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2例,术后随访虹膜新生血管、眼压、滤过泡、视力变化.结果:术后部分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术后眼压平均值(17.30±2.75)mmHg,功能性滤过泡10例,视力未见提高.结论: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5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5.65%。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61%(χ^2=9.94,p=0.00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71.74%(χ^2=9.95,P=0.002)。结论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5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5.65%。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61%(2χ=9.94,P=0.00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71.74%(2χ=9.95,P=0.002)。结论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23例(27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0 4mg/ml的丝裂霉素C ,联合前房穿刺 ,外置巩膜瓣可拆除缝合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23例中功能滤过泡达100%,术后6mo眼压稳定 ,术后仅1例发生Ⅱ级浅前房。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提高了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 ,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09年8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21例(29眼)行UBM检查,观察滤过泡、滤过道及前房情况。结果:29眼中滤过泡四周为光滑的强回声带8眼;滤过泡未见,滤过道外口未见,结膜下组织强回声6眼;巩膜瓣下强回声9眼;滤过道内口阻塞物回声,滤过泡低平3眼;滤过泡低平,前房浅,晶状体推压虹膜阻塞滤过道3眼。结论:UBM为观察滤过泡、滤过道及前房情况提供一种全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256例青光眼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眼发生浅前房41眼,发生率为16.02%,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到6 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29眼,结膜瓣渗漏6眼,脉络膜脱离4只眼,恶性青光眼2眼,手术治疗4眼,其余37眼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大多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眼用内窥镜引导睫状体光凝术(EC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26例(36只眼),所有患者均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眼用注射液,注药后3~7 d内再行眼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术后进行1~6个月随访,观察包括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和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等情况.结果:26例患者(36只眼)中30只眼手术完全成功,3只眼为条件成功,3只眼为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1.67%.治疗前患者眼压平均值是(42.49±2.36)mmHg,经过治疗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其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周(20.14±5.88)mmHg、1个月(18.81±6.14)mmHg、3个月(18.45±6.05)mmHg、6个月(17.60±6.23)mmHg.治疗之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测量的眼压值同治疗前眼压值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少量前房积血、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及渗出性脉络膜脱离是ECP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均能恢复.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内窥镜引导行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不同方式球结膜瓣(即以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和以穹隆部为基底球结膜瓣)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1月-2007年6月随机选择了80例106眼适合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或以穹隆部为基底球结膜瓣完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问观察6个月以上,对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例术后从四个方面(即结膜瓣愈合情况、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眼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结论只要适合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病例,可根据病例情况及术者的习惯两种不同方式的球结膜瓣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8例20只眼,单纯白内障手术3只眼,白内障手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7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0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7只眼)。一期植人人工晶体17只眼。结果术后16只眼眼压正常,占80%,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0.3者占7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发作时房角是否开放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提高视力及控制眼压。持续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是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强调膨胀期前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不同方式球结膜瓣(即以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和以穹隆部为基底球结膜瓣)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从2005年1月~2007年6月随机选择了80例106眼适合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或以穹隆部为基底球结膜瓣完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问观察6个月以上,对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从四个方面(即结膜瓣愈合情况、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眼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只要适合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病例,可根据病例情况及术者的习惯两种不同方式的球结膜瓣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是降低眼压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其疗效可能随时间延长而减弱。文献报道,随访3—8个月,成功率为55%—99%,随访5年成功率则为50%。为了评价氩激光小梁成形术的远期效果,本文作者对1981—1982年期间所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的33例(43只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为期2—4年的追踪观察。判断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是否成功的标准是:患者术后在无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21mmHg,青光眼杯和视野缺损无进展。作者发现17只眼治疗成功,成功率为39%。术后1个月15只眼失败,其中7只眼因药物不能控制眼压而行小梁切除术,这提示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可能损伤小梁,使一些患眼眼压  相似文献   

12.
宋学英 《甘肃科技》2003,19(10):137-13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拆式缝线及术后滤泡按摩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青光眼72例(81只眼)行小梁切除术,采用可拆式缝线及术后滤泡按摩的措施。结论:术后按摩减少了结膜下疲痕形成及引流道阻塞;可拆除巩膜缝线对术后前房形成,调整眼压具有灵活保障的作用。此二项措施配合使房水流通、眼压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梁切除术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例26眼,按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步骤作约6 mm×5 mm大小1/3厚板层巩膜瓣,于巩膜瓣下切除4 mm×2 mm大小小梁组织,其巩膜条鼻侧或颞侧一端成游离状,用虹膜恢复将巩膜条反转送往前房,视病情决定是否作虹膜根切,如有严重虹膜后粘连作虹膜根切,根切前先电烙切除部分的虹膜以免发生出血.间断缝合巩膜瓣2针,缝合球结膜瓣2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 mg.结果:随访18例22眼,视力增加13眼;眼压:术前平均(7.73±0.35)kPa,术后平均(2.53±0.47)kPa,明显下降.疼痛:术后疼痛全部消失.治疗后新生管情况:16眼虹膜无变化,6眼略增加,但无眼压增高及疼痛.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较好,视力增加,疼痛全部消失,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应用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20例,其中18例得到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有15例(83.33%)证实为小梁组织。在20例28眼的疗效中,有26眼(93.00%)控制了眼压(25mmHg以下)。术前有视力者21眼中,术后出院时保持术前视力者12眼占57.14%,较术前提高者有7眼,占33.33%,有效率达90.47%,下降者2眼,占9.53%。其效果与小梁切除术相近似,但小梁咬切术,设备要求简单、易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5只眼)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所有病例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缓和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65、11.438、16.927、7.685、13.311,P<0.05);但9眼在随访第6个月时眼压再次升高,联合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后,3眼眼压降至小于25 mmHg,6眼眼压仍大于25 mmHg再次接受UCP,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房水闪辉值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1周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接近正常.术后第1周,31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退缩,但第6个月有4眼(眼弓蛔虫病继发视网膜脱离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虹膜再次出现新生血管,接受第2次抗VEGF治疗.睫状体呈皱缩趋势,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第1个月体积减小约5%,随后变化稳定.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水肿(24眼,发生率66.7%)、前房积血(5眼,发生率13.9%)和前葡萄膜炎(13眼,发生率36.1%),所有患者无眼内炎、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眼球萎缩等.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UCP降眼压效果可靠并可反复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优选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50例64眼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组。结果术后两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6.6%和93.3%,在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相比较视力,视野相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取得满意的效果;小梁切除术后,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可以提高晚期青光眼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对住院178眼能药物控制眼压在21mmHg以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内平均眼压为12mmHg,比术前平均眼压48mmHg有明显下降;术后视力:<0.1者16眼占9%,0.1~0.2者18眼占10%,0.3~0.4者59眼占33%,0.5以上者85眼占48%,比术前视力有明显的提高.研究显示: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治愈房角关闭早期青光眼或可缓解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随机选择了276例300只青光眼患者,就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浅前房发生率14.33%.浅前房形成的原因有滤过作用过强18只眼(41.86%),脉络膜脱离15只眼(34.88%),房水渗漏9只眼(20.93%),恶性青光眼1只跟(2.33%).结论:滤过作用过强和脉络膜脱离是浅前房形成的主要原因.浅前房不能完全预防。但可减少其发生,最重要的一步是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是否形成,前房如果未形成,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作用。将本院收治的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8例)与治疗组(n=48例),分别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裸眼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P0.05),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对照组的27.08%相比较低(P0.05)。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裸眼视力大大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眼压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