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烷基磺酸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能在水溶液中通过超声震荡形成具有分子有序组合体形式的单室囊泡。对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以及混合体系中烷基磺酸盐的碳链长度对囊泡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和油溶液均存在临界胶束浓度(CMC),只有当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CMC后,单体表面活性剂分子才能聚集为胶束.有多种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油溶液的CMC,观察溶液的密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6,(7):1101-1106
在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提高原油的采收率.但是表面活性剂价格昂贵,而且表面活性剂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因此为了得到合理的表面活性剂浓度,需要对几种不同方案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数值模拟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CMG数值模拟软件中,通过调整注入的三元体系中表活剂的浓度,对模拟区块进行预测,对比原油采收率及采出程度等指标,优选出最佳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与此同时,在室内利用不同表活剂浓度的三元复合溶液对人造岩心进行驱油实验,驱油实验的结果表明了数模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原油采出程度随着表面活性剂在三元体系中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面活性剂在主段塞中合理的浓度为0.3%;在副段塞中合理的浓度为0.15%~0.2%;相比于增加副段塞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增加主段塞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时,采收率的提高值更大,说明主段塞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考察了水溶性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PVA)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解释了二者相互作用机理,修正并验证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性聚合物相互作用模型,认为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行为除了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有关以外,还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电离程度有关,并提出了粘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胶束电离度之间的相关公式,所提出的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很好的相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AOT的浓度及相体积比对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提取脂肪酶的影响;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提取率增大;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时,pH值低提取率高;提取率一定时,pH值低所需表面活性剂浓度也低.相体积比(V油V水)增大,提取率增大.初步探讨了提取机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Triton X-100)、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及其组合对土壤中BDE-15的溶出效应,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Na Cl溶液对表面活性剂溶出BDE-15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大于临界胶束质量浓度时对BDE-15的溶出效果明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出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阴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单一表面活性剂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BDE-15的表观溶解度,且混合体系的溶出作用随非离子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在非离子与阴离子质量比为7∶3时具有最大溶出能力;添加一定质量浓度Na Cl溶液可明显提高混合表面活性剂对BDE-15的溶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我们自己开发设计的无纸记录仪器,从铈离子催化的经典B-Z振荡反应出发,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其振荡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其在该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时,都会对振荡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和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认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 ,文中从时间、液固比、烷基链长、质量浓度、表面性质等方面研究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静态吸附性质 ;从烷基链长、质量浓度和表面性质方面研究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动态吸附性质 ,说明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性较强 .这为进一步研究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在驱油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中性红为探针,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对壬基酚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NPB)的临界胶束浓度,该法的基本原理基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痕量中性红能被悬汞电极吸附,由于中性红溶解在胶束中的浓度远大于水中,吸附伏安峰电流在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形成时有一个明显的转变点,该转变点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在气浮过程中对单个气泡和气泡群特征有影响,因此利用高速摄像仪记录了气泡瞬时运动过程,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气泡上升速度和气泡尺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大,气泡上升的终端速度越小.并且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到一定程度时,气泡上升的终端速度变化不大.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后,气泡的平均尺寸趋向于减小,气泡尺寸大小分布均一.气/水表面张力最低时,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质量浓度为0.5 wt.%,并且在这个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下对含油废水利用生物絮凝剂壳聚糖进行气浮-絮凝实验,在pH为7,壳聚糖的投加量20 mL,气浮时间10 min下含油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0.39%.因而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生物絮凝剂壳聚糖处理含油废水切实可行,这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健康生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芘为荧光探针,十六烷基氯化吡啶为猝灭剂,用芘饱和水溶液配制浓度范围为0.10 ~2.40 mmol/L的系列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胶束聚集数N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的CMC值与电导率法测定的CMC值相当;选择猝灭剂浓度为0.20~0.50 mmol/L时,所测得的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基本不变;当表面活性剂16-X-16浓度为4~9倍CMC时,胶束聚集数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利用外推法得到的该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聚集数约为亲油基同碳数的CTAB临界胶束聚集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12.
综放工作面表面活性剂的喷雾降尘实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全自动表面张力仪对SAS、1631、CAB-35和JFCS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测试,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并以此浓度作为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配比浓度;对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了综放工作面喷雾降尘有效性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用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降尘效率均比清水有较天提高,对呼尘的降尘效率皆在90%以上;表面张力较小是选定综赦工作面表面活性剂剂溶液的重要标准,但非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黏性土中表面活性剂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特征,文章选用N-月桂酰肌氨酸钠(sodium lauroylsarcosinate, SLS)为表面活性剂、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 MTBE)为有机污染物,系统研究表面活性剂对黏性土中有机污染物的增溶、解吸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MTBE的增溶作用随其质量浓度增加而快速增大并趋于稳定;黏性土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显著,可使用Henry模型获取其吸附特性及分配系数;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较低时,土体对污染物吸附作用较强,当增至1 300 mg/L后,表面活性剂将促进污染物解吸;低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并未显著影响土体整体污染程度,但显著的增溶作用将促进污染物迁移,使其分布更趋均匀;高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对污染物的显著解吸作用将增加土体中溶解态MTBE质量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污染物场地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 25℃条件下,研究了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及乙酸戊酯在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 2-双亚甲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16-2-16)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在Gemini表面活性剂 16-2-16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速率,在低浓度条件下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即催化作用,在一定浓度下达最大值,然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最终在较高表面活性剂浓度下显示出对酯碱性水解的禁阻作用。此外,随乙酸酯疏水性的增加,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对其碱性水解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5.
用再沉淀法制备了苝纳米溶胶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其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别为400nm和565nm.当该体系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时,体系的荧光强度(nm)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过大时体系的荧光强度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本文对此种现象进行了机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深入认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文中从时间、液固比,烷基链长,质量浓度,表面性质等方面研究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静态吸附性质;从烷基链长,质量浓度和表面性质方面研究了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动态吸附性质,说明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性较强,这为进一步研究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在驱油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关系的新经验公式,借助于计算机可方便、快速、准确地求解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过剩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横截面积.  相似文献   

18.
考察一类含有密集疏水侧链具有刷形分子骨架结构的阴离子两亲聚合物AMPS-AMC12S溶液体系表面张力受聚合物浓度及盐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离子型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含量较高的聚合物溶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盐的存在可使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升高程度随聚合物疏水含量升高而减小;由于电荷屏蔽作用,聚合物与相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弱,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强;聚合物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表面张力高于表面活性剂单一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甚至使体系出现絮凝和沉淀的现象;聚合物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使体系表面张力升高,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不会导致体系出现絮凝或沉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流变性及其聚表体系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的研究,发现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NAPs与表面活性剂SDBS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协同效应,聚表体系的体相粘度在某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出现最大值。聚表相互作用使它与模拟油之间出现最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且界面张力要高于单独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择三种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制备Mg-Al-LDHs材料,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等因素对Mg-Al-LDHs生长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研究了Mg-Al-LDHs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尺寸.初步研究了Mg-Al-LDHs生长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改变Mg-Al-LDHs的层状结构,但是改变其结晶性和晶胞参数;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使颗粒尺寸增大,结晶性增加;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使Mg-AlLDHs呈现束状、花簇状等不同的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