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河子地区菠菜病毒发生十分严重,其病状以皱缩,花叶、畸形、矮化为主。1986年我们从本院菠菜上表现皱缩花叶、畸形和矮化的典型病株上得到一个病毒分离物:SP—1,经寄主范围测定,它可以浸染豆科、茄科、藜科和番杏科的各种植物,并可以通过汁液摩擦和桃蚜传毒。光学显微镜下捡查。病毒细胞内有不定形内含体。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7℃~59℃,稀释限点为10_-~3~10_-~4,体外存活期9天以上。电镜观察病毒粒体为球形,大小25毫微米左右。据上述特性和有关资料分析,鉴定为蚕豆萎焉病毒。近年来,石河子地区菠菜病毒病的发生愈来愈重。据调查不少地方发病率达80%以上。重病田越冬前即可造成大量死苗。越冬后有时死苗率也达50%以上。对菠菜产量影响很大。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花叶、皱缩,还有疱斑和黄化等类型。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症状混合发生,病株均严重矮化。现就皱缩花叶型病林上的分离物的鉴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3年9月,从新疆石河子豇豆病毒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p—1。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三种豆科植物和二种藜科植物。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皱缩,下卷并有疱疹等症状;在绿豆上表现为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天。Cp—1汁液易摩擦接种,桃蚜、棉黑蚜均可传毒,可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为10.6%。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12—5×700—750纤米。病株叶片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的抗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根据以上性状,分离物Cp—1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各地采取21个标样,经血清学和寄主范围测定,有13个标样属该病毒,约占62%。说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种植的豇豆上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南充的甘薯病毒病的症状共3类16种,其中花叶类2种,坏死类8种,畸形类6种.其田间消长规律是:①多数症状在育苗期表现充分,临近扦插前进入尾声,仅黄色羽斑、紫色羽斑和褐色斑点入秋后才转入高发期.②除黄色斑驳和紫色羽斑的表现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外,其它症状表现的适宜气温是20—27℃,超过30℃和低于18℃便出现隐潜现象.各症状对鲜薯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黄化矮缩、紫色羽斑和鸡爪叶甚至造成30%左右的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4.
1990~1992年,从石河子、昌吉、阜康、乌鲁木齐及哈密等地采集了不同症状的辣椒病毒病标样75份。通过指示植物3次单斑分离,纯化后获8个病毒分离物,编号分别为P—91—5、P—91—7、P—91—8、P—91—10、P—89—2、P—89—27、P—90—3及P—90—4。上述分离物经病毒的寄生范围、鉴别寄主反应、传毒介体及传播方式、体外稳定性、电镜粒体观察、血清学反应及理化性质的测定,鉴定出6种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占28%、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4.7%、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5.0%、马铃薯X病毒(PVX)占4.3%、马铃薯Y病毒(PVY)占2.7%、烟草花叶病毒组一新成员病毒(暂定为C_aMV)占21.3%。还有两种未知病毒分别占13.2%及3%。研究表明,在北疆地区辣椒病毒病的主要毒源是CMV、TMV及C_aMV,但对辣椒危害性最大的是TMV及BBWV,导致辣椒萎蔫、坏死及顶枯。  相似文献   

5.
一、水稻病毒病的研究发生规律和防治1963—1967年江浙一带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使水稻、玉米和麦类遭受严重损失。1966年起,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又严重发生,我们自从1963年参加“华东地区水稻病毒性矮缩病研究协作组”和1972年参加全国协作组在各基点和学校进行了有关水稻病毒病科研工作以来,先后明确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的防治规律,提出了有效  相似文献   

6.
病毒病是一种复杂的病害,小麦感染了这种病,在返青、拔节以后,植株矮缩不长。染病麦株不拔节或拔节而不抽穗,或有穗而不实,或有粒而秕瘦,造成提早枯死。我国小麦病毒病的种类较多,主要有黄矮病、红矮病、丛矮病、糜疯病和黑条矮缩病五种。现已基本查明,这些病害是由多种传毒昆虫传播的几种病毒所致。在我国小麦主要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为害。近年来,我国小麦病毒病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小麦黄矮病、红矮病和丛矮病在北方麦区普  相似文献   

7.
宝坻蒜区的栽培大蒜普遍感染病毒,发病率几乎百分之百。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是花叶,并伴随有叶片黄化,扭曲畸形,植株矮化。病叶的汁液作电镜负柒,发现有大量的线状病毒颗粒,主要分为两种:15nm×600—1200nm和9—10nm×600nm;病叶细胞超微结构中,存在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经免疫电镜方法,发现两种颗粒与烟草花叶病毒(TMV)抗血清反应为阴性,与马铃薯Y病毒(PVY)抗血清反应为阳性;感染了蒜病毒的昆诺阿藜,在叶子上产生枯斑症状。初步研究认为,宝坻大蒜感染的是属于PVY的大蒜花叶病毒(GMV);通过超离心方法已经得到了两种线状病毒的复合提取物。  相似文献   

8.
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北疆地区的玉米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田间发病率一般为15~100%,是造成当地军双1号玉米大量减产和所谓“品种退化”的重要原因,研究证明主要毒沅种类是玉米矮花叶病毒。该病毒可由计液摩擦传染,主要由麦二叉蚜传播,在当地主要侵染玉米、高粱、糜子,稗草、狗尾草、苏丹草等,其发生与品种、播期、肥水、蚜虫介体的数量(主要是有翅蚜的数量)密一切相关,越冬问题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述了用免疫电镜法鉴定苜蓿病毒分离物M—4及不同时期感染该病毒的不同寄主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免疫电镜测定结果证明分离物M—4是菜豆黄色花叶病毒(BYMV)。该病毒可侵染苋色藜、三叶草,菜叶、蚕豆等寄主。这些寄主的超微结构特征。1、细胞内有风轮状、带状和环状三种形式的内含体。2、不同寄主细胞中三种内含体的数量不同。3、病毒粒子较少,分布在液泡膜附近。4、接种不同时期寄主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及内含体数量有所变化,接种第30天时内含体数量最多,并能看到一些细胞质束丝。  相似文献   

10.
加工番茄CMV与ToMV的ELISA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针对CMV和ToMV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病毒病症状的137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了间接ELIS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CMV和ToMV在加工番茄上的侵染率分别为83.2%和61.3%,并且2种病毒常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达58.4%。用Eviews3.0软件借助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分析CMV和ToMV在病株上的带毒量,结果表明,2种病毒在病株上的积累是相互影响的,互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烟草坏死病毒A是单链RNA病毒,它的全基因组序列已被测出,含有6个开放表达阅读框。利用套叠PCR的方法将克隆于pMD18-T载体上烟草坏死病毒A基因的ORFⅣ与ORFⅤ(外壳蛋白)之间的非编码区形成突变SphI位点,最后将突变后的TNV-A全基因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E1802的SadI/SmaI之间,构建成植物病毒载体pE1802-TNV。  相似文献   

12.
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病毒发生的一些征兆,并对目前流行的病毒和反病毒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将反病毒与防病毒技术结合使用才能最大限度预防病毒的发生并避免其灾害,并提出了具体的病毒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分类法常以寄生对象为标准将病毒分为文件型、引导型和混合型,但根据当前病毒发展的趋势,应增加一类网络型病毒。网络型病毒的寄生对象广泛、传播速度快、危害广,它利用Internet的开放性和软件系统的缺陷,破坏网络中的各种资源以及网络通讯,某些种类的网络病毒还是黑客工具。因此结合多个具体实例,分析了网络型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危害,提出网络型病毒的防治应首先从管理措施上着手,并综合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软件、软件更新、数据备份等多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简要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内涵、类型及特点,针对网络病毒的防治从系统防毒、终端用户防毒和服务器防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概述了网络防病毒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危害以及判断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并积多年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病毒查杀和预防做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原始 RNA 是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逆转录 RNA 所产生的 DNA 是球上第一批以DNA 为遗传信息载体的生命祖先。当今的一切生物都重现着原始 RNA 的进化方式,即以基因的重排与重组作为产生物种多样化的手段。这些都可由当代病毒学的新发现中获得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简化聚链反应(PCR)程序和加快检测速度,将二温式PCR与多重PCR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同是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鸡传染性喉气炎病毒(ILTV)的二温式重PCR技术,试验根据IBV和ILTV的基因文库,设计2对分别与IBV和ILT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2对引物同一样品中的IBV、ILTV核酸模板进行二温式多重PCR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2条特异性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1720bp(IBV)和647bp(ILTV)的扩增带,而对其他6种禽病病原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明,该二温式多重PCR技术检出10pg的IBV RNA模板和10pg的ILTV DNA模板。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一种新型计算机病毒——“别碰我”病毒。它是一种恶性病毒,附着在·COM文件上,当运行该文件时,传染其它·COM文件,一旦条件满足,能够删除命令文件。文中介绍了病毒的分析过程及病毒流程,同时提供诊断和解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坤鹏 《科技信息》2011,(13):57-58
计算机病毒严重地干扰了人类正常的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计算机应用的重大问题。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出发,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和类型,并对计算机病毒来源进行分析,最后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一些主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CIH病毒是第一例直接攻击计算机硬件的计算机病毒。本文试图通过对CIH病毒特点及其危害的分析 ,提出如何防范CIH病毒的几点措施和修复被CIH病毒损坏的硬件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