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今日科技》2004,(5):50-50
“科教兴国”、“科技强省”、“科技兴企”、“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这一系列的口号显示着科技在社会企业中的作用是如此的重大。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要走出国门,通过科技提升产品质量和形象是必须之道。在国门敞开之际,国内的传统产业是否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做到国际品位的富含科技内质的品质与形象结合体?是否真正意识到产品科技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利弊得失、机遇及危机?在举国的沸沸洋洋的“注重科技”的宣传中,企业和企业家们是否真正将“科技”放在心里,思在脑里,落到实处,将“科技”二字真正融入到“产品”,使自己的产品成为无论在国内国际的任何同类产品面前都可以站得直立而无畏?  相似文献   

2.
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提高企业内部协调运转效能,确保会计监督职能发挥而建立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会计控制制度并不是企业各项财务制度的简单汇总,而是由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个控制点集合而成的有机系统.笔者就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全国各地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要有计划的大规模退出很多领域。由谁来填补这个空间?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业应该是大有可为。可以说,中国民营经济迎来了自己发展史上最有希望的新阶段。”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大当家”的中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问,九十年代后期最重要的管理主题是什么?回答是“知识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发展逐渐从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  相似文献   

5.
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是技术创新。企业的目标是要追逐高额的利润,而高额的利润必须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高效率的生产技术。要做到这点,企业必须自己从事研究开发,以技术创新来取得众多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权,以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6.
无限的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无穷的商机,网站做为信息时代网上营销的一种必要的手段,用来发布信息、供人浏览、查询,为企业开拓网上空间带来了无限的机会。那么,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网站,把握网上商机?⒈申请域名Internet上的每个主机都必须拥有一个地址,而且地址不允许重复。就好像一个人在打电话前必须知道对方号码一样,由于数字地址比较难记,因此往往用一个文字地址来代替,这就是我们提到过的域名。正象日常生活中,谁也不用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来代表自己,而使用自己的姓名来代表自己一样。域名在Internet网上已被誉为“企业的网…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在企业文化上要体现着自己积极和完善的一面,企业现阶段的价值方向必须体现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在规范企业自己行为的同时,也积极地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效益。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个新的视角探讨企业的社会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之一,IC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强劲而有力。但面对“技术”与“专利”这对“孪生兄弟”,企业的关注度应该公正而均匀,毕竟因“专利”问题惹出的诸多“是是非非”让人们记忆太深刻了!那么,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IC企业们应该怎样部署自己的专利战略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用木桶原理来比喻企业运营资源,即一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它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一个企业经营的成果也往往取决于企业自身最短的那一部分要素和资源。而作为咨询业的从业人员,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企业找到并修补好短缺的那块“板”,以使企业这只“木桶”能盛更多的水。然而,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一些企业主在寻求“外脑”帮助之前,自己的头脑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一下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到底我们现在缺什么?我接触了很多企业以后,我们把中国的制造业和外国的制造业企业做了对比,我觉得缺了三个:战略、创新、文化。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方向,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根基。为什么讲战略现在是我们制造业企业很重要的问题呢?因为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变革非常快,市场逐渐规范,我们现在的企业主要是靠暂时的优势,而不是靠战略的优势。现在企业要靠自己的真本事了,市场的竞争又都规范了,这个时候一个企业的正确的战略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所以很多领导就特别重视自己公司的战…  相似文献   

11.
黄卉 《华东科技》2006,(6):18-19
“36条”里,“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再一次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36条”能否真正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动力?而企业又能从“36条”里获取哪些方面的实惠?这些政策的实施又能否顺利实施?“36条”带给企业高涨的热情,而一系列的疑问和期盼又体现出企业对“36条”的关注。让我们来听听企业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王润秋 《科技智囊》2012,(12):I0012-I0014
目前,中央企业正在为“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努力,这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中央企业之外的许多中国大企业,也把“做强做优”、“世界一流”作为自己的远大奋斗目标,所以,今天我想发言的主题是“培育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急需培育建设一流的管理咨询队伍”。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3月举行的“2001年中国十大软件领军人物”颁奖典礼上,王文京说“我们一定会在3-5年内赶超印度软件。”作为软件业的领军人物,王文京不太愿意宣传个人,而希望宣传企业。王文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记者问“你的个性是不是影响了用友的企业性格?”他说“可能多少有一些影响,但我们强调集体,不强调个人。”  相似文献   

14.
程泽兰 《工程与建设》2006,20(Z1):585-586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信念、精神上的升华和凝结,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经营上能创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把企业文化已经作为当今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的文化体制有利于这种集合,对企业的发展起核心作用,有利于凝聚力与竞争力的形成.任何企业要赢得企业战略上的优势,占领文化制高点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吴乔 《科技智囊》2001,(8):94-97
市场中似乎蕴藏着数不清的发财机会,但是靠自己的努力还是靠投机却大有分别。在尚不成熟和完善的市场环境中,侵犯商业秘密的纠纷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人们常常看到的技术人员跳槽,带走了研究成果而与原来的企业对簿公堂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开放与竞争的市场中,保护商业秘密也就是保护企业的“饭碗”,作为企业主的你,是否意识到了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你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吗?  相似文献   

16.
工程建设市场一向是“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特别随着中国加入WTO,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吸引众多的国外承包商参与竞争,这无疑将会加剧市场竞争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建筑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而企业要有所创新,管理信息化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制造型企业如何进行ERP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着对信息化的主观认识,找了很多家信息化厂商(提供信息化产品的软件公司或者软件集成公司),希望经过简单的对比选择一家适合自己企业的软件产品武装自己的企业,这是国内许多制造型企业在选择ERP产品时一贯的做法。他们甚至不问这个厂商所经营的信息化产品是面向哪个行业和领域。仿佛每个产品都适合又都不适合自己的企业。 企业进行ERP选型时首先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企业的状况是否适合上ERP系统?企业信息化负责人了解ERP吗?他们了解ERP厂商了解咨询公司吗?  相似文献   

18.
何谓集合概念?逻辑界一般认为,集合概念是以事物(或称“思维对象”)的集合体(或称“整体”、“群体”)作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并且认为,构成集合体的个别事物不必然具有集合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但由于我们用二分法把概念划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同时又用二分法把概念划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而且这两种划分都是以概念的外延情况为依据的,以概念的外延是否为集合体为标准把概念分为集合的和非集合的;以概念的外延是一个对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像“西门子”、“三菱”、“杜邦”、“大宇”等等这样世界著名的企业吗? 很遗憾,现在还没有。但是,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会有。说这话的根据是,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已涌现出一批经受了市场竞争考验、实力强大、开始走向国际的企业,而且,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至今已在一百家大型企业兴建了技术中心。 有没有国际著名企业的标志,不仅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水平、经济实力和产品品牌上,而且还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即最根本的竞争力上。而大企业兴建国际通行的技术中心,正是确保这一根本竞争力的关键性工作。 三年前,朱镕基副总理要求“企业集团建立自己的科研中心或技术中心”。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进一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将是知识的而不仅是有形资产的集合。竞争的焦点将是拥有知识产权的多少而不是固定资产的多少。未来世纪的经济将主要靠知识的投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统计表明,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