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目标.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感训练的质量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书的好处。要做到读书为本,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读既是学生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又是教师最主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读就像石子,  相似文献   

3.
张广侠 《科技资讯》2012,(20):186-186
《新课标》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因而,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读中积累、读中欣赏、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然而,许多师生只是盲目而无入情地朗读,把读当成了课堂的摆设。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读",到底该如何施行呢?该文认为阅读教学应当达到四个境界,也就是"感知、感悟、语感、熏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真正的读书、看书,而不是摇头晃脑的摆架势。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会读,从而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最终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卢中伏 《科技资讯》2012,(25):200-200
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大量的阅读中去感知,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校—作文—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杨瑞峰 《科技信息》2008,(19):299-300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社会各方面已形成共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的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也为当前“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了很好的注脚。“以读为本”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训练。课文的精文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读才能体味得出。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好方法,也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在我国,朗读教学法源远流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等,这些古人传下的读书名言,充分说明了古人很懂得语文学习中的多读熟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课就要让学生读。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逐渐地摒弃那种一味地分析、讲解的课堂教学,重视《新大纲》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宏超 《科技信息》2011,(26):272-272
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提倡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课文与插图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  相似文献   

11.
中职学生要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人才,必须具备阅读英文材料,获得专业信息的能力.笔者尝试应用任务型教学理论,分别在读前、读中、读后及课外阅读中的设置一些任务,来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林娟 《海峡科学》2007,(9):109-109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晤,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种情感的共鸣,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表现。然而,在常态课的公开研讨中,那些空洞的情感升华,单调的指导学生朗读,少有让人心智顿悟的精品课,不禁令人有些失望。然而笔者有幸在马尾区公开课中,挨着门边听了一节四年级的公开课《乡下人家》,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3.
随着阻变存储器高阻态和低阻态间阻值窗口的减小,电流型灵敏放大器的读正确率降低.设计了一款电压型灵敏放大器,应用在读电路中,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电压型灵敏放大器电路结构简单,经SMIC0.13μm下流片验证,它的读出时间为125ns,面积仅为756μm2,功耗为41.25μW,读窗口为260mV,相比电流型灵敏放大器50mV的读窗口有了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董秀英 《科技信息》2011,(35):I0166-I0166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因而初中语文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多读多诵,从而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了古人闪光的思想和灿烂的文化。它们大多以诗文的形式得以体现与保存,而入选教材的古诗文作品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那么如何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呢?宋代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文教学中应抓住读这个关键,重在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析、读中品、读中悟。持之以恒,将诵读进行到底,定能读出大意、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修养。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读写结合,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练笔就是读写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读为基础,立足文本,在读中学写。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指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时如何找准练笔的切入口方面谈一些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需求,在读前、读中和读后有机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李娟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210-210
本文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指出通过教师的引导,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阅读者在读前激活并扩建图式、读中不断丰富原有图式,读后巩固和扩充图式,从而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圣鹏 《科技信息》2011,(22):282-282
在教学中,经常听学生在谈论高中理科学习的困难,特别是高一年学生将面对文理分科的问题,读文科害怕地理,读理科害怕理化,特别是想读理科的学生中有一大部份害怕学不好化学,认为化学知识点多又乱,不知如何学好化学。今天我将谈论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教学体会(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希望本文对马上要面对高中学习的新生和在读的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合适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