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2-二环戊二烯基四甲基二硅烷与丁基锂作用生成[四甲基二硅撑]双(环戊二烯基负离子盐),后者随即与六羰基钨反应形成1,1-[四甲基二硅撑]双[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钨负离子盐],(Me2SiSiMe2)·[Cp′(CO)3W-]2·2Li+(I).(I)分别与六种卤化物反应,生成在钨原子上引入取代基的产物:(Me2SiSiMe2).[Cp′W(CO)3R]2,(R:Me,C2H5,2;PhCH2,3;CH2COOC2H5,4;CH3CO,5;P3hSn,6).(I)用醋酸处理后,随即分别与CCl4,NBS及I2作用,生成相应的钨卤化物,(Me2SiSiMe2)[Cp′W(CO)3X]2,(X:C1,8;Br,9;I,10),(I)与Fe3+/H3O+作用发生氧化偶联,生成双核W-W键产物(Me2SiSiMe2)[Cp′W(CO)3]2,11.(Cp′=C5H4)  相似文献   

2.
用Cy2BuSnO2C-C6H4-x,Cy2MeSnO2C-C6H4-x,CyBu2SnO2C-C6H4-x(x=H,p-CH3,p-CH3O,p-NO2,p-F,p-Cl,p-I,p-OH,p-NH,m-NO2,m-CH3O)3个系列共18种取代苯甲酸配位的有机锡络合物在13种有机溶剂(环己烷、正庚烷、四氯化碳、苯、甲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对二氧六环、乙腈)中的羰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六个三烃基锡α-呋喃基羧酸酯R3SnO2R′(R=-C4H9-n,-CH2Ph,R′=O,OCHCH,OBut).利用元素分析,IR以及1HNMR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4.
用Cy2BuSnOC-C6H4-x,Cy2MeSnO2C-C6H4-x,CyBu2SnO2C-C6H4-x(X=H、p-CH3、pCH3O、p-NO2、p-F、p-Cl、p-I、p-OH、P-NH2、m-NO2、m-CH3O)3个系列共18种取代苯甲酸配位的有机锡络合物在13种有机溶剂(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四氯化碳、苯、甲苯、乙醚、氯伤、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对二氧六环、乙腈)中的羰基伸缩振动波数(以下简写为vc=0)和氯仿在7种溶剂(硝基甲烷、乙腈、乙酸乙酯、四氯化碳、环乙烷、对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中的vc-c1的溶剂效应,验证了先前提出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八种新的茂基钕邻取代苯甲酸衍生物:Cp_(3-n)Nd[O_2CC_6H_4(0-Z)]_n(n=1,2;Z=OMe,Cl,Br,I;Cp=C_5H_5)。由于邻位取代基中配位原子X(O,Cl,Br,I)与中心Nd ̄(3+)之间具有配位作用,增加了铁的配位数及空间饱和性,提高了这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这些化合物均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光电子能谱鉴定。  相似文献   

6.
部分取代苯定量结构-生物降解相关性(QSB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hems3D中量子化学MOPAC-AM1法计算了7种间苯胺类和8地苯酚的分子量高占有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用QSAR程序软件包查得分子体积Vm。结合分子连接性指数(^3X,^3X^v)对生物降解二级速率常数对数lgKb进行定量结构-生物降解相关性(QSBR)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如下两个回归方程:lgKb=-0.832-0.118Vm+1.748^3X^v,n=15,R^2=0.832,SE=0.577,F=29.7,p=0.000。(1)lgKb=0.124Vm+1.749^3X^v,n=15,R^2=0.998,SE=0.5591,F=4148.99,p=0.000.(2)  相似文献   

7.
由HMnO4和(NH4)6Mo7O24;4H2O合成了标题化合物K0.5(NH4)5.5「MnMo9O32」.6H2O用X-射线测定了晶体结构,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三方晶系,空间群R32;a=15.846(4),C=12.396(30)A,Mr=1657.28,V=2695.6A^3,Z=3,Dc=3.82g/cm^3,μ41.5=cm^-1,F(000)=2967和3024个可观测衍射「Fp≥3σ(  相似文献   

8.
以吡啶乙酸内盐,简称pyb)为配体,在pH2.5和3.5下分别合成了2类配合物。经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RECu(Pyb)_5(ClO_4)_5·nH_2O(RE=La,Ce,Nd,Sm,Gd,Dy,Er,Y)和RE_6Cu_(12)(OH)_(24)(Pyb)_(12)(ClO_4)_(18)·nH_2O(RE=La,Ce,Nd,Sm,n=32;RE=Gd,Dy,ErY,n=28),观察了Nd~(3+)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Pyb,Pyb和Cu~(2+)或Mn~(2+),Ni~(2+),Prb[三甲基按丙酸内盐,(CH_3)_3N~+,简称Prb],Prb和Cu~(2+)后,f-f超灵敏跃迁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2.5和3.5下,Cu~(2+)均使Nd~(3+)·pyb体系超灵敏跃迁的振子强度增大,且增大值相同,Cu~(2+)对Nd~(3+)-Prb体系、Mn~(2+)(或Ni~(2+))对Nd~(3+)-Pyb体系超灵敏跃迁吸收光谱均无影响,讨论了超灵敏跃迁振子强度变化与杂金属配合物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稀土氯化物与咪唑配合物的热分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TG-DTG,在不同气氛(O2气氛、N2气氛)、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对五种氯化稀土咪唑配合物RE(C3H4N2)nCl3·0.5CH3OH·2HCl·mH2O(RE=La,Nd,Sm,n=2;RE=Gd,Y,n=2.5)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推测了各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应用Kissinger公式计算了配合物中咪唑分解的表观活化能,并用DSC对氯化稀土(La,Nd)咪唑配合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4种二茂铁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9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c[R为C6H5-nXn(X=H,4Br4SO3H,4OCH3,2,4(NO2)2和2,4(NO2)2C6H4NH]及5种取代苯亚甲基亚胺二茂铁类化的Xn(2OH)C6H4-nCH=N-Fc[X=H,5-Br,5-NO2,3NO25Br,3,5(NO2)2]的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指定了谱带的归属,并对谱带的位移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
测绘了新合成的14个2-(2-取代乙烯基)-5-联苯基(口恶)唑及中间体2-甲基-5-联苯基(口恶)唑的核磁共振谱图,对这些谱图进行了分析。确定图中各峰的归属;通过双键上二个氢偶合常数的研究。确认这些化合物具有反式结构;并对这些化合物的 UV,FL 产生的原理进行阐述。解释了此化合物 FL 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乙醇体系中合成了三价稀土金属离子Eu~3+与烟酰基丙酮(简称NA)、邻菲罗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测定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热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组成为Eu(NA)_3·phen,热稳定性较好.三元配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采用自黑龙江、黄河和长江河水、沉积物及流域土壤中的腐殖酸的富里叶红外谱图。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特征和差异。根据12个主要吸收峰相对强度的主成份分析结果,可将方差分量的主体部分归入前两个主成份:其一代表含氧官能团在分子骨架上的取代,另一个则表现了样品中酮醛羰基的相对丰度。可以根据实测谱和积分谱,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种类(胡敏酸和富里酸)以及不同起源(水生、沉积物和土壤)样品红外谱图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六次甲基四胺硝酸稀土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八种硝酸稀土与六次甲基四胺的配合物,并对产物进行了溶解性、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用谱分析法描述有干扰的信号系统的随机过程的干扰反应问题,特别探讨了用矩量微分方程求均方反应的方法。有关谱分析的基本思想取自L·A·Zadeh[1]、D·B·Duncan[2]及J·H·Lianing d R·H·Battin[4]。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最小二乘法模型编出了用迭代法对吸收谱重叠带分析的程序.用此程序在IBM微机上对Krausz等人测定的CsFcCl_3单晶体吸收谱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程序对重叠带的分析是方便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新戊酰乙腈与芳醛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对新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化合物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合成了N—乙酸取代双氮氧杂大环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电子光谱近代物理化学测试手段,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组成和键合情况。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含二茂铁基和呋喃基的Schiff碱化合物,测定了其1HNMR.IR及UV谱,并进行了元素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漫反射聚类法无损快速测定淀粉品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种类的淀粉进行无损快速鉴别的方法,研究了近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快速鉴别淀粉种类的可行性.采集样品在12 500~4 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利用光谱模式识别法中的聚类分析法对图谱进行定性分类鉴别.光谱经一阶导数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准确无误地将样品分为2类,分类准确率达到100%.同时采用预测集的样品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经实验得出预测准确率也是100%.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可以为快速无损鉴别淀粉种类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