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大坝沉降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为了能准确预测大坝沉降,将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以某大坝沉降量为实例,研究灰色BP神经网络在大坝沉降监测中的应用。通过GM(1,1)获得一组拟合数据,将拟合数据和原始值作差得到拟合值的误差序列,再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拟合数据和拟合数据的误差序列进行训练,最后再以拟合数据作为输入值,利用训练完成的BP神经网络得到误差序列,进而得到预测值。经过实验分析,得出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缓解当前交通拥堵问题,结合时下流行的智能交通系统,本文将粒子滤波算法引入短时交通流预测过程中,提出一种基于粒子滤波与神经网络的预测算法。该系统通过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功能,分裂选择适当的权值,在多次训练之后能够提高算法中粒子的多样性,改善算法滤波的性能,最终达到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另外,本文以河南省新乡市交通局公交和出租车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通过与传统的粒子滤波算法和BP算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对短时交通流预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地铁隧道沉降预测的精度,研究长短记忆网络(LSTM网络)在地铁隧道沉降预测中的作用。分别利用反向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和LSTM网络建立模型,结合2组地铁隧道实测数据,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LSTM网络优于BP神经网络并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LSTM网络模型预测误差降低幅度可达35%,相对误差降低幅度可达42%,均方根误差值降低幅度为55%,预测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测量结果。研究表明将深度学习的方法之一LSTM网络引入到地铁隧道沉降监测中,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厂环己烷氧化液中己二酸萃取率偏低问题,通过对环己烷氧化液-水相平衡实验数据拟合,得到Aspen Plus软件数据库缺少的己二酸、环己基过氧化氢、环己烷、水间NRTL模型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用Aspen Plus软件对萃取反萃合二为一工业填料塔进行了模拟与优化,当萃取段与反萃段油水比分别为20和1.5时,己二酸萃取率与环己基过氧化氢损失分别为82%和0.35%,这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股票价格瞬息万变,波动性强,用BP神经网络与ARMA-GARCH模型对上汽集团收盘价预测.对BP神经网络与ARMA-GARCH模型的股票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未来20d收盘价时,BP神经网络平均绝对误差比ARMA-GARCH模型低31.4%;在预测未来6 d收盘价时,ARMA-GARCH模型平均绝对误差比BP神经网络低7.4%.说明BP神经网络在长期预测中更为精准,而ARMA-GARCH模型在短期预测中具有微弱优势.  相似文献   

6.
缔合马丁-侯状态方程对羧酸+烃体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缔合马丁-侯状态方程对二元羧酸 烃体系的汽液平衡、过量焓和过量体积进行了同时计算,对于16个羧酸 烃体系的等温汽液平衡,压强的平均相对偏差为2.61%,汽相摩尔分数的平均偏差为0.0100,对于2个羧酸 烃体系的等压汽液平衡,温度的平均偏差为0.73K,汽相摩尔分数的平均偏差为0.0101.对于25个羧酮 烃体系的过量焓,计算的平均相对偏差为4.16%,对于22个羧酸 烃体系的25套过量体积数据,计算的平均相对偏差为4.48%。  相似文献   

7.
常规的BP神经网络由于初始权值和阈值问题,在对大坝裂缝开度进行预测时精度普遍不高。为此,本文首先引入遗传算法(GA)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构建了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然后分析实测资料,发现库水位、温度显著影响裂缝开度,最后将这两个因素作为网络的输入变量,利用预测模型对某重力拱坝X15段裂缝开度进行短期预测。比对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可得,通过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传统BP神经网络,本研究可为大坝的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一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热电厂脱硫过程中,pH值的稳定性对脱硫效率影响重大,在实际生产中因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及主观因素的影响,pH测量仪器在现场操作中易受到破坏或腐蚀,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降低这种损失,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技术。运用此预测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数学建模,设计了三层网络预测模型,同时用Matlab工具箱对pH数据进行仿真,使系统实现在线控制和实时控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对脱硫系统中pH值的预测精度很高,产生误差也很小,取得了满意的预测效果。因此,用BP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对烟气脱硫系统中的pH值进行预测,能提前预知脱硫过程中pH值的变化情况,有助于改善脱硫装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和BP神经网络的基坑变形预测方法.首先,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影响基坑变形的主要因素;然后,将基坑变形数据通过多变量相空间重构技术进行建模;接着,通过KPCA技术从变形数据中提取出主要分量;最后,基于提取的主要分量来训练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此实现对之后基坑施工中基坑变形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基坑变形程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关联规则挖掘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算法,给出了在web个性化网站的建设中,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用户行为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改进BP网络进行铁路客运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传统铁路客运量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运用改进BP神经网络结合四阶段法进行客运量预测,给出了预测算法,建立了铁路客运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敦煌铁路客运量进行预测,设计网络参数,进行网络学习和训练,最终得到较为精确的2010年及2015年敦煌铁路客运量,为该线路今后的运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干热风灾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风是我国新疆,西北等地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其形成因素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利用传统方法很难建立起一个精确完善的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尤其是BP神经网络在预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对干热风灾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干热风预测模型误差小,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误差平方和最小原则的神经网络方法并不适于解决DNA结合位点的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方法(ANN-CE)被用于对DNA结合位点进行预测.这是一个以交叉熵函数为目标函数的三层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计算结果表明,与基于误差平方和最小原则的同规模BP网络相比,其对DNA结合位点预测的敏感性Sn(sensitivity)和特异性Sp(specificity)可分别提高11.40%和11.91%.  相似文献   

14.
多层前馈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表明,由多层FNN的BP算法误差函数构成的非线性方程组的独立方程个数和FNN的待求未知变量的个数应该相等,该方程组才能有唯一组解.由此导出网络结构方程式,进而导出隐层层数判别式和每层神经元个数判别式.依据Kolmogorov定理,由该判别式得出求解FNN隐层层数和每个隐层神经元个数的具体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明实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标准BP神经网络的缺点,提出基于高阶导数的多记忆BP算法,将能量函数的 阶导数与最速下降方向相结合,构造出一个新的最速下降方向,从而提高了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证明了该算法相对于传统梯度算法的快速性,然后给出了该算法的实现方法,并进行了算例仿真。为了证明其实效性,设计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神经网络控制器。结果证明,该算法便捷、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梯度算法广泛应用于训练前馈神经网络.对于单输出前馈神经网络的梯度算法的收敛性已经有了详细的讨论.研究了带有多个输出单元的BP神经网络的梯度算法,证明了误差函数在梯度算法所生成的权向量序列上的单调递减性,并且证明了梯度算法的弱收敛性和强收敛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具体分析动态预测控制算法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三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该算法主要在优化性能指标函数式中真正地建立了"头、中、尾"3点约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系统跟踪精度高、鲁棒性好等优点.同时,针对慢时变、大时延和不确定性系统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网络的三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该算法在三值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利用一个3层BP神经网络对被控对象进行辨识.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BP网络模型在解决砂土液化评价这类非线性问题方面的优势,选取不同的参数组合,建立不同的砂土液化判别BP神经网络模型,并根据现场实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地震烈度、标准贯入点深度、地下水位深度、标贯击数、不均匀系数及地震剪应力比作为输入节点的砂土液化判别BP神经网络模型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欠自由度机器人在工作空间内运动学逆解的存在性问题,提出虚拟关节法,并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区分出可解子空间和不可解子空间,达到了对给定末端位姿可解性的准确判别.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TLAB平台,将BP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应用于型材挤压模具参数优化设计.首先利用BP神经网络来训练已有实验值,然后将训练后的神经网络作为知识源,通过曲线拟合与逼近求得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值的函数关系表达式,最后将这一函数表达式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进行遗传迭代寻找最优解.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将其知识源转化成为了具体的函数表达式,直观地体现了神经网络的知识源,为后继的遗传算法提供了明确的适应度函数.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对挤压模具结构的优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