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比较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累积复发率、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组1、2、3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0%、54.4%、24.2%,阴性组相应的分别为84.3%、77.8%、56.1%。与阴性组相比,p53蛋白阳性组有较高的术前AFP浓度(P=0.005)、有较大的肿瘤最大直径(P=0.042)、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者多见(P=0.023)。结论 p53蛋白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郭振亚 《甘肃科技》1999,15(6):30-30
目前,结肠癌根治术后病人5年生存率仅10%,致死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肝转移。笔者体会,大肠癌术后早期采用中剂量小容积5-Fu1g加灭蒸馏水500ml,腹腔灌注化疗(IPC)防止区域性复发和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是一个重要措施。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结肠癌病人,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53岁,病程最长34个月,最短5个月。其中盲肠癌5例,外结肠癌1例,结肠肝区癌4例,降结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14例。19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7例行姑息性切除术。2化疗方法术后9-12天进行腹腔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分析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8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发癌55例,含肿瘤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I期和Ⅱ期37例,Ⅲ期和Ⅳ期18例,另复发癌26例.随访时间3~72个月,分析24项可能与术后生存期有关的因素,探讨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81例患者治疗后1、2、3、5年累计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1%、63.5%、52.3%、43.1%,1、2、3、5年累计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0.7%、37.2%、24.0%、12.0%.分析与患者生存可能相关的24项因素,其中14项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基础疾病、肝癌类型、UI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Child-Pugh分级、病灶个数、病灶跨多段、瘤体大小、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术后AFP水平、消融状态、肿瘤进展性、肿瘤进展时间.首发癌Ⅰ期和Ⅱ期患者治疗后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94.1%、90.6%、78.8%、67.1%,Ⅲ期和Ⅳ期1、2年生存率分别是60.0%、2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8.349,P=0.000);复发癌1、2、3、5年生存率分别是84.0%、49.0%、32.7%、0.0%,与首发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193,P=0.041),与UICC分期Ⅲ期和Ⅳ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有组织学类型、Child-Pugh分级、病灶跨多段、术后AFP水平及肿瘤进展时间.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生存预后的因素有:(1)肿瘤因素:组织学类型、瘤体是否跨多段生长;(2)患者及其他因素:Child-Pugh分级、术后AFP水平及术后肿瘤进展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育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62例,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者70例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者9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妊娠率为83.7%(77/92),复发率为17.4%(16/92);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84.3%(59/70),复发率为15.7%(11/70).两组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 3,0.080 5,P=0.919 3,0.776 6).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产次、肌瘤数目、肌瘤大小以及肌瘤分型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BMI、肌瘤数目以及术前产次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不能显著改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分析青年与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49例青年和98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食管癌占同期食管癌的6.55%,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肿瘤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病理分期、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0%和2.0%,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青年人食管癌肿瘤病期偏晚,手术切除率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优于中老年组,两者在生存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9年2月~2004年5月本人所在医院接收36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20例,患侧腺体部分切除术8例,患侧腺体次全切除术5例,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3例。首次手术后的病理类型:乳头状癌32例,滤泡状腺癌3例,髓样癌1例。根据外院手术治疗资料及我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结果,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再次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6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清扫术27例,患侧复发病灶切除术2例,对侧甲状腺切除+对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癌残留的18例(54.5%),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癌20例(71.4%)。随访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次手术是必要的。强调术中快速冰冻病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常规应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回顾研究本中心18例肾病末期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采用甲状旁腺全部切除术并前臂多区域多点自体移植的疗效性与安全性。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18例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因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的肾病末期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术并前臂多区域多点移植术,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第1、7、15、30天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钙离子、血清磷离子、碱性磷酸酶变化;对比术前、术后第30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β注射液的周用量变化;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第90d骨密度变化以及患者术前、术后皮肤表面瘙痒、骨骼疼痛等临床表现的变化。术后第1、7、15、30天甲状腺激素水平、血清磷离子、血清钙离子水平较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7、15天血清碱性磷酸酶较术前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30天,血清碱性磷酸酶较术前相比,下降明显,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第30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术前相比,升高明显,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30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β注射液周用量较术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90天骨密度较术前相比,骨钙沉积明显,骨密度显著升高,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患者骨骼疼痛、皮肤表面瘙痒等临床症状较手术前得到明显临床症状缓解。甲状旁腺全切术并前臂多区域多点移植术在治疗肾病末期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中有重要作用,手术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少,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2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l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5.4%,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73.7%,2-5年复发转移率21.%,5年后复发转移率4.4%;单一复发转移占83.2%,多部位复发转移占16.8%。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原发灶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分型、癌细胞浸润深度、辅助化疗、术后病理、TNM分期有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N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大部分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转移为主;肿瘤大小、1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应用内镜多隧道黏膜下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并观察癌变前的特征.方法: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5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评价病灶平均直径、病灶周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手术切除后标本病理结果等临床数据,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应用ESTD治疗有15例患者病灶切除率达到100%,根治性切除率86.7%,对于大面积食管早癌的治疗,相比于报道的ESD中整块切除率与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2%、70%,ESTD中整块切除率与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100%、81.8%,术后对患者随访恢复状况良好,复发率为1.72%.结论:应用ESTD治疗食管癌早期患者,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孔雀石绿在哺乳动物体内蓄积后对其肝脏的影响进行研究.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孔雀石绿5、10、20 mg/(kg.d)组,灌胃,正常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30 d后,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肝细胞钙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孔雀石绿组小鼠血清中ALT、AST、AKP活性有所升高、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肝细胞钙离子(Ca2+)质量浓度升高,且随着孔雀石绿量的加大,损伤程度增加.结果显示孔雀石绿在小鼠体内累积后可以通过影响肝细胞内酶活性、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肝细胞内钙离子质量浓度的改变而导致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非那根液治疗肛周湿疹临床效果。方法将肛门湿疹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复方非那根液治疗)51例和对照组(用皮炎平治疗)49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87.8%,两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非那根液治疗肛门湿疹有明显效果及良好的远期疗效,可作为常规外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ISS)-血浆置换(PE)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内科综合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PE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NH3)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好转率68.42%,对照组36.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早、中期治疗效果更好,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作用.方法62例咳嗽患儿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组均采用布地萘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3.33%,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发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凯博 《科技信息》2012,(15):450-451,435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后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本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0年6月择期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共50例.术前无贫血及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史。人工关节为Zimmer或者Stryker公司产品。试验组25人.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器为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XH-1000型)或StrykerInstruments(美国)生产的自体血液回收器(型号规格是CBC).对照组使用负压引流盒。收集两组患者术前、输血前(未输血患者为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术后两组患者根据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压、脉搏、尿量、口唇及眼睑粘膜颜色等情况决定是否输异体血,并对上述数据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异体输血为4例.试验组异体输血总量为18IU:对照组为11例.总量为34IU。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问术后输血前(未输血患者术后4—6小时)和术后48小时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机、血小板、血沉、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术后引流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临床用血与血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自体引流血回输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的医疗技术.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异体输血.但可以保证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基本用血需求。其具有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减少异体输血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等优点.使其在临床上得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关节初次行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是安全的.但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经颅脑CT证实的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有良好效果,其中基本治愈13例(36.2%)。显著进步14例(38.8%),进步6例(16.7%),总有效率91.7%。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Urn)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36例和放疗后坏死患者24例,均接受常规MR[检查和DWI检查,分析DWI表现,并对两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比较。结果放疗后复发组在DWI多表现为高信号,而放疗后坏死组多表现为低信号;放疗后复发组和坏死组ADC平均值分别为(0.87±0.13)×10^-3mm^2/s和(1.12±0.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P〈0.001)。结论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璃体积血19眼(39.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VI期8眼(16.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眼(16.7%)。分别观察缝合组和未缝合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d、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d、7d、1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70.12±7.86 min;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术中2眼套管滑脱,5眼结膜下轻微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将其应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3次/d,30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与心脏超声多普勒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后治疗组较观察组明显增加,自身对照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