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当文山州、县两级新编志书结束时,旧志整理也传来喜讯,由文山师专组织整理的《开化府志》、《广南府志》点校(注)本于2004年出版发行,为文山州地方志事业锦上添花。披阅中,颇感校勘精,功夫深,价值高。现从两个方面将这一成果向志界同仁和关心热爱地方文化建设事业的人士  相似文献   

2.
嘉靖《南安府志》与万历《重修南安府志》是现仅存的两部明代所修的南安府志,由于流传甚少,对志书本身的研究比较缺失。这两部志书体例完备,内容丰富,是我们了解明中后期南安府的自然、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最原始、最详细、最完备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让文史界同仁翘首以待的史籍,《福建旧方志综录》不仅包括了福建历代所修各种通志(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及专志、杂志的志书志料书目,还对与志书有关的地名、人物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它是一部学术巨著,也是一座资料宝库,虽然该书存在一些不足,但仍不失为福建史志学的巨著、中国旧方志综录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明代嘉靖年间成书的《大理府志》是今天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现存的第一部地方志书,该志书的主要编纂者李元阳是明代大理地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但是,限于此部志书由于历史、战乱等原因,流传至今仅剩下残卷,后世的学人对于此部志书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整理。对志书一类的古籍进行研究和整理,版本的判断至关重要,但后世的史家、学人疏于对嘉靖《大理府志》的版本进行考究,同时对此部志书的流传等问题也是各执一词。主要对嘉靖《大理府志》的版本以及流传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认为嘉靖《大理府志》为孤本,刻本藏于今国家图书馆古籍部。  相似文献   

5.
《广南府志》整理连载(七)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志·科学技术志》(1990~2005年)作为一部志书,其体裁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为有效发挥图表作用,努力提高志书质量,编辑部在收集、筛选、编辑等各个环节中对图表进行规范化处理,达到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规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地方志载经籍,最早见周宋孝王《关东风俗传·坟籍志》,波流迁播。贵州方志诸如郭子章《黔记》、《贵阳府志》、《兴义府志》、《黎平府志》、《续遵义府志》都仿正史艺文志著录书目,条流派别,间述解题,以明原委,对方志艺文猥选诗文、滥登篇章的弊病,起了补弊纠偏的作用。而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以下简称《通志》)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正部居,严断限,明根据,省重复,书虽晚出,却颇得部次之法,学者置此一册,黔中文献大体包罗。惜著录多据旧有史志,未注明存佚,漏遗舛误之处亦复不少。即以地志类为例,其所收录为元代2部,明代45部,清代148部,附录民国10部,计215部,除黔人所修外省方志及著录有误者31部,实际只有184部。而我近年考订所得,则有近四百部,  相似文献   

8.
《广南府志》卷之三 兵防 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广南地控南交。边防尤宜亟讲。我朝圣圣相承,德威远播,外藩服化畏神,愚尝见保乐州致土同知之土目一缄,措词十分恭顺谦谨,非震摄声灵能如是耶?然兵制为有国者所不废,顾不忽诸?因并记前代兵制附列篇端。志“兵防”。  相似文献   

9.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字景卢,号野处,谥文敏)撰作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四百二十卷。何异于嘉定壬申(1212)所作《容斋随笔总序》最先记载了《夷坚志》全书的卷帙情况:“仆又尝风陈日华,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志之二,共四(按:原讹作三)百二十卷。”征之书簿,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的著录最为完备:“《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  相似文献   

10.
汉中虎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汉中地处秦岭巴山之间,历史上虎患频繁,文人多有咏叹,一些史料也屡有记载.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所编修的《汉中府志·物产》(卷二十二)在"兽之属"中,首列为"虎".该书"祥异"篇中记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洋县有二虎入文昌祠,众共毙之."洋县文昌祠在今洋县县城内,洋县中学西侧.西乡县明清时代虎患尤为频繁.《汉中府志·艺文》(卷二十六)中载有明代汉中知府崔应科所撰的《捕虎文》,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蕞尔西乡,尤处山蔽……虎豹成群……初掠牛羊于旷野,渐窥犬豕于樊落,底今益横,屡报残人.昏夜遇之者糜,白昼遇  相似文献   

11.
广南,在明代初置卫,后设知府控制土司,国初因之。相传先时止有夷人,风俗浑朴,畏土司如神明,无所谓命盗案牍也。道险多瘴,官斯土者皆住扎省垣,遥领衔名而已(《通志》载:明知府王道广廉静不扰。《明史》载:知府廖铉避瘴临安,印寄土司,后被窃,是知府履任者实鲜。)。本朝贤守令接踵,其实政伟绩皆有可纪,故特书其姓氏,以垂不朽。而督抚大宪有功于广南者,并记于简端,至前代文武员有勋绩者亦附焉。志“名宦”。  相似文献   

12.
二、宋元时期许光四首许光,字觉之。《始兴县志》、《英德县志》、《连州志》作许彦先,《南雄府志》误作许彦光。始兴人。天圣三年(1025)进士,累官殿中丞,迁广东转运(副)使。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载有“元祐(1086—1094年)间许觉之诗”;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又载其元祐二年(1087)知随州,均属误记。《南雄府志》、《始兴县志》都说许彦先素有文名,深明《易》学,尤工书法。《粤诗搜逸》载其诗八首。今据《广东通志》、《英德县志》、《连州志》及《方舆胜览》,录许光诗五首.  相似文献   

13.
南怀仁编撰的《新制灵台仪象志》共十六卷,其中卷1至4是关于仪器的制作、安装和使用的论述,卷5至14是各种天文表格,卷15、16卷是与仪器有关的各种示意图,即《新制灵台仪象志图》(《仪象图》)。探讨图与前4卷关于仪器论述的内容对应关系。《仪象图》中的117幅图大多来自西方文献。考证所有这些图的出处,给出对应西方著作中的原图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4.
舍人,清郑珍撰道光《遵义府志》,列为人物传之首,推为遵义地区文学鼻祖。《遵义府志》成书于道光二十年,二十一年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在府学宫创立汉三贤祠,郑珍作记,奉祀舍人、盛览、尹珍。在此以前,贵州无人称道舍人。现今探讨贵州文化源泉,依旧没有再早过于舍人的。郑氏的推重很有眼光,对地方史是一大的功绩。关于舍人情况,郑氏传文按语已甚博辨,只有少数地方尚未透彻,本文重加疏征。原始材料一见《隋书·经籍志》:“梁有汉键为文学《尔雅》三卷,亡”;一见《经典释文·叙录》注:“犍为郡文学卒史臣舍人,汉武帝时待诏”。  相似文献   

15.
林晓霞 《广东科技》2016,(14):69-71
正广东省第二部科技史志——《广东省志(1979~2000)·科学技术卷》于2014年8月由北京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编修历时12年,是《广东省志(1979~2000)》其中一卷,是具有广东特色的、记述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重要载体。作为全国唯一入选该规划的地方志书,《广东省志(1979~2000)》于2014年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广  相似文献   

16.
古代交趾(今越南承天以北诸省)境内的经济状况如何?有那些重要物产?古今史家论及不多,史籍记载甚少,今辑《安南志原》(河内发行)有关记述,将散见各书的资料缀合整理,并略加考释如下: 一、矿产类金:《陈书·阮卓传》云:“交趾通日南、象郡,多金……之产,前后使者皆致之。”《安南志略》记载:其黄金,则产于富良、广源等州。按:当时各府、州、县所报,“太原府(地括今太原省、北(氵件)省和高平省的西半部)属金穴十七处,富良县(在今太原市北,今县同)则无。谅山府(地括今谅山省及北江省山洞县)属金穴四处,广源州(地括今高平省广渊、  相似文献   

17.
今贵州境内,在晋代曾有平夷郡建置。历代编修的方志中,与之有建置沿革关系的一些府志、县志,对其置废时间,均有所记述。1996年12月初,有幸获新编《安顺市志》和《大方县志》,捧读其《建置》部分,两志对平夷郡建置时间的记述不一致。再与清代《遵义府志》、民国《桐梓县志》和新编《黔西县志》、《遵义县志》相互印证,各志对平夷郡置废时间及其领属范围的记述,亦相互矛盾。现列简表如下:以上六志所载,晋代平夷部的建置时间,多取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唯《安顺市志》取西晋憋帝建兴元年(引3年)。经查有关史籍核对,各志来…  相似文献   

18.
《滇南矿厂图略》是清代一部重要的矿业著作,其中的分府舆图包含大量的矿厂信息,在矿业史上和地图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该书舆图中的矿厂名称与正文"厂地"内容不尽相同,舆图中存在某些错误书面题名的绘辑者徐金生并未绘辑该书舆图。从政区地名、矿厂、避讳等角度考察,并和清代云南其他志书比较,揭示了《滇南矿厂图略》分府图来源于一度被视为"佚书"的清代云南重要民族图册《伯麟图说》。  相似文献   

19.
《滇南矿厂图略》是清代一部重要的矿业著作,其中的分府舆图包含大量的矿厂信息,在矿业史上和地图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该书舆图中的矿厂名称与正文"厂地"内容不尽相同,舆图中存在某些错误书面题名的绘辑者徐金生并未绘辑该书舆图。从政区地名、矿厂、避讳等角度考察,并和清代云南其他志书比较,揭示了《滇南矿厂图略》分府图来源于一度被视为"佚书"的清代云南重要民族图册《伯麟图说》。  相似文献   

20.
东山书院、中山书院是清代温州府两所著名的书院,对温州旧文化的传布曾起过重要作用。然时至今日,书院遗址,均久已湮没,人们对它的历史情况已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了。本文拟据所见地方文献,对东山、中山两个书院的历史情况,略加辑录考证,以存其梗概。一、沿革东山书院宋皇祐间(1049—1053)永嘉王景山开祖设塾讲学于此。《嘉靖温州府志》卷一:“东山书院在华盖山南。”《万历温州府志》卷三:“东山书院在华盖山上,宋王儒志先生讲学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