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DC08-32捣固车拨道系统施工现场调试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以DC08-32捣固车的原理的分析及其DC08-32捣固车拨道系统的原理的分析,正确把握拨道系统与DC08-32捣固车整体的关系基础上研究DC08-32捣固车拨道系统施工现场调试方案,在进一步解决DC08-32捣固车拨道系统施工现场调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为DC08-32捣固车拨道系统施工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推动DC08-32捣固车拨道系统的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停车换挡液压系统是轮式挖掘机不停车换档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不停车换挡液压系统的主要元件进行了选型和计算,得到不同档位下的系统参数,并对不同压力下系统泵与马达的效率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3.
郭江涛 《科技资讯》2011,(22):55-55
本文探讨了框架车升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首先对框架车升降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分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对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框架车升降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捣固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可实时在线采集监测捣固车的工作状态信息,通过专家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结合监测铁路维修情况对捣固车运行状况做出合理判断,以确保捣固车作业质量,并为后续维护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实际运行,它提高了捣固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赵博文  李充  庄梦梦 《天津科技》2016,(4):77-80,83
以国内首次车对车小角度、小重叠率、高速碰撞试验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车载高速摄像分析、传感器数据采集、车身变形量测量等技术手段,提出了一种车对车碰撞试验约束系统的主观评价方法。据此方法,对比研究了15,°轨道试验车和180,°轨道试验车的乘员约束系统在碰撞试验中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正、侧气囊(气帘)均需充分展开,试验车辆约束系统性能满足车对车碰撞的复杂工况要求;相较于子弹车,目标车受损更严重,约束系统表现更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车车角度碰撞下的乘员约束系统参数设计准则,建立了某紧凑型车30°车车角度碰撞有限元模型和MADYMO驾驶区约束系统模型,并对整车模型及约束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对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座椅等约束系统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运用MODEFRONTIER软件对目标车和同伴车约束系统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30°角度碰撞工况中,安全带D环位置及带扣点/锚点位置两个参数对驾驶员头部和胸部损伤影响显著,同时带扣点/锚点位置还对大腿轴向力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安全气囊点火时刻、气囊气体质量流率及泄气孔面积、安全带预紧器点火时刻4个参数对目标车和同伴车驾驶员各部位损伤影响都较为显著.优化后,目标车和同伴车WIC值分别减小了33.7%、7.4%,从而使此车型的约束系统在30°角度碰撞中对目标车和同伴车驾驶员的保护效果都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7.
无轨胶轮车在煤矿运输中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提高其安全性。介绍了高河矿胶轮车监控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胶轮车监控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车站现车管理信息系统是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中关键应用之一,如何研发高效率现车管理信息系统,是铁路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通过分析车站现车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提出车站现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框架,解决系统信息交互难点,设计系统图形平台。以嘉峪关站为例,验证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对一些关键技术难点实现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概念,提出了当前混合车道不停车收费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全串行结构的单片机控制无线传输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线传输系统在指挥车上遥控运动靶车,实现远距离遥控靶车的启动、往返、停止,同时可遥控靶车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变速运行,靶车与指挥车之间的通信通过无线数传模块实现。文章给出用全串行结构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实现的无线传输系统的接口电路和软件编程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这个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惯性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建立全挂汽车列车制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牵引车、全挂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以实际附着效率曲线与理想附着效率曲线之间的面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GB 12676—1999中制动力分配要求为约束条件.利用此模型对某汽车列车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全挂汽车列车制动系统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荣岗  吕恬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9):1536-1538,1543
带拖车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是典型的欠驱动、非完整系统.以带一节拖厢的卡车为具体分析对象,建立了其运动坐标系,在欠驱动、非完整动力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化的Routh方程,并用简化的Routh方程分析了其动力学特性,给出了实际算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轴上拖挂轮式移动机器人中的挂车对目标轨迹精确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跟踪挂车理想运动轨迹曲线相对曲率的双环控制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梳理轴上拖挂轮式移动机器人受到的非完整约束建立出运动学模型,并通过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其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运动学方程推导出挂车的理想运动轨迹曲线的相对曲率和拖车与挂车理想偏航角之差之间满足的重要函数关系式;最后基于该核心关系式,利用姿态误差系统的外环速度控制器和动力学模型的内环比例积分反馈控制器组成的双环控制方法来实现给定的跟踪任务。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外环系统,外环速度控制器使得姿态跟踪误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化后全都趋近于零,实际的姿态变量最终稳定地趋近于目标姿态变量;对于内环系统,内环比例积分反馈控制器使得速度跟踪误差经过短暂的调整后趋近于零,实际速度值最终稳定地趋近于参考的速度值。结论 设计的双环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实现姿态跟踪和速度跟踪,能够使挂车精确地跟踪理想运动轨迹曲线,由于在姿态跟踪过程中引入了挂车运动轨迹曲线的相对曲率,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轨迹跟踪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臭氧的特性及其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突出优点,提出了臭氧在野战净水挂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全挂重卡汽车的负载有集装箱体的全挂车体进行多自由度的动力学分析,为后续研究全挂车体对包装集装箱作用减振和降重奠定基础。通过建立全挂车体集装箱包装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使用MATLAB进行随机高斯白噪声仿真,并经过滤波处理得到虚拟路面激励。以各轮胎为输入激励,使用软件的微分方程求解模块对两轴全挂车体集装箱系统进行多自由度的动力学微分方程求解。通过模拟仿真,得到在相应时域内取等效步长,得到振幅位移曲线及车体在运行中的振动趋势。结果表明,在模拟仿真的虚拟激励作用下,其垂直位移在5. 5 s时达到最大数值0. 007 8 m;同时通过振幅位移曲线的趋势和虚拟激励趋势相吻合,校核了仿真的效果,为后集装箱包装的全挂车体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某越野型拖挂式房车在蛇形行驶时出现较严重的横向摆振现象,建立牵引车-拖挂式房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试验样车的稳态回转和蛇形行驶试验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房车质心位置、轮轴到铰接点距离、弹簧刚度、轮胎侧偏刚度、房车质量等参数对房车行驶稳定性的影响,改进试验样车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减小房车质心到铰接点距离、质心高度、房车质量,增大房车轮轴到铰接点距离、弹簧刚度、轮胎侧偏刚度,有利于房车行驶稳定性;优化后横摆角速度峰值由24. 4(°)/s下降到17. 1(°)/s,房车侧倾角峰值由2. 52°下降到1. 76°,房车行驶稳定性增强,减轻了蛇形行驶时的横向摆振现象,为拖挂式房车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B/S和C/S混合结构,将JSP,Servlet技术与商用CAD系统的二次开发技术相结合,构建了房车制动器CAD系统.系统具有支持制动器的结构参数优化、稳健设计、虚拟试验、虚拟装配等功能.给出了系统的框架结构,对组成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运用制动器与整车性能的匹配理论,对制动器进行选型分析,给出了整车匹配模块的算法流程图;以制动效能为目标,建立了制动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确定了制动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将基于损失模型的稳健设计方法应用于制动器的设计,将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稳健设计方法应用于电磁体的设计,提高了制动器设计质量;为实现电磁体表面均匀磨损和抗旋转趋势,提出了非对称结构电磁体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CPM即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网络的顺序优化理论,对装卸作业中集卡(集装箱卡车)出现故障等不能按原定计划作业情况下的应急调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应用举例对带松弛变量与指定工序的2个平行工序的顺序优化决策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港口信息化系统,研究其集装箱自动堆放算法和拖车自动排载算法.集装箱的自动堆放运用射频识别(RFID)及电子标签技术感知,通过3G网络进行堆场内控制信息的实时交互;拖车自动排载业务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3G网络和多码流视频技术实现,使堆场管理调度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拖车的具体位置信息,并通过第3方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计算与任务调度管理.  相似文献   

20.
集装箱半挂车在侧风作用下行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集装箱半挂车在侧风作用下易发生行驶方向跑偏和折腰现象,影响稳定行驶,通过对集装箱半挂车在侧风作用下运动规律的求解,并以一定的标准来评价侧风下的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些提高行驶稳定性、保证行车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