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明月是典型的文学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李白是写月最多的诗人,其月亮意象思维深受我国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朝诗赋乐府的影响。他借明月意象向外探取宇宙的奥妙,向内则反观心灵的隐曲。李白之人月相得体现的是诗人与月之精神契合,以及诗人与天地万象共享历史哲学与时间哲学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2.
明月是惠特曼诗歌中用得较多的意象之一。其内在意蕴主要体现在歌唱友情与爱情、凭吊亡灵、寄托理想、宇宙探幽等四个方面。诗中的明月意象起到了渲染背景、寄托情感和寄寓哲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多以饮酒著名,"酒"在唐诗中颇具份量,折射出唐代诗人与酒的情结。唐代诗人好酒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饮酒养生;二是通过宴会、诗酒文会广泛交友;三是饮酒以激发诗兴;四是借酒浇愁。通过对其"咏酒诗"的分析,以求时唐代政治、文化、社会风气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凌烟阁”本是唐代帝王图绘功臣的一个地方,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功名和荣誉的象征,成了他们念兹在兹、难以割舍的一个情结。通过这一情结的梳理,我们见证了唐代诗人走向功名又走出功名的心路历程。如果说在唐代诗人对“凌烟阁”的向往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激情与壮志的话,那么在他们对“凌烟阁”的否定中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他们的深沉思考与新的追寻。  相似文献   

5.
水月观音在唐代产生,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先秦中国民众的水月情结经过后世发展,到唐代达到了极致,其主要表现便是唐诗创作中的水月意象。这正是传统社会的水月情结与禅宗"空灵"之美相结合的产物:唐代文人士子对水月意象的向往与追求,是水月观音出现的社会基础;而女性化的观音成为唐代妇女信仰的专属,则使得生活于唐代中后期的文人士子心有所憾,由此催生了水月观音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正> 故乡,是诗人笔下反复吟哦的主题。如同描写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故乡,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永远怀想和抒写的题材。故乡是慈母,游子是娇儿,这中间仿佛存在一个俄底浦斯情结。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每要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明月寄托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的佛教情结表现为多个方面,他们不仅在生活上实践着佛家的清规戒律,过着淡泊名利的日子,而且热衷于和僧人们交往,其中也包括那些具有反佛思想的诗人。唐代诗人存在着这种浓厚佛教气息的原因,是社会与个人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诗人与佛教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唐诗走向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意象他,如高楼、明月、芳草等。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是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黄昏是诗人们借景生情的重要媒介,其内蕴丰富,并丰富了我国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纵观我国古诗词,诗人们总是运用黄昏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在我国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主要蕴含三类情感,即男女间的相思、游子们的思乡以及文人墨客的迟暮之叹。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狼作为特殊的意象,频频进入诗人诗歌创作之中。凭借众多诗人及其诗歌作品的影响,"凶残、贪婪、不仁"逐渐成为狼意象的基本内核,并凝聚成一个颠扑不破的稳定结构。唐诗中的狼意象对后代文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渗透到人们思想认识的方方面面。究其缘由,狼意象特定的文化内涵有其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唐代诗人独特的人文和宗教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这种本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愫的自然现象被诗人营造成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抒情意象,与中国传统的心理审美趋向相吻合,具有深邃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1.
李贺的咏马诗蕴含着诗人浓郁的“宝马”情结,诗中的“宝马”意象异彩纷呈,凝聚着诗人强烈的身世之感,流露出浓重的孤独情调,是诗人一生心志、理想、乃至生存状况的典型写照,也是诗人寂寞哀怨、困顿躁动灵魂的映射。  相似文献   

12.
"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唐诗中"镜"意象的频繁出现与唐代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其自身的流衍是密切相关的。唐诗中的"镜"意象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甚丰,留给后人一百多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诗人经常运用云月意象来表达自己常年漂泊、沦落他乡的凄苦的心境,又运用鹤泉意象营造清幽的环境来慰藉自己。通过对曹松诗歌意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这个封建时代的士子一生凄苦矛盾的心境,这对诗人的研究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马是杜甫诗歌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杜甫从“宝马英雄”和“骐骥不遇”的传统母题出发,运用中国传统文学特有的意象模式来抒写自己的英雄情结和“不遇情怀”。杜甫创作的各个阶段诗人心象与马意象存在内在联系。杜甫绘制的马意象图不仅是自己人生的缩影,而且是自身价值追寻的过程。尤其是“病马”、“老马”、“瘦马”等描写丰富了马意象的主题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是七贤的灵魂,也代表了七贤的精神,在魏晋文坛上可谓继往开来。他志在高远,不为世事所累,追求人生自由,喜欢直抒胸臆,在其不同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在嵇康诗歌中经常出现飞鸟的意象。深入探究诗人的这种飞鸟情结,可以发现,实际上这是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暗示,是诗人飞翔精神的表现,是诗人希望摆脱现实的苦闷,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声音     
《科技潮》2008,(10)
"中秋佳节,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对亲情的执着,对故乡的依恋。明月千里寄相思,让我们共赏明月,共盼团圆!""嫦娥一号"卫星从太空传回中秋祝福。"电脑里是种不出庄稼的。"袁隆平带研究生,首先一条就是要和他一起下田。  相似文献   

17.
在别人高喊拓宽题材、走向世界的时候,贾平凹另辟蹊径,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商州,创作了别具特色的商州系列散文。具体从山石和明月这两个贾平凹无限依恋、无限痴迷的意象,分析了他对祖国山川、对黄天后土的那份深深眷恋和酉严酉严痴情。这对我们品读、了解贾平凹的散文世界,特别是弥漫其间的那份浓浓的乡恋情结及发展轨迹,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泪具有深沉的情感包容性,泪表达的情感有悲、有怨、有愁、有喜。泪演绎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泪一旦被文人采撷于文学,成为意象,即具备了无声的动人魅力和情感渲染力,唐诗中的"泪"意象瑰丽奇异、多姿多彩,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研读唐诗,"泪"意象为数不少,有忧国泪、离别泪、相思泪,还有悲伤泪、喜极泪等,透过诗中的"泪"意象,可窥探出诗人爱国忧民、相思爱情、悲痛创伤等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9.
沈文欣 《今日科技》2014,(10):56-57
动漫衍生品是动漫产业众多环节当中最重要的盈利环节,而我国在动漫衍生品发展的道路上才刚起步。本文以《秦时明月》为例,分析其动漫衍生品营销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漫衍生品加快创新的对策建议,包括衍生品开发应与动漫制作同步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和加大维权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运用精神分析研究屈原的自杀问题,认为深藏于屈原的无意识中有一个死亡情结,彭咸是屈原心中的原始意象。屈原是政治迫害狂。屈原的自杀是有其人格弱点的,自恋、犹豫与对君的钟情使他成了又一个哈姆雷特。而最终,屈原的死亡情结使他成了永生的诗人,屈原的辞赋是生命体验的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