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CSP)能够较好地提取运动想象任务时脑电信号的判别特性,但是其性能与大脑进行想象任务的频带相关。为了确定这样一组频带实现精确的分类,基于集合经验模式分解、FIR滤波器组以及公共空间模式算法提出了一种脑电特征提取方法。预处理去除伪迹后的信号首先经过集合经验模式算法获得多个模函数,然后选择出包含μ节律和β节律范围的分量实现信号重构,重构后的脑电信号作为带通滤波器组的输入得到若干子带信号集合,从每个子带信号中提取CSP特征,最后将提取的特征经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分类。运用该方法对脑-计算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竞赛数据集进行分类,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自适应地提取、筛选和判别每个受试者的空间CSP特征,分类准确率达96. 53%。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频域多分辨分析的新理念,对频域空间进行2进制多分辨分解,并用于分解脑电信号的4种脑波主要分量,以及研究脑电信号各种节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物理意义清楚,能获得比小波多分辨分析更多的信息,并能够有效提取脑电不同节律的时频特性,是一种新的描述脑电信号动态时频变化特征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癫痫脑电信号中识别高频振荡节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eager能量算子和曲线长度的多导联高频振荡节律(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s,HFOs)特征提取与病灶定位算法。首先,采用陷波器和FIR数字滤波器对癫痫高频振荡信号进行预处理,其次,利用Teager能量算子和曲线长度对高频振荡节律的特征进行提取。最后,以功率谱为手段进行癫痫病灶定位。实际癫痫高频振荡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分辨率小波变换提取脑电信号异常节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电信号是非平稳的随机信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生理和疾病信息,对于医生判断脑都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脑电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一直是人们努力研究的领域。考虑到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利用多分辨率小波变换方法来实现脑电信号异常节律的提取,脑电信号经多分辨率小波变换后所得到的各个尺度的信号不仅反映了信号的频率信息,即尺度越大,对应信号的频率越低,同时也反映了信号的时间信息,即反映此时的EEG状态,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可以有效地提取脑电信号中的异常节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脑电信的识别效果,提出一种小波包变换和极限学习机相融合的脑电信号识别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对采集的脑电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用小波包变换方法提取小波节律能量均值和小波包能量熵作为特征量,并用极限学习机进行分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极限学习机分类速度快、泛化性能好,相对于其他脑电信号识别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脑电信号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癫痫脑电信号分类类别以及分类精度不足的问题,使用频率切片小波变换对脑电数据进行信号重构,得到5 个频段的节律信号,再利用非线性指标近似熵和线性指标波动指数共同作为癫痫信号的特征值,充分提取信号的特征信息。随后使用梯度提升树算法对得到的特征数据集进行多分类。实验表明,该算法对癫痫脑电信号的三分类识别率为98. 4%。较传统Adaboost 算法,该方法采取了GBDT(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作为分类算法,成功利用更多的数据集,并且使得分类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监测脑疲劳程度的客观可行的指标.建立脑疲劳模型,对疲劳前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提取优势频率、重心频率以及各节律的相对功率3种频谱特征参数,研究特征参数与疲劳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比疲劳前,疲劳后的脑电信号能量向低频段迁移,全脑优势频率、重心频率呈降低趋势,θ节律相对功率增加,β节律相对功率降低.因此,脑电信号的频谱特征可以反映脑疲劳的程度,有望成为监测脑疲劳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包能量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脑机接口研究中,针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特征抽取,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和AR模型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包变换对大脑C3和C4处采集的2路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进行3层分解,抽取小波系数的能量特征;然后,利用Burg算法提取脑电信号的5阶AR模型系数;最后,将这2类特征组合,使用基于马氏距离的线性判别分类器对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模式进行分类,正确率达到91.43%.该方法提取的特征向量较好地反应了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和事件相关同步的变化时程,为BCI研究中脑电信号的模式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该方法的识别率高,复杂性低,适合应用于在线脑机接口中.  相似文献   

9.
独立分量分析及其在ERP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CA可将混合在观测信号中的相互独立的源信号分离出来的特性,针对脑电信号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ICA的ERP快速提取算法,并应用于仿真数据分离和实际脑电信号ERP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脑电波传感器采集到的脑电(EEG)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节律波样本空间距离的实时驾驶疲劳监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提取脑电特征信号并建立相应的特征样本空间,然后通过将实时采集的脑电信号与样本空间之间的距离来判别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结合多次实验结果,使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获得确定疲劳判别的阈值,由此实现对驾驶者疲劳状态的实时监测。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有效地、实时地对疲劳进行监测,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脑电信号的常用识别方法都基于监督型分类算法,需要一定数量的训练数据对分类器进行训练,无法满足实时应用的要求。提出基于数据点密度大小和马氏距离的改进模糊C-均值(FCM)非监督分类算法,对2003年第二届BCI大赛脑电信号分类。首先采用经验模式分解(EMD)算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分解,提取相应特征值,再经改进的FCM算法对输入的特征值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证明了改进算法在脑电信号分类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脑-计算机接口(BCI)系统,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特征进行了提取和分类.将大脑C3,C4处采集的二路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成4段,分别建立六阶AR参数模型进行功率谱估计,再对每段数据的功率谱求和构造特征矢量,提供给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进行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模式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特征向量较好地反应了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和事件相关同步(ERS)的变化时程.另外,该方法识别率高,复杂性低,适合在线脑-计算机接口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消除脑电信号中的心电、眼电等伪差,在已有的不动点算法和带参考信号的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参考信号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各伪差在各路观测信号中的比重,去除伪差对观测信号的影响,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脑电信号,所提方法相对于传统的fast ICA算法具有更小的计算量,并且不需要对分离的独立源进行人工干预,同时也是对ICA-R算法的一种扩展,解决了其只能提取单路源信号的缺点.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更切合实际情况,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去除脑电信号中的多个伪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共空间模式和神经元网络的脑-机接口信号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共空间模式和LVQ神经元网络对不同意识的脑电信号进行分类的方法.脑电信号是通过电极在头皮表面采集的脑-机接口的控制信号,提取脑电信号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组成不依赖于正常的由外围神经和肌肉组成的输出通路的通讯系统.首先利用小波包分解对原始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对分解后特定小波包子带的脑电信号进行共空间模式分解,提取最优的特征;然后利用LVQ网络对不同意识任务特征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92.7%的平均分类识别率,已经达到脑-机接口实际应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针对脑电信号易受眨眼动作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自动地去除眨眼伪差的独立成分时域相关算法.该算法使用独立成分进行分析,并分解脑电信号,然后利用眨眼伪差独立成分与某些导联的脑电信号之间在时域存在较大相关性的特点,计算每个独立成分与前额附近的5个导联(Fp1,Fp2,F3,F4,Fz)信号的相关值的累加值,并对该值进行排序,将具有最大值的独立成分识别为眨眼伪差独立成分,将其设置为0,最后重建干净的脑电信号.通过对脑电信号的去除伪差实验表明:眨眼伪差引起的干扰基本被消除,伪差检测算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7.7%和98.3%,同时该算法能有效保持脑电信号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
在生理信号中,基于脑电信号的情感识别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Lempel-Ziv复杂度测量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脑电信号分析方法,同时在情感脑—机接口系统中还可以用于进行情感的识别。文章在传统Lempel-Ziv复杂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Lempel-Ziv复杂度算法,从而更好地进行基于脑电信号的情感识别。首先进行脑电信号的预处理,通过小波包变换来保留脑电信号的低频信号;然后利用非线性滤波器来移除脑电信号中的奇异值;进一步我们提出一种有效的自适应Lempel-Ziv复杂度算法来度量脑电信号的复杂度,并应用此特征值来识别情感。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可以从脑电信号中提取出更多有效的模式。同时,它还能够精确地检测到脑电信号的振荡情况,从而提取出不同情感状态下脑电信号中本质的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脑电信号去噪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对脑电观测数据进行去噪从而提取出诱发脑电信号是临床和实验中的前沿技术之一。目前常用的平均方法需要比较多的实验次数,为缩短实验次数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对奇异值分解方法在脑电信号去噪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3种具体的去噪算法,并给出了应用这3种算法对具体的脑电测量数据进行噪声去除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奇异值分解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去噪有助于减少提取诱发信号所需的实验次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小波熵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不明确,影响认知特性的分析结果和可比性,本文确定了分解层数和Pn(第n个子空间信号能量与信号总能量之比)的选择和计算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脑电节律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节律特征的脑电小波熵分析方法,以构成节律信号的所有子空间为单元,统计所有子空间的能量和作为该节律的能量,经过计算得到脑电节律小波熵。基于该方法提取的脑电小波熵值描述了脑电节律信号的分布情况,同时结合小波熵值与脑电节律的联系,分析了小波熵值变化的原因,可追溯到脑电节律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相应的认知特性,初步建立了脑电信号-脑电节律-脑电节律小波熵-认知特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通道四类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类问题,引入小波包分解(WPD)与共空间模式(CSP)融合的脑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包对训练集的多路脑电信号进行分解,然后用共空间模式算法对不同分解层子带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最后设计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方法.应用提出的方法对四类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进行了特征提取和分类,分类正确率达到71.5%;相对于单纯的CSP特征提取,正确率提高了5.8%,说明了该特征提取及分类方法对该数据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心理作业诱发脑电特征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方法对心理作业诱发的脑电信号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ICA能有效地从多路头皮脑电中分离出脑电信号的基本节律成分.通过对脑电独立源谱特征和ICA混合矩阵分析,可得到基本节律成分在头皮电极的能量分布情况,进而揭示心理作业与脑电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