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网站建设已越来越成熟,与此同时,旅游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从旅游者感知的角度出发,基于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网站的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网站的各因素按照其重要性程度排序依次是网站"服务""产品""保障""口碑"和"性能",旅游者对"产品"重要性的评价低于"服务",各因素综合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网站的选择.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为旅游网站的营销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旅游业的核心行业———旅游地行业竞争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区分行业竞争者和市场竞争者,识别竞争者;在综合运用"特而菲法"与统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竞争者优劣势评价模型、"游客评价表"和游客价值评价模型,定量分析旅游地竞争优劣势、量化旅游地总游客价值和总游客成本,从而对潜在的行业竞争者进行选择;并运用"游客/旅游产品盈利分析法"和"产品成长—份额矩阵"进行游客和旅游产品选择。  相似文献   

3.
竞争产生效率,协作产生效益.区域间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产品策划、市场开发等方面实现协作,有利于实现区域旅游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多数区域相邻的城市因资源雷同、产品相似、市场定位相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低水平竞争.本文中从旅游节庆开发的视角入手,研究环三都澳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协调的表现,进而研究旅游节庆在环三都澳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等基础上,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郊10区(县)乡村旅游发展为案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4年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分析,揭示出推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动力因素。研究结论:1构建4个层面和20个指标的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评价体系;2推动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4个主导因素为供给动力因素、需求动力因素、资源动力因素和区位动力因素等;3提出了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是对城市在各个旅游要素的作用下,与其他城市在旅游业发展竞争中所体现出的潜在发展力的评估.对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简称呼包鄂)地区26个旗县区为例,计算与评价其旅游发潜力指数.结果表明:呼包鄂26个旗县区整体旅游发展潜力水平较低,差距较大,市场因素与旅游资源因素是影响呼包鄂旗县区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因素与交通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为例,从游客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设计游客感知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萃取出魅力性、知识性、传统性、娱乐性、真实性5个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公因子,认为这5个因子是影响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创意开发和营销策划应当深入挖掘5大要素的文化内涵.采用t检验和单因子变异系数法分析显示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游客感知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认为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游客对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有不同的偏好,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策划设计和营销要准确定位游客群,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可转变地方旅游产业相对优势为区域旅游竞争优势.实施旅游合作对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尤为重要.以陕南安康、汉中两市旅游合作为研究背景,从旅游产品差异化视角,探讨以创新区域旅游产品体系、优化区域旅游资源配置方式、建构合作竞争的价值网等合作途径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引入因子分析法,从分析影响区域节庆旅游的因素着手,构建了包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节庆旅游资源、区域旅游发展状况、政策与体制环境等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区域节庆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区域节庆旅游的发展受基础条件、资源产品、环境因素和发展潜力的影响,对广西而言基础条件是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课程体系研究是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将课程体系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对相关研究文献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宏观研究的框架.本框架反映了影响课程体系的几个主要因素:宏观教育思想、课程价值取向、学科结构、专业性质、专业培养目标、师资专业结构、旅游教育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该框架有助于全面认识课程体系研究的宏观层面,同时也期待研究者们对框架中列出的具体方面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行社、旅游人才等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之上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寻找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因素做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准则层中规模的影响权重最大,并且超过了一半,水平的影响次之,而效益的影响最弱,揭示了辽宁省工业旅游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在因子层中,直接经济效益、工业旅游产品结构和工业旅游开发这3个重要因子的权重很低,揭示了辽宁省工业旅游创新发展的短板。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别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效益,使游客享受创造的情趣;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提高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发展体系,扩大工业旅游的规模,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6,(11):1934-1942
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产业水平的提高提供经济基础.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进行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的耦合协调研究,随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做进一步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在空间层面上,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和南阳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其他14地市则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同时,除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开封市、洛阳市和焦作市为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型,其他14地市均属于旅游产业相对滞后型;在时间层面,河南省不同地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郑州市提高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幅度最小,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拉大.最后提出促进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等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促进河南省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城镇居民短期旅游行为特征及决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安市城镇居民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调查数据,对西安市城镇居民旅游者短期旅游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旅游动机、旅游产品偏好、旅游信息来源以及旅游同伴、旅游地、旅游时间及出游时间、交通工具、旅游住宿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安市居民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作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西安市居民进行短期旅游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旅游产品质量、旅游者状态、旅游时间和经济条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开发短期旅游市场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FM-150仿形磨床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加工各种薄脆性复杂外形产品的设备,如手机、手表玻璃屏幕等.仿形磨床的常见产品质量缺陷因素有工件破裂、形状不准、精度不合格等.对于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的定性分析,常采用因果分析法,但无法判断各因素的影响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由此建立了仿形磨床的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对产品质量缺陷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5.
旅游生态安全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展旅游生态安全研究有利于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运用熵权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整体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旅游生态安全得到改善和提升,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6年的0.408 2上升至2017年的0.602 1,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上升为较安全;从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的主导因子进行探测,发现旅游收入、旅游投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投资等因素是影响甘肃省旅游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生态安全建设工作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旅游业的核心行业——旅游地行业竞争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区分行业竞争者和市场竞争者,识别竞争者;在综合运用“特而菲法”与统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竞争者优劣势评价模型、“游客评价法”和游客价值评价模型,定量分析旅游地竞争优劣势、量化旅游地总游客价值和总游客成本,从而对潜在的行业竞争者进行选择;并运用“游客/旅游产品盈利分析法”和“产品成长-份额矩阵”进行游客和旅游产品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用户更加注重提供在线服务的应用和体验,旅游APP开始成为各旅游供应商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业务平台.以携程旅行、马蜂窝旅游、去哪儿旅行、驴妈妈旅游、艺龙旅行为代表的综合类旅游APP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家赋值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基于用户体验的综合类旅游APP功能评价模型,并邀请具有一定体验经历的用户对相应APP的功能进行打分.结果表明:建立的综合类旅游APP功能评价模型具备一定科学性,与实验打分结果具有一致性;从指标权重来看,用户更多关注APP的技术层面,而对消费的产品等内容关注度较低;综合类旅游APP在未来开发上应注重用户产品体验的引导,以巩固市场地位,扩大市场占有量.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发展需求竞争力、旅游发展供给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自然环境竞争力及经济环境竞争力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中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每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得到宁夏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综合排名;具体分析各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提升建议,以期为提高宁夏全域旅游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倍受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也加速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营销手段、管理模式、产品结构、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从本质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商洛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调查法对商洛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商洛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处的阶段,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旅游非优区不是资源贫乏,就是经济落后、区位不理想,旅游发展条件较差.非优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局部优势资源打品牌塑形象,实现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环境、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业绩三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了旅游非优区测评体系.通过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测评分析,判定了山东省旅游非优区的范围与非优因素,并以滨州市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策略,即适度开发、滚动开发、产品创新、形象制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