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一种主要用于石油测井的井壁数字超声成象系统,论述了井下仪器、地面设备和室内微机图象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在测量裸眼井与套管井方面的应用效果.井下仪的最高环境温度可达175℃,可测井径为100~250mm,图象分辨力为512×512,井径测量精度为1mm.可用该系统测量井壁岩层裂纹、孔洞和套管的腐蚀、射孔等情况;同时还可以精确描绘井眼的截面图形.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有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于扇形扫查B超仪的数字扫描变换算法(DSCA),是实现将极坐标形式的超声回波信号按一定方式存入图象存储器,再以标准的TV图象制式读出送TV显示器显示的特殊转换算法,是关系到超声图象质量好坏和利于实现图象冻结和后处理的关键计算技术。本文通过对几类DSCA的原理及图象数据插值方法的深入分析,阐明了不同算法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对超声图象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计算一些重要的心脏功能数据,提高心脏病的诊断水平,研究了超声心动图象内外膜的自动检测与测量技术.首先对超声心动图象进行滤波以消除图象中的噪声,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模糊边缘增强,提取超声心动图象的内外膜边缘信息;接着对超声心动图象作二值化处理和椭圆曲线拟合,初步得到心脏的内外膜边缘;再采用相应的三次样条插值和平滑技术,得到光滑、连续的心脏内外膜边缘.在此基础上,再对心脏进行节段划分,并计算有关的心脏功能数据.经实验证实,用此方法可快速得到较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医学超声动态图象的分区压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医学超声动态图象微小失真压缩研究中采用的分区压缩技术.它根据超声诊断临床经验和图象特征,将超声动态图象划分为病灶、结构图象区域及背景等图象.对病灶区域进行低压缩率的微小失真压缩,对结构图象区域的图象进行高压缩率的有损压缩,对背景则采取简单定时的游程编码压缩.实验证明它可提高超声动态图象的数据压缩比和降低计算运算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检测原理无损地显示人体内部形态结构的三维体积成像技术,具有操作安全、使用灵活、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以及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本文从三维数据的采集技术、三维成像的图象处理技术、三维图象显示技术、专用三维成像处理系统以及其它创新方面分析了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材料的表面质量会显著影响超声衰减系数的准确测量。根据表面粗糙度对垂直入射的超声波束传播的影响,提出了考虑表面粗糙度的接触式超声衰减系数校正方法。首先基于未耦合时粗糙界面反射系数校正理论和光滑界面耦合时的反射系数计算公式,推导出耦合时粗糙界面的反射系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衰减系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包含粗糙度信息的接触式超声衰减系数校正方法。最后,制备了不同表面粗糙度的45钢和304不锈钢柱体试件,搭建了衰减系数超声测量平台,通过实验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信号时域和频域的影响,验证了提出的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衰减模型能有效补偿粗糙度引起的超声背散射信号衰减,透射法相对测量误差在6%以内。  相似文献   

7.
对回弹法、超声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数据融合思想提出了一种超声回弹融合法.该方法采用回弹法和超声法两种方法检测,而后把两种方法的推定结果加权求和去推定强度.该估计量依据极大似然原理提出,并且理论证明了它的无偏性和有效性.结合试验数据表明,对四种方法分别选用国家规程中常用的回归模型来制定测强曲线,将各自相对误差绝对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利用超声回弹融合法检测相对误差绝对值较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精度,但数据处理稍复杂一些,所以可以根据地区或工程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井下套管参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超声固井质量检测仪所采集的井壁信号数据进行套参数检测的原理及方法,可以图像的形式直观显示。理论研究和实际测井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从而能充分发挥仪器的多种功能,大大降低生产测井成本。  相似文献   

9.
医学超声动态图像的分区压缩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医学超声动态图像微小失真压缩研究中采用的分区压缩技术,它根据超声诊断临床经验和图象特征,将超声动态图象划分为病灶,结构图象区域及背景等图象。对病灶区域进行低压缩率的微小失真压缩,对结构图象区域的图象进行高压缩率的有损压缩,对背景则采取简单定时的游程编码压缩,实验证明它可提高超声动态图象的数据压缩比和降低计算运算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激光深度图象感测器的原理.基于该原理,文中提出了一种计算时间省、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提取图象边界的新方法.文中还提出了一种获取三维数据的变换方法和一种从表面到物体的识别方法.将上述方法和技术用于导引机器人焊接,提高了机器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塔里木盆地A 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缝洞识别和预测的难点,综合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开展了缝洞识别和预测研究。通过模型正演,缝洞体在地震剖面上呈现两峰一谷型的“串珠状”强短轴反射或杂乱反射特征,常规电阻率曲线的“双轨”现象异常突出,成像测井中以切割井壁的正弦线或颜色较深的斑块显示为主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改进后的Sobel 边缘检测图像处理方法,井震结合预测了研究区缝洞体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内孔洞的分布具有分区成片的特征,在尖灭线北部区域,溶洞发育密度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南部区域溶洞密度相对较小,而裂缝发育主要沿南部区域的断裂带分布。与已有生产井的产能资料验证,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及其在薄层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统计学反演首先应用确定性反演方法得到波阻抗体,以了解储层的大致分布,并用于求取水平变差函数;然后从井点出发,井间遵从原始地震数据,通过随机模拟产生井间波阻抗,再将波阻抗转换成反射系数并与确定性反演方法求得的子波进行褶积产生合成地震道,通过反复迭代直至合成地震道与原始地震道达到一定程度的匹配.该方法有效地综合了地质、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反演结果是多个等概率的波阻抗数据体实现,符合输入数据的地质统计学特征并受地质模型的约束,具有测井数据的垂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可用于不确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辽西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层序划分以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由于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困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欢喜岭地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来确定层序界面,建立了该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变换进行层序旋回划分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沙河街组共发育有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4.
依据我国西部某油田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和粘土矿物分析资料,提出了条件交会图法。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原理开发的软件,参考斯仑贝谢理论交会图版,并利用钾钍交会图对大量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由钾钍交会图可以识别出不同井段上粘土矿物组合类型的变化规律,采用分段统计建模和预测的方法以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粘土矿物类型及含量计算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对某油田2口井的岩心进行了粘土含量计算,其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研究页岩气储层,通过岩电关系、ΔlgR法、裂缝测井解释模型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黑色页岩的优质储层识别问题.结果表明:长7段成熟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普遍具有高自然伽马、高自然电位、高声波时差和低密度的电性特征,有机碳质量分数普遍大于2%,均值3.15%,裂缝发育段主要集中在顶部和中下部,且以水平缝或低角度缝为主.研究区长7段黑色页岩段的顶部和中下部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良好地质条件,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6.
裂缝发育带的预测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这类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成败的关键。结合井震资料,通过多属性分析,优选振幅、平均能量、混沌反射、振幅加权瞬时频率4种属性进行裂缝性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总结出裂缝性储层发育段具有弱振幅、低平均能量、低AWIF、高混沌发射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分析,认为对振幅、波阻抗类属性数据体,重点突出弱值;对混沌反射、自动断层检测等数据体,突出高值,形成了一套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裂缝性储层空间预测的技术。以振幅、混沌反射和自动断层检测数据体为例,针对某工区进行了裂缝性储层空间分布规律的三维可视化刻画,所得成果能够清晰地展现储层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塔里木盆地部分地区井壁不稳定问题,开展井壁稳定性测井评价研究,主要从岩石力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测井信息计算地层岩石机械特性参数、地层孔隙压力、地应力分布、破裂压力等  相似文献   

18.
共反射面元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共反射面元叠加三参数分析的精度。同时引入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新优化方法中遇到的组合优化的难题。基于CRS参数搜索的具体问题,对模拟退火算法中的三函数两准则做了最优设计。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远探测测井的实际背景,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精确考察井中偶极声源条件下声源激发频率、反射界面水平位置、地层界面倾角及偶极声源偏振方向对反射横波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仪的最佳工作频率应选择在井孔挠曲波的截止频率以下,可解决来自地层深部的反射信号相对于沿井传播的直达波信号过于微弱的问题。按照现有的仪器范围设置(源距小于4m),可有效地探测地层倾角为40°~90°的井旁反射体。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储层为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储集空间尺度差异和结构变化大,非均质性强。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目标由大尺度溶洞向小尺度缝洞、孔洞集合体转移,以杂乱反射、连续波谷反射等地震反射特征为主的该类储集体的有效识别和精细表征是油田持续增储上产的关键。基于地震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模拟,针对小尺度缝洞储集体开展了多种地震表征方法的试算与地震属性敏感性分析;对于杂乱弱反射小尺度缝洞体,利用振幅曲率横向变化率属性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类型缝洞储集体的空间展布;针对小尺度溶孔、裂缝型储集体,利用反射强度调谐累计频率衰减属性能较有效刻画储集体的边界轮廓。实际资料的预测结果与实钻井特征、成像测井资料相吻合,验证了小尺度缝洞储集体表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