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正谈起日本文化,不少国人会本能地立即联想起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代表作《菊与刀》,并且习惯性地将这种"矛盾的文化特性"当作日本文化的"主题词"。本尼迪克特当年是"带着任务"写这部书的,《菊与刀》实际上是一部"敌情汇总",其对日本文化的探究、概括,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但必须看到,作者虽是大学者,却并非以研究东方文化见长,作为日本的近邻,如果我们也同样仅仅用"菊与刀"来概括其文化,就会犯下以  相似文献   

2.
李兆忠 《世界知识》2008,(15):64-64
凡是研究日本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的,然而日本却有学者认为:外国人撰写的日本文化论著中,有一部可以凌驾《菊与刀》之上,这就是戴季陶的《日本论》。 《日本论》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虽然没有严密的逻辑概念体系,却凭着对日本人木三分的了解和通透的见识,删繁就简,直取日本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王萃 《科技信息》2007,(22):119-120
自从日本文化在《菊与刀》中被界定为"耻文化"之后,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评论。本文将以"耻文化"的理解为基点,从归属意识、集团心理、权威追拜、重视名誉、武士思想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日本人耻辱观的形成、表现及其对日本战争、日本社会、日本人统一文化心理的正负面影响,从而得出日本军人形成强烈的战争信念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根源。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钓鱼岛形势异常紧张,日本问题又成为中国人普遍关心的主题。在众多的有关对日本研究的著作当中,最有影响力的文献是美国研究者本尼迪克特写的《菊与刀》,其次是日本人新渡户稻造写的《武士道》、小泉八云的《日本与日本人》、在中国还有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写的《日本论》等。《菊与刀》的开篇中谈到,"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最琢磨不透的。这个强大  相似文献   

5.
张佳梅 《科技信息》2007,(15):145-145,160
菊花虽源自中国,但从中发展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识。菊花典雅高贵,与长寿有着不解之缘,最终被确定为天皇的专用徽章。本尼迪克特借菊与刀形象地描述了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日本人既醉心于菊的柔美,又崇尚刀的锋利。但是,笔者认为,菊作为日本皇室家徽是天皇制最高权威的象征,而刀是武家文化和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更加体现了天皇和武士间对立统一的忠义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是如何对美国与日本两国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的。本尼迪克特研究发现,日本人把羞耻感纳入道德体系,他们注重社会对个体行动的评价,羞耻是对别人批评的反应,本尼迪克特把日本人的这种文化定义为“耻感文化”。而与之相对应的以罪为基调的西方罪感文化中,人们依靠罪恶感在内心的反应来做善行。正是这些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7.
姬长安 《世界博览》2014,(15):76-79
清新如菊,凛冽如刀,美国人的日本印象大抵源自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孰知今日,当至纯至雅却又弥漫肃杀精粹的武士刀成了昆汀。塔伦蒂诺的常客.当霓虹阑珊却又迷茫顾忌的东京街头成了科波拉的布景,当越来越多的东瀛风情魅力镶嵌入好莱坞的构思.又一波日本二次元文化的植入和逆袭存好莱坞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化名著《菊与刀》中把日本定性为耻感文化,否定了日本人的罪感意识。而实际上这是东西方文化对"罪"的概念、意识、惩罚等认识的不同,而造成的理解偏差。严谨守法的日本人以其独特的罪感意识诠释着其特有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以《菊与刀》来概括日本民族的两个特性,被推为经典,但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其一边盛开一边凋谢的生命状态,却更符合日式的审美观:突如其来却又脆折易逝的绚丽。清明过后,正是樱花四处开放的日子,赏樱也成为北京、武汉等地都市人喜爱的春日活动。如果在游园之中带一些食物和米酒,席坐于樱树下赏花飨宴,就与日本的"花  相似文献   

10.
王木克 《世界知识》2010,(23):63-65
60多年前,一位美国作家写出了《菊与刀》一书,深刻剖析了日本民族的特性与其国家社会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为美国政府制定二战后对日占领政策提供了决策性建议。现在,似乎很需要一位作家深入朝鲜,写一本《金达莱与剑》之类的论文,深深把脉一下在外界看来颇为神秘、实则不乏情趣和浪漫的朝鲜人。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作家对现代江南市镇文化的文学书写,建构了现代江南市镇文学。此类文学中的留守女性形象系列,主要有许钦文小说《疯妇》中的双喜媳妇、许杰小说《大白纸》中的香妹、王鲁彦小说《菊英的出嫁》中的菊英母女和《屋顶下》中的阿芝婶、叶绍钧小说《倪焕之》中的金佩璋等。这些留守女性形象,除了金佩璋为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女性外,其他都是传统女性,具有浓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2.
唐永亮 《世界知识》2014,(24):73-73
<正>王敏女士是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她长期旅居日本,是一位在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研究领域非常活跃的中国籍学者。读她的近作《汉魂与和魂——中日文化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5月),颇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觉。长期以来主导日本文化研究的似乎是欧美学派,他们精于理论和方法,但却缺乏对亚洲文化多元性的深刻认识。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文化似乎既很熟悉,又很陌生。所谓熟悉大概源于所谓"同文同种"的表象,而所谓陌生则在于潜藏于中日两国文化表象之下的似是  相似文献   

13.
<正>《聚焦日本·圆桌论坛》终于与大家见面了。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同仁将从专业的角度,把我们在日本研究中的点滴体会与广大读者分享。近年来的日本处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中。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自民党安倍内阁以所谓"安保三支箭"——战后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防卫计划大纲》、《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及为之提供法制、机制保障的日本版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新井白石是日本的骄傲,可称为日本第一位放眼世界,具有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政治家、学者,被誉为"科学历史学的先驱",仿《通雅》而著《东雅》。本文将主要围绕《东雅》中体现的"名学"思想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新井白石对"名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杜梨 《世界博览》2012,(17):48-49
正从"真由美"到苍井空日本女星成了中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成了中国人自我欲望的投影。1997年3月,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到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任主任。他首先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中国知识界,日本文化的地位比我们日本人想象的还要低"。沟口雄三发现,大多数日本高中生、大学生至少都能举出二三部中国古典作品的名称来,如《三国志》、《水浒传》等。而中国的高中生、大学生则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有一部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高傲的中国知识分子注意力依然是集中在欧美,对周围的亚洲诸国无暇顾及。"沟口如是说。那么中日民间的文化交流又如何呢?"歌舞伎"、"落语"、"浮世绘"、茶道、花道、书道能让欧美人感到异国情趣,中国人恐怕不能完全接受。歌舞伎会让中国人联想到京剧,落语会让人联想到单口相声,浮世绘和国画也有相通之处,至于茶道、花道、书法则至多不过被看成是对中国的模仿。对具有文化宗主国意识的中国人来说,日本的古代文化只不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分支而已。沟口没有想到,日本的现代影视剧反而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日本女星成了中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扇窗口,也成了中国人自我欲望的投影。  相似文献   

16.
正《地方文化研究》杂志创刊至今,已经顺利出刊三载了。三年来,在作者和读者朋友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本刊秉持"以回望与前瞻相契合、实证与思辨相融汇、探源与创新相贯通为视角,以地方文化形态的源流、特征、文化性格、发展规律的探索,重要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地方文化现象互动关系研究为主要内容,注重文化整体、文化联系、历史过程多维度文化考察"的原则,刊发了一系列海内外当代学人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逐渐成为了国内重要的地方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岩 《创新科技》2004,(10):25-27
<正> 美国文化学者本尼迪克特指出,菊花和刀是日本人的两重性格,"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即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临海,是与长崎进行贸易的中国商船出港地之一,凭借海运优势,众多山东特产,如大枣、豆类等被运抵江浙闽粤与天津及长崎等地销售,山东地方志也被销往日本.锁国期间,日本人严禁出海,他们接触中国文化的惟一途径,就是来长崎贸易的中国船商和舶来的汉籍.在德川吉宗的推动下,享保年间大量中国地方志运抵日本,当时几乎所有的山东地方志都在其中,如《岱史》、《泰山志》等,此外,《古今图书集成》传到日本也促进了泰山诗作、文化东传.从江户时代大江匡弼《五岳真形图传》和加藤利正《富士百咏》、释慈周的《六如庵诗钞遗编》,明治涩川玄耳《岱崂杂记》和《在山东歌集》等日本文献可以看出其影响之深远.明治晚期仍有《岱史》等传入日本销售.  相似文献   

19.
以日本总务省历年的《科学技术研究调查》为依据,从R&D活动的研究主体、经费来源、活动类型、经费支出、研究领域、人员比例等一般统计分析角度,对日本近年来的科技研究与发展,尤其是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日本科研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天照大神的神话传统在日本影响深远,大和民族对于女性特别是母亲充满了天然的眷恋和崇敬。母性崇拜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着极为鲜明的表现。川端康成在其名著《千只鹤》中就以菊治和父亲情人的乱伦之事对母性崇拜文化传统进行了阐述,表现了作家对于母亲的恋慕和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