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东北高寒地区麦田中土壤动物进行了统计.共有13类,隶属3门、5纲,其中蜱螨类、弹尾类和线虫类占土壤动物总数的99.17%,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与诸多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即环境因素的变化可以使土壤动物的类群结构发生改变.麦田中0~15cm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噻吩和不同的三苯胺衍生物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芳香酰胺,并对它们进行了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同时利用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进行了电致变色、电化学及光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电致变色过程中,所有的阳极变色薄膜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电致变色稳定性,并伴随着不同的颜色变化,即由黄色变为绿色或者由黄色变为绿色最后到紫色。同时得到芳香酰胺不仅具有好的电化学和电致变色稳定性而且能够对光产生显著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守印 《河南科技》2004,(11):34-35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环境因素的不断影响和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便会产生病害,甚至导致大面积的破坏并失去原有的使用能力。因此,分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掌握公路路况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公路的畅通.对高速发展的公路建设事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素调控对兰花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兰花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兰花的生长与生理受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光照、栽培基质、施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环境因素与兰花生长机理之间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方面:(1)探讨和比较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多梯度兰花的生长与生理,逐步扩大生长与生理研究的范围;(2)研究多种兰花生长机理的共性,进一步加强特性的研究;(3)进行环境因素与兰花生长机理的多学科合作研究,将为兰花资源保护与开发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空管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文章对空管不安全事件诱发因素中的环境因素进行归纳,构建环境因素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管制工作一线调研的方式得到基础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论对一线管制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减少由于环境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为空管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色度学理论出发,在1976(L*a*b*)颜色空间内,探讨了不同波长处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变化对光源颜色的影响情况,建立了数学表达式,从而能准确地判断各个波长点对光源颜色的影响。并且以A光源和D65光源为例,判断了A光源和D65光源各个波长处的单位光谱功率的改变对颜色的影响。运用这个数学表达式,在模拟标准光源的过程,就可以对某些波长点实行重点匹配,以便更准确的对标准光源进行模拟。在标准光源的模拟过程中,发现不同波长处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变化对光源的颜色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光照强度、颜色和温度对狼蛛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狼蛛(Tarantula)捕食猎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及对狼蛛捕食最有利的环境因素的优化组合,以狼蛛为实验对象,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为狼蛛捕食的猎物,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控制变量法和L9(33)正交试验法,改变光照强度、光照颜色和环境温度,计算不同条件下狼蛛的捕食率,确定对狼蛛捕食影响大的因素,最后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筛选出最利于狼蛛捕食猎物的环境因素.结果发现狼蛛捕食猎物均受到以上三种因素的显著影响,而且温度对狼蛛的捕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光照颜色、光照强度.捕食环境最佳优化组合为:光照强度为15 lx,环境颜色为绿色,环境温度为24℃的情况下,狼蛛的成功捕食率最高.本实验结果为人们利用狼蛛更加高效地消灭害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高浓度复合肥(NPK)结块原因、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对25—9—6、25—6—9等系列高氮复合肥预防结块的方法从原料搭配,干燥、冷却和筛分设备,防结块剂的选择及环境因素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对预防和减少高浓度复合肥结块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时装圣地意大利最近出现一批“光怪陆离的夹克,它能随温度变化而敏感地改变颜色,从黄变绿,由白变蓝,自粉变灰。甚至与人擦肩而过或室内人数增减时,都会变色。把手贴在夹克上,也留下痕迹。这种夹克所用的混有液晶的布料,是日本的技术专利产品,意大利时装师欧斯蒂使用该专利推出了一万件变色夹克样品。价格很高,目前只在社会名流和中产阶级人士身上试穿。欧斯蒂现已开始采  相似文献   

10.
陈守印 《河南科技》2004,(21):34-35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环境因素的不断影响和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便会产生病害,甚至导致大面积的破坏并失去原有的使用能力.因此,分析沥青路面的病害成因,掌握公路路况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公路的畅通,对高速发展的公路建设事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五大连池新期火山地区的土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三类土壤动物、三类土壤微生物、土壤活性有机质、含水量和温度等9项土壤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该地区土壤资源的生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变迁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重点城市武汉市为例,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城市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项能源消费与SO2、NO2、PM10排放量的关联度都在0.7以上,能源消费变动是推动大气环境变迁的基本因素;总体上煤炭、焦炭、燃料油、原油和电力的消费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大,而汽油和柴油的消费影响较小;焦炭、燃料油、原油、电力、煤炭、煤油等能源消费是武汉SO2、NO2排放变迁的主要驱动因子;燃料油、电力、焦炭、原油、煤炭、石油气、煤油等能源消费是PM10排放变迁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江汉平原为例,采用基于专家知识的AHP方法、LMDI分解模型等重点考察该区域土地利用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1995年以来该地区耕地、林地、草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以耕地和水域为主的用地结构变化相对平稳;(2)采用基于专家知识的AHP方法确定不同时期的价值密度修正系数,发现各地类修正系数均以2007年为基准呈现随时间增长的趋势;(3)利用改进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发现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不同时期各地类价值贡献基本呈现耕地、水域最多,林地、自然保留地次之,建设用地与草地最少的特征;(4)利用LMDI模型考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分解效应,研究显示人口增加、土地结构变化与价值密度提高具有增值效应,对价值变化的效应比重分别为13.12%、9.23%、90.70%;人均土地面积降低对价值变化具有减量效应,所占比重为-13.06%,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三类因素的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早期现代主义产品形态变化的主要特点,对产品形态从物质基础与审美观念两个层面加以观照,并进行详尽地对比分析。通过这一时期产品形态的对比,试图从社会变革、艺术观念、技术与生产以及理念形态与功能实现的结合点等方面,来阐释早期现代主义这一特定时期产品形态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由QCM技术与电化学技术联用,构成的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电极表面过程极其灵敏的新方法,在电化学反应机理、电聚合、表面电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其独到之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在我国,对QCM理论了解的人们不多,并且影响液相中石英晶体振荡频率变化的因素比较复杂,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石英晶体微天平频率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制备颜色均一、性状稳定的不饱和聚酯,采用二甘醇、新戊二醇、邻苯二甲酸酐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反应原料,对苯二酚为阻聚剂,苯乙烯为交联剂,通过一步法成功合成了不饱和聚酯M513-NP.随后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酸值、粘度、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讨论并分析影响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因素,以确定合成不饱和聚酯M513-NP的最佳反应条件.当锥板黏度控制为8.0 Pa·s,配方设计采用醇过量1.3%,反应总时间为15±1 h,反应温度为197±0.5℃时,制备的不饱和聚酯M513-NP性状稳定,其数均分子量约为1 300,分子量分布约为2.8,呈淡黄色透明液体.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研究是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技术措施,本文阐述了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与灾害相互影响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人类与灾害要上互影响机制的出发发点:人类与灾害的对立统一性;环境因子致灾差异性;灾害的诱导性和人类的主动性;人类与灾害相互影响强度的递增性,人类与灾害相互影响机制主要有:孕灾环境,承灾体的耐性域机制;灾害心理行为机制;时空合机制;反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西安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西安市2002年12月—2012年11月逐年、季、月植被NDVI序列,结合同期西安市的观测数据,总结出西安市NDVI的变化特点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西安市NDVI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值在0.237 8~0.252 5之间;春季NDVI增加量最大,为0.004/a.(2)10年来西安市年降水量呈递减趋势,气温基本持平,气候驱动力不利于植被覆盖增长;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雨热同期满足了植被生长发育需求.(3)年和季NDVI总体上与同期平均气温、上期降水相关性较好.(4)西安市植被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5)人为因素在植被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97年长沙市人均居住面积为8.15m^2,低于湖南全省城市8.66m^2的平均水平,列湖南省29个城市的第21位。选用灰色关联分析和GM(1,1)模型对长沙市1990-1997年人均居住面积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长沙市人均居住面积偏低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