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素珍 《科技信息》2007,(24):274-274
为了进一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蔬菜病害,根据土壤本身所含的微量元素和蔬菜生长期缺少微肥所产生的生理性病害,以及微量元素在蔬菜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正确指导微肥在蔬菜上的安全使用量。建议棚室蔬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生物研究所在研究了国内外近百种叶肥的基础上,根据农作物的营养特点及光呼吸生理现象,研究出了光合多元微肥。它含有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铁、锰、硼、锌、钼、铜等微量元素和光呼吸抑制剂(即光合肥)。具有多元微肥和光合肥的双重增  相似文献   

3.
在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上,用硼、锌、锰肥拌种,甜菜叶的长势、块根产量、含糖率等均优于仅施同量氮、磷的处理。用微肥拌种有利于调节甜菜体内元素含量的均衡,使之接近最适比值。就提供同等块根产量而言,植株吸收的氮、磷、钾等常量元素的数量均少于仅施同量氮、磷的处理。微肥拌种有利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化。  相似文献   

4.
施用酒花专用微肥,可增加土壤中微素含量,有利于酒花对大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由于营养的改善,亩增产鲜花64—168公斤,甲酸平均含量由6.1—6.9%提高到7.3—7.6%,高于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实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探究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络合微肥对烤烟产量及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有机络合微肥的施加,促进烤烟中后期的生长发育,也提高了烤烟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 T4(9/10常规处理+有机络合微肥)处理下烤烟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的提升幅度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9.34%、33.05%和6.24%;增施有机络合微肥后,B2F、C2F和X2F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氯含量降低,烟碱、钾、总氮和锌含量提高,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均在适宜范围内更接近优质烟叶水平.因此施用有机络合微肥能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提高烟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优化烟株的内在品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弱了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无机肥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和石灰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松脂产量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影响,探明最佳施肥处理,以10年生马尾松材脂兼用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无机肥+微肥+石灰配施(T1)、无机肥+微肥配施(T2)、单施无机肥(T3)、无机肥+石灰配施(T4)、钙镁磷肥+石灰配施(T5)和不施肥(CK)6个处理,分析各处理马尾松生长、产脂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综合肥力的相关性,并利用内梅罗公式综合评价最佳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生长量和松脂产量(P<0.05),其中T1处理对马尾松树高、材积生长量及松脂产量促进效果最为显著,T5处理中胸径(DBH)生长量最大。撒施石灰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与无机肥+微肥配施(T1)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与钙镁磷肥配施(T5)能显著提高全磷、有效磷、速效钙、速效镁的含量;土壤综合肥力表现为T1>T4>T5>T2>T3>CK。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速效镁是影响马尾松生长和产脂量的敏感性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与马尾松生长量、产脂量均呈现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肥力、不同产量水平的条田进行定期、定位的植株营养及土壤养分分析,定株观察棉花的生长发育动态、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以及针对植株和土壤分析结果,掌握了本地区棉花的营养特性、产量形成与植株营养、栽培措施、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产量水平棉花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情况,为制订实现棉花优质高效节能的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3GA土壤调理剂对盐渍化土壤和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提高盐渍化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对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了BGA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了枸杞生长发育,极显著地提高了枸杞产量,增加了枸杞施肥效益.与配方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显著地提高了枸杞产量,增加了枸杞施肥效益.枸杞属多年生灌木,BGA土壤调理剂后期效果及长期施用BGA土壤调理剂对盐渍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枸杞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底肥是施肥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对作物生长发育尤其是苗期和作物生长前期至关重要,施用底肥一般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即底肥的种类、数量、肥料品种及施用的深度。种类: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厩肥、绿肥和饼肥)最适宜作底肥旋用,此外氮、磷、钾和微肥也皆适合作底肥。数量:要确定底肥施用数量尤其是化肥施用量,必须考虑土壤肥力高低,在有机质低于1.2%的土壤应施用3立方米/亩以上的有机肥。当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低于作物施肥有效临界值时,就应首先选择底施这些肥料,选择最佳施肥时期。对生长期较长的作物,除施用基  相似文献   

10.
对棉花进行营养诊断,发现虽施足基肥但在各生育期N、P、K等大量元素仍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同时还存在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如Zn、Mn、Cu、B等.根据调节方案施肥的结果是“复合肥”增产效果最好,增产幅度为7.20%;喷施时期为苗期、蕾期、花铃期;用量为复合肥300—350g/亩,单质微肥为30—70g/亩不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随时间的变化以揭示人工林的养分循环规律,为人工林的高效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补剂对人体运动能力及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极易缺乏的营养元素。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有关微量元素营养研究的文献资料后指出,与人体运动能力有关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锌和铜,介绍其生理功能以及作为营养补剂对人体运动能力和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合理补充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14.
同工酶与林木群体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正>同工酶技术应用于林木群体遗传变异研究以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评述了用同工酶技术研究林木群体遗传变异的情况,并对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在不同树种中,同工酶的变异水平很高,但林木群体间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分化却很低;同工酶技术是评估林木群体变异和分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砀山酥梨营养诊断与矫治模糊专家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黄河故道地区土壤有机质低,碱性重,砀山酥梨树体营养容易失调的问题,结合当前果树营养诊断技术与酥梨生产实践,利用雄风4.1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研制开发了砀山酥梨营养诊断与矫治多媒体专家系统,为对诊断症状的模糊性进行了描述和处理,系统应用于基于三Ⅰ机制的特征展开模糊推理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营养质量分析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龙成昌  陈训 《贵州科学》2010,28(4):46-52
人工营造大面积的生态经济林是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的重要措施,生态经济林的可持续经营直接关系到石漠化治理工程的成败。本文关注土壤营养特性对生态经济林经营的影响,以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江峡谷成功经营的顶坛花椒林为例,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造林前为荒地和耕地的种地类上人工生态经济林林下土壤的营养背景,各主要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种类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及其垂直变化特性,并重点探讨了未受到应有重视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石灰土金属微量元素有效性低下问题及其机理。本文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林造林树种遴选及后期管护和施肥决策,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的意义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分作为动植物的生命元素,既是一种资源,也是环境污染因子,管理不善将带来严重的营养和资源环境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研究结果和文献资料,对我国养分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的重点。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养分资源利用的特点是:大量依靠化肥投入、养分资源利用不合理、其他养分资源潜力巨大但有待挖掘、经济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将会加剧养分流动与向环境的释放等;国际方面,在建立养分管理研究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了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并且在区域和流域层次上已经扩展到整个食物链,同时十分重视相关政策和法规研究。因此,建议我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要突破传统的农田范畴,以食物生产和消费及其环境系统为对象,以养分资源流动和调控为重点,从农田和区域的不同层次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养分循环的研究和实践,对有关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在养分循环通量的测算中,林木年存留量、养分随凋落物年归还量,及林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大气输入及雨水淋溶归还的养分测定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问题;养分循环过程的数学模拟假定中,养分吸收量的计算应考虑其受树龄的影响;养分利用效率指标的测算中,利用修正的Chapin指数,可克服对树木养分利用效率过高估计的偏差,并能从养分循环利用的角度真实反映树木各生长期对养分的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20.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林业科学工作者和一些高等院校师生,就曾深入湖南、贵州、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安徽、陕西等杉木产区总结群众栽杉的速生丰产经验这些工作对推动杉木造林和开展林木速生丰产规律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为阐明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从1960年起在杉木中心产区——湖南省会同县疏溪口建立实验站,进行综合性的定位研究,现将所得的一些资料整理综述如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