的基层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学风营造推进学生公寓,推动纵向维度育人主体、育人载体、育人机制下沉到学生公寓,构建“三横三纵”工作体系,推动学生公寓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升公寓育人的广度和深度。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上实现理论培育、灵魂塑造、实践引导的根本统一,为培养有理想、能奋斗、肯吃苦、勇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贡献高校辅导员的力量,为新时代培养有“干事”能力、具备“谋事”素质、养成“成事”习惯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依托“团风”精神有效载体培育优良学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旭东  周丹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2):123-124
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体现。本文以长春大学依托“团风”精神有效载体,培育优良学风为例,阐述了发挥管理载体、校园文化载体、榜样载体等,努力培育优良学风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湖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直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坚持“认识、制度、管理、导向”四个到位,切实有效地推进科研诚信和优良学风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中职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烟台一职为例探讨中职学校如何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陈刚 《科技信息》2007,(22):136-136
体育是身心文化,校园是文化教育发展的摇篮。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可激发学生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深化高校体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泰山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蕴丰富的思政元素,承载亟待挖掘的育人功能。泰山文化所彰显的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拔山扛鼎、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是体现“大思政课”育人的重要文化资源。而泰山文化资源认同程度与推进“大思政课”的思想认识之间、泰山文化资源系统整合与推进“大思政课”的目标之间、泰山文化育人方式创新与推进“大思政课”的形势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要求在大思政课建设中,一是要注重兼容并蓄,打造特色校园环境;二是要大力弘扬泰山包容精神,加强思政内涵建设;三是要勇于担当作为,推动思政育人方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全面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措施——“三三结合”的学风建设模式,即实施三项措施与处理三种关系相结合,实现优良学风的创建。  相似文献   

11.
太平二中地处鄂西北,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追求,以“五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建设为载体,按照”学校要有书香气,教师要有书卷气,学生要有书生气”的标准,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12.
李晓冬 《科技信息》2013,(14):335-335
校园足球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是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方式。足球运动是高校开展比较广泛的运动项目,是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之一。足球运动在校园开展的同时,也要加强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团作为展示学生特长、繁荣校园文化生活的第二课堂主阵地,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高校社团主要有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和服务育人五种育人模式。可从思想成长维度、实践实习维度、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和文体活动维度打通社团育人路径,通过多元化、专业化的社团建设,增强学生社团学术影响力,提升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必须走“和谐校园”之路。本文初步解读了“和谐”文化的底蕴及其思想内涵,继而提出“和谐”思想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谋略,进而阐述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通过对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及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理解 ,我们才能在“三个代表”指导下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基地。  相似文献   

16.
逄锐  刘英仙 《科技信息》2013,(12):483-484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从学风的内涵、大学学风建设的准则、行动、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加强大学学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孟武  汤丹丹 《科技信息》2013,(26):124-124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风、校风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前途、学校的荣誉。学风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是学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  相似文献   

18.
陈玉峰 《科技信息》2012,(34):260-261
高职教育正处在内涵建设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仅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依托,以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企业文化,还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校园组织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积极构建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高度融合的“双核”文化,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实现“零距离”就业和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通过构建“双核”文化可以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树立颇具职业特色的品牌效应。按照构建校企“双核”文化的理念,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奇闻怪事》2007,(12):39-40
一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明水平。积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落实好《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要求,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注重开展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降低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事故;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使校园处处体现教育和熏陶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统一,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校风校貌、学校传统等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规范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替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本文从营造优良的校园气氛,加强校园媒体建设、校园“环境文化长廊”建设、整体文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方法。拟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