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学术界对技术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争议现象,运用演化博弈的非对称复制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变迁过程可能出现非效率技术"锁定",也可能出现非效率技术被更有效率的技术取代;最终哪个技术取得优势地位,受初始状态、策略的集体改变、技术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演化的结果具有复杂和不确定性,路径依赖和非路径依赖都可能存在,而且路径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破解.  相似文献   

2.
武庆圆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9):1689-1698
本研究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领域为分析内容,结合方差分析、动态网络分析及相关软件,从动态、多维关系视角和宏观、微观层面全面揭示了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态势。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领域均随时间不断演化与更迭。但技术创新主体比技术创新领域的变化更为剧烈和频繁,技术创新领域呈现出稳中有变的趋势,且领域之间融合态势不断加强。研究表明,了解技术创新领域的演进路径,可提高相关组织、机构的竞争效率,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高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与产业系统的协同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系统演化的途径 ,以及产业系统演进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 ,探讨了二者的协同演化机制与过程 ,指出这一过程具有多态均衡、随机集群等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同时伴随着技术的演进与市场的扩散。当前,学术界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演化模式的探讨主要是基于技术、市场、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缺乏对技术来源的深入分析。由于颠覆性技术来源的多样性、初始目标市场的差异性,因而不遵循统一的演化路径。从技术创新的来源出发,将颠覆性技术分为创新突破型、集成重组型和跨界应用型3种类型,通过3类颠覆性技术和初始目标市场的不同组合,总结了多种颠覆性技术演化模式,以期为颠覆性技术的分类识别、颠覆性技术培育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针对跨管理域服务协同过程所面临的不可控制障碍,该文革新社会依赖表示理论以支持协同状态的变迁和过程演化。提出开发基于社会依赖演化网(SDEN)的协同过程调控框架,由社会依赖规范构成的SDEN、协同过程自管理机制驱动的执行规范的理性Agents和社会承诺、承诺监管、信誉管理机制构成的社区协同监管体系3项技术组成。实验结果证明,该框架技术和方法可以主动检测并应对协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节点失效、服务超时、服务中断、支付违约等服务异常情况,使跨管理域协同过程变得可预测、可控和可信。  相似文献   

6.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小世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不仅仅在于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而且在于强调各创新主体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将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引入技术创新领域,在对比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特征与小世界网络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集聚系数和特征路径长度等小世界网络特征,并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微服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系统集成和网络化业务协同提供了技术支持,软件服务系统中的流程需要不断演化以适应业务变化的需求,而现有的研究多从单一维度评估服务流程演化的影响.提出包括流程层和服务层在内的服务系统双层依赖关系模型DoubleDM,从服务演化和流程演化两个方面分析服务系统演化问题.针对服务层演化,基于服务间的依赖关系分析服务变更的影响范围,给出了服务依赖关系表达、依赖关系演化影响范围及求解和相应算法;针对流程演化的不同类型,给出了流程依赖基础上的流程化简处理步骤和算法.最后给出了微服务系统中流程演化的实现逻辑,并以微服务系统处理供应链销售流程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最近走访了科技部技术前瞻研究组项目执行组组长程家瑜,他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技术前瞻报告》。课题组上千名专家近三年来深入分析了未来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对科技的需求,系统调查了信息、生物、新材料三大领域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课题组认为,未来10年我国在这三大领域最有可能的科学突破与技术突破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信息、生物、新材料是21世纪前30年发展最快、最热门的三大领域,它们集结了当今世界最强势的研究力量。但在这些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中,我国许多核心技术仍依赖追踪、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从更宽的视野来看,不仅仅是这三个领域的发展需要高扬“自主创新”的信心与勇气。实际上,整个中国科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对外要适应国际科技竞争的紧迫形势,对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战略性需求。而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外溢的结果,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外溢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合现实分析了国际大循环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循环中技术进步的机制,发现单纯依赖技术引进无法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研究了“双循环”新格局下技术创新和技术外溢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需要积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应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努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不断流向自主技术创新领域,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从序列到演化方法是天体演化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天体演化学领域研究天体演化问题,而且可以移植、推广到地质演化学、生物进化论等领域研究地质演化、生物进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适合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二次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在技术、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所以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本文力图通过对二次创新的定义、进化过程、进化阶段和动态移动过程的论述 ,帮助企业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创新的理论 ,以期搞好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技术创新扩散的空间展开模式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动力以及维度,通过对技术创新空间扩散过程与扩散环境间的互动演进过程,阐述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并提出了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形式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以知识的生产者、扩散者和应用者为主要分析维度,结合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结构,阐明了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演进机制,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进历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产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技术改良和技术革命这两条线索来揭示图书馆技术创新的演化过程,以期对今后图书馆的技术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创新生态向创新生态系统的演进,指出科技创新治理由此勃兴。从创新生态系统3个主要特征出发,指出技术、组织和机制是影响科技创新治理效能的3个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提出要增强使能技术、进化型组织、政策企业家在中国科技创新治理过程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6.
将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一项投资项目,根据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实际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收益。界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转换成本和转换收益的内涵,从而准确地度量技术创新评价中的增量投资和增量效益,并利用线性模拟方法,计算技术创新所产生的转换收益。以企业技术创新的转换成本和转换收益为评价对象,利用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评价指标,具体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可行性及其经济效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对工业环境效率与科技创新综合指数进行了评价;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测算了科技创新对工业环境效率边际效应;基于最佳拟合优度回归分析方法,就科技创新与工业环境效率间演化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工业环境效率、科技创新指数分别由2005年的47.17、43.63跃升至2016年的71.28、83.63;(2)科技创新对工业环境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其边际弹性系数为0.0051,而产业结构是工业环境效率的短板制约因素,其边际弹性系数为-0.0014;(3)科技创新与工业环境效率之间符合正向指数函数演化规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工业环境效率。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从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降低产业结构调整的负向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着力挖掘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及其管理的复杂性来源及特点,以准确反映其创新本质和规律。基于系统研究的视角,运用协同理论确立了资源获取与控制能力、动态整合能力和创新实现能力作为支配役使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演化和发展的序参量,从而为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更高级的有序阶段,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基于组织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创造性破坏,会产生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不同的效应导致不同的路径。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只有在适当的组织结构下才会有创新的激励,这种组织并不是可以随意创设的,是自发演进的结果。技术创新会面临使用先进技术与本国优势资源、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的两难选择。技术创新究竟会导致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关键是能否建立一个有利于选择适用技术和对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进行激励的机制,这些结果的出现无不依赖于政府的耦合作用。技术创新对于经济转型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