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双集总热容和双等效热阻的模型,讨论了放有蓄冷器的冰箱冷冻室在保冷期的温度特性,给出了蓄冷器温度Tb,冷冻室壁温Tw以及冷冻室温度Ta随时间变化的具体关系式,算值与实验作了比较,吻合良好.理论分析的结果,为蓄冷器设计及其与冰箱的良好匹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鉴于活性蓄冷器作为室温磁制冷核心部件,建立了活性蓄冷器二维复杂多孔介质模型,采用分子场理论计算励(退)磁过程磁性工质温度及磁熵变化,考虑了非Darcy效应、驻留流体、两相热扩散效应、热流边界效应及流体物性非定常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两相能量方程进行离散求解.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认为所建模型能有效反映蓄冷器运行规律并模拟其内部温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磁场强度变化为2.18 T条件下蓄冷器内金属Gd在其居里点处的温度改变为1.85 K;蓄冷器内部温度梯度明显,微元循环存在显著复叠现象;热流边界效应会导致蓄冷器制冷性能下降,流量较大时物性参数对制冷性能影响较大;在壁面热流通量为5 W/m2的条件下,蓄冷器获得的最大制冷量为201.8 W,对应性能系数为4.79.  相似文献   

3.
对包括阻尼Burgers方程、柱Burgers方程和球Burgers方程在内的一类Burgers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这类方程的一个近似解析解.结果表明,波的振幅和速度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减小.对所得解析解与数值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符合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4.
交变流动的阻力特性不同于稳态流动,其阻力特性表现为动态参数的波动压降和相位差.本文给出了50Hz交变流动蓄冷器的阻力特性实验结果.以雷诺数和无因次距离为准则数拟合了交变流动蓄冷器最大和平均压降因子的准则关系式.与稳态经验公式得出的压力降的值进行比较,发现交变流动蓄冷器的压力降为稳态流动的2至3倍.同时,给出了不同丝网目数对应的极值雷诺数和无因次相位差的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室温磁制冷活性蓄冷器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金属钆作为磁性材料,建立了室温磁制冷系统实验台,开发了控制和采集系统,实验研究了在几种典型工况下室温磁制冷活性蓄冷器的热力性能,获得了制冷量的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3℃的温度跨度下,该系统可获得18.7W的制冷量.对温度区间、温度跨度、流动时间和流量几种情况的研究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温度跨度和流量的增大会使制冷量减小,流动时间的增加会使制冷量加速减小,温度区间跨越居里点能使制冷量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6.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膜电极(MEA)的一些运行条件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通过测量数据的解析和等效电路的数学模拟,得到了与MEA结构关联的电极诸参数随电池温度和反应气体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MEA的氧电极的电化学反应电阻随电池温度的升高显著减小,氧电极的双电层电容随电池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加,表明电极有效面积得以增加,有利于MEA工作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球形微凸体的赫兹接触理论和MB模型,对微接触点的温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快速滑动区域内的分形区域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温升补充累积概率分布函数的封闭式表达式.分析结果说明:量纲一特定滑动区域的实际接触面积随量纲一最大Jaeger参数增加而单调减小.量纲一最大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减小,但随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量纲一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为1.5时,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等于在一个弹性微接触点面积上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基于正八边形面积的近似解适当接近精确解.温升的补充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随分形维数、滑动速度和量纲一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用近似解析方法分析轴向变速黏弹性梁横向非线性参数振动并进行数值验证.基于轴向速度有周期涨落的有限小变形细长梁的非线性模型,用多尺度法建立了亚谐波共振时的可解性条件,进而导出稳态周期响应的幅值及其存在条件.稳定稳态周期解的幅值随轴向速度涨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黏弹性系数或非线性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使稳态周期响应存在的解谐参数下限随轴向速度涨落幅值的增大而减小,随黏弹性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求解描述梁横向运动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非线性偏微分——积分方程.计算结果定性验证了近似解析方法预测的相关参数对稳定稳态周期响应幅值和存在条件的影响,定量比较表明解析结果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解析函数理论,研究了一维六方准晶中n条平行位错与半无限裂纹的相互作用问题,得到了n条平行位错与半无限裂纹相互作用下应力场的解析解.结果表明,位错芯和裂纹尖端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并且相互作用下的应力随Burgers矢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离位错芯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裂缝型多孔介质的平面径向渗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然多孔介质微结构的分形标度律,建立了含井孔裂缝型多孔介质平面径向渗流的分形模型,推导了裂隙度和径向有效渗透率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裂隙度的径向分布规律和有效渗透率与分形维数以及径向距离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有效渗透率随孔隙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迂曲度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还随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些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磁旋转编码器磁鼓表露磁场分析与AMR检测磁头设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静磁场理论分析了高分辨磁旋转编码器磁鼓的表露磁场,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磁鼓表露场分布的直观曲线.设计制作出性能优良的磁旋转编码器AMR检测磁头,理论分析结果与对磁鼓表露磁场的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AMR检测磁头输出信号形状与幅度及其倍频特性与理论计算结果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统计理论推导的铁磁材料的磁热参数,建立了不可逆回热式磁Brayton循环数学模型.对于顺磁材料作工质的情形,获得了循环放热量QH、制冷量QC、回热量及性能系数δCOP的表达式的解析解.以铁磁材料钆作工质为例,数值研究了循环室温区的制冷性能,考察了归一化温度α、回热不平衡量QR及磁化过程不可逆度η对循环有效制冷量Qeff,C及δCOP的影响,并获得了不同外部磁场H1条件下循环最大温跨δT,max.数值结果显示:Qeff,C随α的增加而增加;当α≥0.6或QR≥0时,循环均能获得良好的制冷性能;磁化过程的不可逆因素会使得δCOP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3.
磁性液体研磨加工小型零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磁性液体研磨的装置及工作原理,指出磁性液体的研磨是利用磁性液体的流动性和磁性来保持磨料与工件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达到研磨光整工件的精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磁编码器多极磁鼓表露场分布的均匀磁化理论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磁编码器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得到了多极磁鼓的表露场分布的数值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磁流体的折射率可随外磁场的变化而变化,提出利用传统的电介质材料和磁流体构成含缺陷的光子晶体结构来实现磁场传感。光子晶体缺陷层可以是传统的电介质,也可以是磁流体。利用传输矩阵法比较研究了两种情况下的磁场传感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的缺陷模特性随光子晶体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以磁流体为缺陷层的缺陷光子晶体结构具有相对较高的探测灵敏度。研究结果为实际磁场传感器的设计、制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Maxwell’s方程为基础,结合超磁致伸缩材料压磁方程,建立了考虑介电常数、预压应力等参数的超磁致伸缩材料内部磁场径向分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讨论了介电常数、预压应力、激励频率等参数对材料内部磁场分布及滞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磁致伸缩材料径向内部磁场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肤效应和滞回特性;受电导率与介电常数共同影响,材料的磁场分布出现了双峰现象;沿磁致伸缩材料半径增大方向,外激励磁场与材料内部磁场的滞回特性逐渐减弱,磁场损耗随之降低;随着预压应力的增大,材料内部的集肤效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用积分方程法计算复印机磁辊磁场的分布,引入了磁场耦合系数并考虑磁性材料的各向异性,从磁场基本方程出发推导了磁位的积分解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的磁场数值符合较好。本文方法可用于磁辊生产中控制加工、装配尺寸误差及材料磁性离散度等影响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自行设计的电磁软接触圆坯连铸结晶器,给出了相应的三维圆坯连铸结晶器电磁软接触电磁场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在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后,系统地研究三维圆坯连铸结晶器内磁场分布.数值解与实验结果误差小于5%.分别考察了结晶器结构参数,钢液液面高度、电流强度等参数对结晶器内磁场分布的影响.定量地得到了结晶器内磁感应强度随各种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变化的规律.为电磁软接触连铸圆坯结晶器的设计和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个闭合磁路,对内磁扬声器用NdFeB作永久磁体,选用A3低碳钢作导磁材料时,考虑了磁路气隙中磁场强度随NdFeB永磁体厚度,A3钢导磁体厚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A3钢在内磁扬声器磁路中的导磁行为。结果表明,气隙大小,导磁片厚度,永磁体厚度对气隙处磁感应强度大小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研究磁性液体磁性能的物理模型与计算方法;并通过对一个含有32个磁性颗粒三维体系相对磁化强度的模拟与计算,定量地分析了磁性液体浓度、温度及所分散磁性颗粒的大小对磁性液体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