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校实验室在数量、质量、规模、内涵等方面的突飞猛进发展,实验室虚拟仿真建设已成为实验中心发展的内在诉求。为适应高校实验教学创新发展的需要,建设基于虚拟仿真的实验室教学平台。平台包括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教学平台两部分,实现高校实验室网络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以及各实验教学环节的网上虚拟教学、共享功能。  相似文献   

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向。与传统实验室相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具有实验条件便利、安全性高和实验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天津市部分高校调研,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并详细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的建设情况,以便进一步推动天津商业大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教育信息化视角下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该文在介绍东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本专业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配置特征与内容,并从教学理念的秉承、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特色的凝练、教学效果的提升及示范辐射效应发挥等方面展示了虚拟仿真教学的运行实践。作为一个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油气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对于进一步促进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推动实验室信息共享、落实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构建一种高校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对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阐述了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核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际,探讨虚拟实验教学体系对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场所。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虚拟仿真实验室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信息化、绿色、反复操作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强有力的补充。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医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创建,并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优质实验资源共享环境下的虚拟仿真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启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背景,针对东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现状,从共享可能性、共享模式及共享成效出发,阐述了该实验室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状况,进而对优质实验资源共享背景下的专业虚拟仿真教学进行了展示。教学实践表明,基于专业综合虚拟仿真训练和学科前沿虚拟仿真认知两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举措,构建了教学效果评价与质量监控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取得成效,学科专业间资源布局的科学性进一步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7.
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红  刘羽  王林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4):132-134,147
由于受到实验教学条件实验资源的限制,使得理工类专业的传统实验不能满足教学的发展,而网络虚拟实验室将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该文从介绍虚拟实验室的概念、特点、作用入手,阐述了网络虚拟实验室研究的重要意义。在对我国高校虚拟实验室建设和应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描述并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实验教学形式各自的特点,给出了构建虚拟实验室的实现途径。并对目前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给出了如何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本科院校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验条件有限和实验教学学时较少的问题,提出建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方案,该平台中所设计的传感器虚拟仿真实验包括产品说明、零件展示、装配演示和实验测试等4个部分,以光敏电阻传感器为例对虚拟仿真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展示.该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弥补实际实验室的不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械工程类课程实验教学场地不足、设备老化及维修困难的现状,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现实等先进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构建了机械工程虚拟实验室人机交互界面。利用LabVIEW虚拟仿真软件,建立了带传动性能测试虚拟实验系统;利用CAXA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实现了鼠标加工虚拟实验过程;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减速器虚拟拆装实验。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虚拟实验推动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地下水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体实验室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地下水与环境"虚拟仿真实验室的优缺点,并列举了部分已建成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全面阐述了地下水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新型人才,阐明了"虚实结合,优势互补,多元协同工作"的实验室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学院单片机课程的实验教学为背景,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基于Proteus软件仿真的单片机虚拟实验室只配置有限的硬件设备,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资金和设备维护问题的建设方案。方案的设计采用的大量的仿真工作是在软件环境中实现,极大地增强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在环境类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筹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涵盖"水"、"气"、"固"、"信息"四大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介绍了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从虚拟仿真实验的定位、虚拟仿真实验的保障、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体会,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授课内容受限等问题,为解决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特有的优势与目前天津商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以青霉素工业化生产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例,结合项目现状,分析了天津商业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情况。同时介绍了基于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项目共享与应用情况和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为项目的继续建设和进一步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南大学的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投入建设以来,不仅面对在校师生开放,而且已实现与部分西部高校、企业和中学的资源共享.为提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其"辐射西南、影响全国、互惠共赢"的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搜集了教师、学生及相关工作人员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与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总结了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改革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平台、网络信息化平台、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验中心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与经验,提出了未来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组织形态实验教学改革中的难题,阐述了虚拟仿真系统和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明确了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图像等学习资料共享的必要性。实践证明,利用虚拟仿真系统和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实现全程监控、师生互动和图像共享的新教学模式,有利于组织形态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室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变革,逐步探索出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远程虚拟实验室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校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转型,特别是仿真虚拟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得仿真虚拟实验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远程控制实验作为仿真虚拟实验的扩展和延伸,显然更具有优势和发展空间。该文所描述的远程硬件实验控制平台即为远程控制实验的一种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8.
森林工程采运装备虚拟实验示范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创新建设,加强信息化资源共享,提出森林工程采运装备虚拟试验示范中心建设方案。基于信息科学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对采运装备进行仿真试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突破传统实验室的局限性,进一步拓宽实验教学思路,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开发了一套适合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虚拟实验平台,分析了本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目前发展状况。介绍了传统三维曲面和实体造型方法,并将NURBS曲面造型方法应用于某船体和海洋平台模型的结构仿真。实践表明,该系统可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中实验环节的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虚拟实验室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宪杰 《科技资讯》2010,(13):252-253
本文探讨了虚拟实验室的功能及其实现的关键技术,重点论述了一种智能化的"中学物理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虚拟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新方式,能够丰富实验教学形式,完善实验教学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