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蔬菜市场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蔬菜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我国蔬菜流通中生产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的各类费用及最终利润这两方面着手,对我国蔬菜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发现我国蔬菜产业信息体系不完善、流通环节不健全是导致蔬菜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蔬菜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构建蔬菜产业信息平台,建设公益性批发市场,构建完善的蔬菜流通体系以及鼓励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等。  相似文献   

2.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园艺作物与设施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课题针对我国北方地区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设施结构不够优化、低温弱光逆境及亚适宜温光环境、大肥大水栽培方式及土壤退化、工厂化育苗高能耗等严重影响生产效益等问题,以高效节能为目标,研发出结构合理、透光率高、保温性好,适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专用的日光温室及其蔬菜优化栽培模式、设施蔬菜逆境管理和亚适宜环境下的高产技术、设施蔬菜主要根区土壤理化性状优化的水肥精准管理技术、主要根区土壤环境优化及土壤健康保持技术、以日光温室为核心的集约化育苗技术,集成建立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高效节能设施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促进北方地区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立足于国家发展规划和“纲要”,充分发挥新疆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重点,针对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中存在果品贮运保鲜集成技术缺位、特色果品加工技术及装备滞后等问题,围绕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开展瓜果贮期品质调控、贮期病害与虫害控制、田间预冷和运输保鲜等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建立采后贮藏保鲜技术标准体系,开发贮运保鲜技术远程指导咨询系统。运用生物技术、节能干燥技术、低温冷榨、非热加工技术、机械化收获及加工技术,大幅提高果品的商品率,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能力,为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解决新疆林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落后、机械化收获和加工水平低,多为初级加工产品、综合效益低的技术难题,通过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提升传统干鲜果品的品质和产业综合效益,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实现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29-29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柑桔带橙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课题之一。课题目标为:针对长江上中游地区橙汁加工原料供应期短、转运贮存期间损耗大、质量参差不齐、采收与加工厂生产需求脱节,加工厂生产周期短、果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重点研究开发适应区域生态环境和品种特点的延长橙汁加工原料供应期关键技术,集成安全、优质、高效的橙汁加工原料长周期优质化供应技术体系,并在较大规模原料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快速实现长江上中游地区橙汁加工厂生产周期延长、果农延迟采收效益提高和产加协调同步发展,为橙汁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9):24-25
本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自2009年启动以来,紧紧围绕长江上游区油菜产业发展目标,分析长江上游油菜区域生产问题,探寻不同生态区域油菜丰产高效栽培对策及技术需求,积极开展油菜丰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具体包括:基地建设、适宜品种筛选或引进,油菜丰产关键技术及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油菜籽高效加工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宁夏中南部地区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出口有机产品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蔬菜有机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资金支持下,在银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带进行有机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示范,经过5年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结果,并在宁夏适宜地区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设施蔬菜已成为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区设施蔬菜生产还存在科技含量比较低、效益差等问题,因此,发展蔬菜现代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进行优质、高效、可持续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研究我区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蔬菜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43-43
项目以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内容,通过南北三圃配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周年化安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新型高效茬口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突出了新品种的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性状,并通过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建成了“青酥二号”的产业化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项日以汀州道地药材车前子规范化种植为技术核心哉体,整合佼介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示范过程中对车前于栽培技术关键点严格控制如种予、种苗、配方施肥、病虫:著防治等环节,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SOP备技术参数,进一步将车前子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集成与中试永范,使之更加科学实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6):11-12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三种主要温室类型普通管棚、连栋塑料温室、大型现代化温室,通过设施作物生产技术与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决策技术和控制技术融合集成,建立了蔬菜、果树、花卉、食用菌和园艺种苗等典型作物生产的数字化设计和精准作业技术体系,研发了温室环境、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基于环境和作物模型的温室生产管理系统等的技术和产品。通过集成网络型设施农业精准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了设施作物精准作业模式和示范基地,为全面提升我国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1,(21):74-75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晋、冀、蒙、青、甘、宁、新疆等地种植春麦约2240多万亩.该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条锈病发生频率高、程度严重,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生产上缺乏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近年来,山西中部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由于倒春寒的影响,死苗现象严重,加之秋播较早,复播的秋作物和蔬菜不能发挥理想生产潜能和效益,难以实现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效果.因此,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广适,适宜复播的国审小麦新品种“晋春15号”,通过良种繁育、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基地建设,可大幅度推进小麦产业化进程,提高复种指数,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5,(8):17-18
国家瓜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3年1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建立项.中心运行一年多来,严格按照工程中心"提高创新成果科技化、工程化、产业化水平,建设一流的工程化试验条件和争创一流现代管理水平"等产业化要求,紧密结合新疆瓜类作物科技优势和区域特点,在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瓜类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开发、瓜类作物种衣剂和专用肥料研究开发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化、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3.
"农牧交错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专项课题,由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技术依托单位有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及内蒙古家畜改良工作站.参加课题的研究人员达181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2,(3):36-36
该课题针对西北干旱冷凉区设施蔬菜产量水平不高、水肥利用率低、贮运保鲜技术落后、效益差等突出问题,开展设施蔬菜优良品种筛选、穴盘优质苗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主要蔬菜营养诊断与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番茄超高产周年生产关键技术、产品保鲜贮运技术研究,对提升设施蔬菜产业化水平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经4年攻关取得以下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在保护地黄瓜,番茄、芹菜等蔬菜安全生产上,应用以平衡施肥,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土壤消毒、生物和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等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集成技术,蔬菜综合集成技术管理与农民常规管理比较,产量提高20%,亩增经济效益1043元,肥料成本下降22%,减少农药用量45%,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85%以上,蔬菜产品质量达无公害蔬菜标准.  相似文献   

16.
谢江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1-51,53
“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实施2009年度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重大科技计划“薯类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紫色薯类加工产品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项目从加工型专用品种筛选、原料生产、产地设施贮藏技术到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与配套设备、系列应用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了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应用体系,获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甘薯加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新余市农科所始建于1970年,是市属的社会公益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是一个集水稻、棉花、蔬菜、花卉、土化、畜禽等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研究、试验与示范以及农业产业化核心龙头基地的示范任务,是农业生产发展中重要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峡库区肉牛发展的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及肉牛生产效益低、品质差、优势资源利用与安全生产保障不力等瓶颈问题,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建一套优质肉牛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优质肉牛良繁体系、安全高效生产体系、牛肉产品加工配套技术体系),建立一批示范基地(牛源生产示范基地、优质肉牛育肥基地、牧草生产加工基地、屠宰加工基地等),组建“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三峡库区肉牛生产优势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兰州、白银沿黄灌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至201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1万亩,总产量430万吨,总产值55亿元,蔬菜已经成为两市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生产基地。其中,兰州市以露地高原夏菜为主,面积71.2万亩,总产量190万吨,产值占种植业的2/3。白银市以设施蔬菜生产见长,种植面积18.5万亩,产量78万吨。两市的蔬菜产业已经形成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配套良好的运行体系,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五十多个城市和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外销总量三百多万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24-25,27
该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自2009年启动以来,针对我国油菜单产偏低、适宜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早熟品种极度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效益较差、加工技术落后等制约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集成“十五”以来油菜科技成果,在长江中游选择油菜面积20万亩以上主产县开展早熟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配套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高效病虫草害防治和配方施肥等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