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热温度对高速钢铸轧薄带中共晶碳化物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退火加热温度对高速钢双辊铸轧薄带中共晶碳化物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铸轧薄带中的网状共晶碳化物陆续熔断,粒状碳化物逐渐增多·当加热温度达到950℃后,铸轧薄带中的网状共晶碳化物基本上被粒状碳化物所取代·用汤普森弗瑞锥其(ThompsonFriedrich)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共晶碳化物层片间距的减小为高速钢铸轧薄带中的共晶碳化物的熔断和球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双辊铸轧奥氏体不锈薄带显微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在异径双辊铸轧机上进行铸轧实验所得不锈钢薄带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铸轧不锈钢薄带的组织与常规铸造相比有很大不同,晶粒组织得到显著细化,组织形态和分布均有异于常规铸造组织·但是从其组织分布特征及奥氏体和铁素体的质量分数来看,铸轧薄带的组织与焊缝中的铸态组织相比有极大的相似性,这是由于其熔池的热力学特点的相似性决定的,因而可以用分析焊缝中组织特征的一些方法来分析铸轧薄带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铸造和喷射成形工艺分别制备了M3型高速钢铸坯和沉积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冷却速度对合金的显微组织的影响,加热温度对M3高速钢中M2C共晶碳化物分解行为的影响,以及热加工变形后铸态和沉积态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含有粗大的一次枝晶和M2C共晶碳化物,而喷射成形沉积坯主要为等轴晶且碳化物细小均匀;冷却速度的提高极大地抑制了碳化物的析出和晶粒长大;加热温度的提高有利于M2C共晶碳化物分解,过高的温度使得分解后的M6C长大,不利于合金性能的提高;沉积坯经恰当的预热处理和热变形可以获得理想的变形组织.  相似文献   

4.
过共晶超高铬铸铁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过共晶超高铬铸铁的组织和热处理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过共晶超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由初生碳化物M7C3 共晶(M7C3 M23C6)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组成,其中初生碳化物(M7C3)为六方形长秆状.在1050℃淬火的条件下,低温回火时,材料的硬度、冲击韧性的变化不大,回火温度提高到450℃后,材料的硬度显著升高,相应的冲击韧性下降;回火温度继续上升,材料的硬度下降,冲击韧性升高.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不同成分铜合金的高温表面强度、抗拉强度,模拟冷却孔数量对热传导和温度场的影响规律.选用铬锆铜合金制成了双辊薄带连铸铸辊,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分别采用合金钢铸辊和铬锆铜合金铸辊进行了高速钢双辊薄带连铸实验.结果表明:铬锆铜质铸辊的冷却能力较合金钢质铸辊提高60%,铜辊铸带中心层质量提高,裂纹减少;铜辊铸带的奥氏体晶粒度较钢辊铸带提高一级,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共晶碳化物也以颗粒状和鸡爪状为主,没有发现钢辊铸带中存在的半网状共晶碳化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渣重熔制备不同硅含量的M2高速钢铸锭(硅质量分数分别为0.3%,0.8%,1.6%和2.4%),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的方法研究了硅对热处理态M2高速钢中共晶碳化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态高速钢铸锭中共晶碳化物呈连续或半连续网状分布于枝晶间,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共晶碳化物从片层状M2C变为鱼骨状M6C。在1 165 ℃保温2.5 h的热处理过程中,片层状M2C碳化物分解为MC和M6C碳化物,在后续变形中破碎为细小的碳化物颗粒。0.8%S  相似文献   

7.
铸态高速钢深腐蚀试样及电解萃取粉末试样的电镜观察表明:随着高速钢成份的改变共晶碳化物的形态还有许多种;骨骼状共晶周围有一层碳化物“墙”,羽毛状共晶碳化物的片块上有明显的生长台阶;δ—共析体中的碳化物呈丝束状。  相似文献   

8.
双辊铸轧薄带钢实验研究及工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异径双辊铸轧机上进行了不锈钢薄带铸轧的实验研究,掌握了诸如浇注温度、铸轧速度、铸轧压力、预留辊缝的大小等薄带钢铸轧的合理工艺参数,成功地铸轧了不锈钢带卷;对铸轧薄带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比较了晶粒细化的效果;依据铸轧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了影响工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工艺稳定性方面的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9.
双辊铸轧薄带钢实验研究及其工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异径双辊铸轧机上进行不锈钢薄带铸轧的实验研究,掌握了铸轧的最佳工艺参数,成功地铸轧了不锈钢带卷;对铸轧薄带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比较晶粒细化的效果;依据铸轧实验研究结果,分析影响工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工艺稳定性方面的深层规律·双辊铸轧薄带钢实验研究及其工艺稳定性分析@邸洪双@鲍培玮@苗雨川@王国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氩气保护电阻炉进行高C高V高速钢/42CrMo复合材料液-固复合制备的热态模拟试验,利用OM、SEM、EPMA、维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等,对双金属界面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及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并分析了界面结构与界面性能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不同于高速钢侧块状MC及片层状M_2C型碳化物,双金属界面处形成了大量细小且弥散分布的碳化物颗粒,界面基体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向贝氏体+珠光体转变。由高速钢侧向42CrMo侧过渡时,与C、V、Mo、W明显受碳化物分布影响不同的是,与C亲和力相对较弱的Cr元素浓度呈平缓降低的趋势,Cr过渡层宽度为51.4μm。受元素分布和组织变化影响,自高速钢侧至42CrMo侧,双金属显微硬度呈线性降低趋势,含界面复合试样的拉伸断口均位于高速钢侧而非结合界面处,表明双金属结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