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功能的关系 ,尤其是与左室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超声心动图观察6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脉压大小将患者分为 :①A组 :平均脉压>40mmHg;②B组 :平均脉压≤40mmHg。结果 :脉压与A/E比值、年龄呈明显正相关(P<0 05,P<0 01)。A组血清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B组(P<0 05、0 01、0 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主要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老年带状疱疹119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近6年在我科住院诊断带状疱疹病历212例,依年龄不同分成老年组(119例)、中青年组(9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在发病率、皮疹好发部位、皮疹特点、病程、神经痛、后遗神经痛及误诊情况等方面的各自特点。结果: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皮疹面积更大,程度更严重,几乎所有老年人均伴有严重的神经痛,且神经痛开始时间早于皮疹出现,而消失时间明显滞后于皮疹消退。病程长容易误诊。结论: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表现与中青年患者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殊表现,应根据其特点尽快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和中年高血压病患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病例285例,统计分析老年和中年组各类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别。结果:老年组与中年组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有差别。老年组心房纤颤发生率较高,室性早搏发生率相对较低,而中年组室性早搏发生率较高。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合并心律失常以心房纤颤最常见;中年高血压病患合并心律失常则以室早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探究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效果。选取在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接受就诊的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进行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降压药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血压值、及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经心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值、焦虑及抑郁测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予以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压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1.1组别 老年组≥60岁,201例。中青年组20~59岁,905例,1.2性别与年龄 老年组男性191例,女性10例。中青年组男性667例,女性238例。1.3病史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复治病人分别为136和230例,其比率分别为67.66%和25.4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1.4症状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体检发现分别为1例和19例。症状比较如表1。1.5类型与X线表现见比较表2。1.6痰涂片阳性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分别为38例和134例。比率分别为18.91%和14.81%。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段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附属医院呼吸科344例加重住院的哮喘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4岁)和老年组(大于65岁),对发作诱因、发作严重程度、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哮喘78例,中年组156例,老年组110例。中、老年组发作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与青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应用方面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哮喘发作轻中度无年龄差别(P>0.05),重度、危重发作中老年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各年龄段发作诱因均以呼吸道感染和花粉及刺激性气体为主要诱因,中老年组中度以上发作增多,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增加,老年组重症病例多,常合并基础疾病,易发生并发症,治疗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45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及其他颅内疾病患者。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动脉异常作为反映颅内动脉病变的指标,观察年龄、高血压病程、血脂代谢和血尿酸水平对颅内动脉病变的影响。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总颅内动脉异常率和血速增快率(20 14%,13 5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3 34%,7 48%,各P<0 001),而两组间血速减慢率无差别。老年组各单一动脉异常率均较非老年组高,其中大脑中动脉、椎动脉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5)。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总颅内动脉异常率及颈内动脉系各动脉异常率明显增加(各P<0 01),但椎基底动脉系各动脉异常率增加不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脂(OR3 398,95%CI:1 211-7 831)、高血压病程(OR1 671,95%CI:1 063-3 327)、年龄(OR1 235,95%CI:1 023-1 640)和高血压病人颅内动脉异常密切相关(各P<0 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程和甘油三脂是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麻醉恢复室(PACU)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准确评估全麻术后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对麻醉恢复室接收的1680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并根据不同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成人组及老年组,统计分析各组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全麻术后患者恢复期发生各种并发症总发生率17.9%,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主,其中老年患者为276例(69.6%),成年患者为1174例(5.1%),小儿患者为230例(20.9%)。不同年龄患者全麻醉术后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和小儿组(P0.05)。老年和小儿是PACU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宜延长其PACU的观察时间,并对不同的个体制定个性化的复苏和护理方案,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9.
暨南大学教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暨南大学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方法:利用年度体检的机会,对高校人群进行一般情况及病史的问卷调查及全面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腰围,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并将结果进行了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比较。结果: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2.5%,男多于女,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青年组较低,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及中年组,随年龄上升明显(P<0.01);在该组代谢综合征人群中,高体重指数检出率为最高,其次为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无任何一项异常者,男女合计在青年组约72%,中年组约50%,老年组约30%,多项异常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广州高校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与北京及上海相近,男多于女,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明显。中年人群约半数以上、老年人群约七成出现不同程度代谢异常,提示这2组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6例UC患者,根据患者年龄进行分组,年龄≥60岁为老年组(40例),年龄60岁为非老年组(86例);统计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药物治疗与临床疗效。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病变范围远端型比例升高[77.5%(31/40)vs.51.2%(44/86)]、病变轻度比例较高[52.5%(21/40)vs.26.7%(23/86)],且血小板计数超过正常水平上限比例增高[75.0%(30/40)vs.27.9%(24/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使用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C老年患者的病变范围较局限、疾病程度较轻、血小板升高明显,但年龄对于疗效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拟行下腹手术的择期成年和老年患者40例,ASAI-II级,根据年龄分成两组,老年组(L组)和成人组(C组) 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 麻醉后均观察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镇痛和肌松效果 记录围术期MAP、HR、RR及SpO2的变化及辅助用药 术后随访有无头痛等副作用 结果:两组间感觉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血压、心率、SpO2的变化及麻醉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病人选择小剂量腰麻药物如布比卡因5mg实施CSEA,效果满意,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等张运动与等长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及脂蛋白代谢的影响,为高血压病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主要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三组,A组采用等张练习,B组采用等长练习,C组采用等长练习+等张练习。观察运动训练16周后血压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所有受试者运动训练后血压降低(P<0.05)、血脂水平得以改善,其中以C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等张运动与等长运动相结合的全面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有利于高血压病的康复,是高血压病运动处方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洪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水平变化,以及其血压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抗洪救灾期间收治灾区单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98例,对其常规行生化指标检测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对照组;比较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观察血压变异性(晨峰现象(MBPS)、血压变异(BPV))及血管僵硬度(脉压指数(PP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中心动脉压(CAP)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变化情况.结果:2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洪灾及重建过程中均出现血压波动明显.结论:洪灾及灾后重建易在老年人群血压水平处于应激状态.应在常规内科降压治疗的同时,给予联合心理干预、疏导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控制血压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分为两组,斑块组64例,无斑块组42例,检测血脂和尿酸变化,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血脂和尿酸水平、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水平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之间年龄分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斑块组PP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03);年龄与脉压之间呈正相关(r=0.301,p=0.005)。结论:脉压增大可能是导致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子,降低脉压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保护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主要采用心理测量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针对210名辽宁省退役运动员进行调查,对不同年龄的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问题进行探讨.本研究按不同年龄阶段分成5组,结果显示:(1)老年退役运动员知足充裕体验水平、心态平衡体验明显高于中青年退役运动员;(2)青年退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体验水平明显高于其余组;(3)老年退役运动员的成长发展体验明显低于中青年退役运动员.(4)中年退役运动员在人际关系适应水平上要与其他四组年龄层退役运动员有明显差异.鉴于此,该研究从年龄分布上总体探析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水平,而且从主观幸福感的几个显著因素上推断出可能导致了中年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体验水平偏低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关注这一群体,对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h血压变异性(BPV),心率@平均动脉压乘积(HR@M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血压正常者和88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BPV、HR@MAP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①EH组BPV和HR@MAP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EH伴左心室肥厚劳损组BPV和HR@MAP各项指标高于EH无左心室肥厚劳损组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结论:EH患者BPV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EH伴左室肥大劳损组的BPV大于EH无左室肥大劳损组.EH患者的BPV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与青年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解老年与青年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近7年来在我院肿瘤科经病理学证实的住院肺癌患者,其中符合条件的老年(≥70岁)组188例,青年(≤40岁)组68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分类、临床症状、治疗经过及预后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组中女性患者的比例较青年组低,鳞癌类型较高;(2)老年组中胸痛症状的比例较青年组低,而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等合并症多见;(3)老年组中远处转移较多见,临床分期较晚;(4)老年组接受综合治疗方案比例与青年组相仿。结论:老年人肺癌相比于青年人肺癌,以男性、鳞癌比例较高,合并症、远处转移更多见,易误诊和漏诊,分期较晚,预后较差。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能提高老年人肺癌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选择广西田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门诊2002~2010年接治的816例老年肺结核(老年组)与随机抽取同期接治的350例20~39岁青年肺结核(青年组)患者,从年龄和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初治与复治情况、分型、痰菌情况与合并症、治疗与转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病程1个月和半年内确诊,老年组30.64%,青年组8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症状,老年组多为3个以上,而青年组较少;初治与复治,老年组53.92%和46.08%,青年组80.86%和19.1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老年组(25.73%)比青年组(16.57%)高;组痰菌阳性率老年组(39.95%)比青年组(28.86%)高,合并症老年组(58.82%)比青年组(16%)多;治愈率与好转率,老年组(75.74%,11.76%)均低于青年组(88.86%,3.43%)。老年肺结核已经成为社会上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9.
探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选取某社区服务中心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38例,对其进行随机编号,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行为形成率及血压控制效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及压力管理等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D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提升社区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92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老年人室性早博出现的特点以及老年人室性早博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将997例老年前期和995例老年期病人分为缺血组,可疑缺血组及无缺血组.采用美国BIOX-9600型动态心电图机(DCG)进行24 h连续监测,采用自动分析以及人工确定分析.结果:老年组室性早搏的发生率(66.73%)较老年前期组室性早搏发生(42.82%)显著增高(P<0.01);缺血者3级以上的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无缺血组(P<0.01).结论:①正常老年人可出现良性的室性早搏;②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室性早博出现的频率增多;③老年缺血者的室性早博多表现为多源、室速和R-ON-T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