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解决目前火力发电厂中低压加热器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用于火电厂的两级引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并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该加热器的加热性能,分析了工作流体压力、引射流体压力和进水温度对其引射系数、出口温升以及加热效率的影响,并对单级引射和两级引射两种结构形式的加热能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定蒸汽压力的条件下,工作流体压力越高,引射系数越小,出口水温降低,加热效率升高;当进水温度较低时,引射系数较大,加热效率较高;并且两级引射的加热效果明显优于单级引射,平均温升提高20%以上,加热效率高达99%,其加热性能优于传统的间壁式低压加热器,可望在火力发电厂混合式低压加热器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火电厂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通常采用疏水逐级方式,这是因为其实现过程较为简单,然而疏水逐级回流需排挤低压抽汽,会导致不可逆损失的产生。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等效热降法的火电厂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改进设计方法,介绍了当前火电厂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选择的逐级回流运行形式,对其弊端进行分析。介绍了等效热降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分析了选用疏水泵和疏水冷却器的火电厂低压加热器疏水改进系统。将某火电厂作为研究对象,给出原始数据和等效热降计算结果,依据该结果,通过计算加热器的热经济性确定最终的改进方案。将改进后系统和改进前系统电能损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节能性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引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加热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力发电厂低压加热系统凝结水加热模拟实验,对结构相同,面积比m为10.56、4.69、2.64和1.69的引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进行了引射性能与加热性能实验,着重进行了入口水压在0.17~0.22 MPa范围内有实用意义的加热实验,当m为10.56时用120 L/h水引射34 kg/h蒸汽和m为4.69用170 L/h水引射33 kg/h蒸汽,使加热器出口水温高于106 ℃,优于目前低压加热系统的加热性能;入口水压在0.05~0.6 MPa期间的引射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压加热系统中采用引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厂低压加热器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降低了机组的热效率。将逐级自流方式改为疏水泵方式,大大提高了机组的热经济性,节约了能源。本文对电厂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改造方案进行了分析与研讨,并对疏水泵的安装位置、选型等进行了分析,选出了较佳的疏水泵型式。  相似文献   

5.
进行热力发电厂低压加热系统凝结水加热模拟实验,对结构相同、面积比m不同的引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进行了引射性能与加热性能实验,并着重进行了人口水压在0.17~0.22 MPa范围内有实用意义的加热实验,当m=10.56和4.69时,实现加热器出口水温高于106℃,优于目前低压加热系统的加热性能;入口水压在0.05~0.6 MPa期间的引射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压加热系统中采用引射混合式低压加热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的定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二级再热器,高、低压加热器采用回热抽汽均设外置蒸汽冷却器的方式进行过热度跨级利用的特点,利用等效热降理论,经过严格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得出了二次再热机组抽汽等效热降、抽汽效率和抽汽吸热量变化的通用计算模型,给出了此类机组热力系统的经济性定量分析法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性定量诊断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只需要3个计算公式即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计算出当热力系统发生局部调整和变化时机组的经济性指标的变化,并为此类机组热力系统的经济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简捷、准确的方法,拓展了等效热降理论.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1 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汽轮机系统进行不同负荷的?分析.根据?平衡方程,利用?损失和?效率,阐述不同负荷条件下汽轮机系统的性能并确定能量损失部位.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条件下,汽轮机的?损失最大,主要集中在超高压缸和低压缸,该汽轮机?效率较高且稳定;该机组回热系统的?损失集中在1#,3#高压回热加热器和6#,7#及9#低压回热加热器,高压加热器的?效率高且不随负荷波动,低压加热器的?效率较低且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虽然两部分的热力学完善度不同,但不同负荷均具有较好的性能;凝汽器的?损失很小,约为汽轮机的20%,且随着负荷的降低明显减小,可见该机组凝汽器能量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低负荷运行时燃煤发电机组脱硝效果差及热经济性低的问题,以某660 MW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GSE仿真平台搭建锅炉汽轮机耦合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以屏式过热器出口蒸汽引射汽轮机1级抽汽,通过蒸汽喷射器的混合蒸汽作为新增0号高压加热器的汽源以加热给水,并嵌入蒸汽喷射器性能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的喷射器引射比对脱硝效率、机组热经济性以及变工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设计负荷为50%负荷时,最佳设计引射比为0.56(对应的设计给水温升为30℃),此时系统节煤0.52g·(kW·h)-1,脱硝效率提高13.29%;综合考虑喷射器的运行稳定性和机组的热经济性,建议优化后的系统在45%~90%负荷范围内运行,此时可获得较佳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善机组运行经济性可提高机组相对竞争力,在新形势电力环境中处于优势,提高蒸汽参数是增加机组热经济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亚临界机组蒸汽参数提升条件下,对3台高压加热器和4台低压加热器的换热能力进行计算分析,将现有加热器换热能力与原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在充分发挥其换热能力基础上,对回热抽汽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分配各段抽汽参数。通过回热系统抽汽参数优化工作,对3台高压加热器和4台低压加热器的进汽流量进行合理分配,避免了4台加热器的更换,减少了其中4台加热器的更换费用,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王林 《科技信息》2011,(33):I0262-I0263
本文通过对沧东公司4号机组高压加热器疏水端差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调整试验,从而提高了汽机轮回热系统的安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新的中间包感应加热方式,建立了三种线圈模型,模拟研究了三种线圈模型的电磁力分布及其对中间包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并结合RTD曲线评估了最佳线圈模型和加热功率.结果表明:感应线圈向端部移动有利于改善浇注区远端钢液流动形态及温度分布;相同加热功率条件下,U形感应加热线圈优于E形感应加热线圈,且相较于双侧对称分布U形线圈,单侧U形线圈的热效率更佳,冶金效果更好;提高感应加热功率有利于改善钢液的流动和提高铸坯的质量;对于四流中间包,加热功率为800~1 000 kW时,可达到均温补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套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实验平台,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测控系统.进行了改变冷却水体积流量和进口温度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制热系数、制热量、压比、喷射系数、升压比、喷射器效率等参数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水体积流量减小或进口温度增加,喷射系数增加的同时,升压比也增加,而喷射器效率却降低;在测试工况范围内喷射器效率最高达到34%,升压比最高达到1.165;在蒸发温度为-5℃时,制热系数达到3左右.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循环的压缩机压比与传统循环相比减少了12%~14%,喷射器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循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电厂HG-75/3.82-7锅炉热平衡测试结果所进行的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计算,得出锅炉的热耗损失。针对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的计算方法,运用Visual Basic编写出锅炉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计算的通用程序。  相似文献   

14.
选用大金的1P挂壁机FTXD25DV2C,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VCRC)和太阳能喷射式制冷循环(SERC)进行了能耗比较.能耗从火用和一次能源能效比(PEER)方面分析,SERC的(火用)效率为0.065,VCRC的火用效率可以达到0.392 1.SERC在集热器和喷射器中能源的利用率不高,(火用)损失最大.VCRC的一次能源能效比为2.60,而与此相比SERC的一次能源能效比为5.26.但是即使SERC的使用寿命是VCRC的3倍,SERC的初投资的年度化成本依然比VCRC高出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油田水套炉是油气生产、输送中的主要耗能设备,国内水套炉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分析了油田水套炉传热的薄弱环节及其强化措施,在应用三维内肋管强化换热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裙式火筒烟管结构,并对水套炉的结构形式进行了整体优化。设计开发的油田水套炉实现了高效化和小型化,水套炉热效率超过90%,而金属耗量降低到5.17 t/MW。  相似文献   

16.
平板式与真空管式太阳热水器瞬时效率实验曲线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依据对数十台太阳热水器热性能的测试数据,对平工太阳热水器与真空管式太阳热水器的瞬时效率曲线进行了比较,并对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进行了定性分析。结论为,不能用与平板式太阳水器相同的格式和标准对真空管式太阳热水器进行非稳态效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Micro-hotplate(MHP) technology is one key part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gas sensors.The pursuit of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also thermal stresses within the MHP is of intrinsic scientific interest.In this study,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temperature field,and both radial and tangential stresses and von Mises stress for circular MHP were obtained.Two geometries were considered:one had a circular heater at the center and the other had a circular heater at the center and an annular heater within the membrane part.Internal heat generation was incorporated in the energy equation for the MHP and different values of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ere us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MHP.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MHP with two heaters can provide more uniform temperature field compared with the MHP with one heater.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provide an exact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rmal stresses within the circular micro-heater with a simple geometry as a benchmark,from mathematical point of view,against which the accuracy of new numerical schemes can be checked.To make sure that the analytical procedure is correct,the analytical results are checked against numerical solutions derived from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ince the analytical models for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especially for the thermal stresses of MHP are seldom investigated in the literature,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believed to facilitate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HPs as well.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能源所新近研制的热管省煤器的结构及传热特点,并就热管省煤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传统的铸铁省煤器进行了比较,认为热管省煤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换热设备,具有传统换热器不可比拟的许多优点。文章就热管省煤器设计中有关热管传热模型的假设及热力计算的简化作了叙述,并列出了主要计算步骤和计算公式。结合热管省煤器的设计,本文提出和探讨了涉及热管省媒器设计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加热段和冷却段长度比优化计算、热管省煤器的外部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喷射引流技术是利用高压气井的能量提高低压气井压力,实现低压气井正常稳定生产,延迟增压开采时间。目前在现场得到了一定应用,但存在喷射压力的理论与应用分析缺乏。为提高喷射引流技术的应用效果,优化设计喷射器参数,本文结合长庆气田某输气站气体喷射器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喷射器内部气体流动特征和气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混合压力及特性曲线的计算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混合压力随高、低压天然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高、低压气的温度对混合压力的影响不明显;混合压力随喷射器结构参数混合腔喉部面积与一次气喷嘴喉部面积之比的增加而减小,结合可达到喷射系数计算曲线可确定出气体喷射器的最佳状态参数;结构参数一次气喷嘴出口面积与一次气喷嘴喉部面积之比对混合压力有较为复杂的影响,且该参数存在最优范围。分析结果对于喷射引流技术的应用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