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采用两种经典二级错误信念任务,以7-10岁云南佤族、拉祜族、汉族的240名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民族儿童二级错误信念的发展特征,得出如下结论:①不同民族儿童在两种二级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总体上呈不断增长趋势;②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揭示受测民族儿童最早要到8岁左右才能通过二级错误信念任务;③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受测儿童在二级错误信念任务得分表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故事-图片法,施测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失言理解4类任务,考察5~8岁儿童多个层次的心理理论能力。结果表明,5岁儿童已经很好地理解一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在类似的年龄发展起来,6~8岁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8岁儿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失言中所包含的认知和情感成分。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一级错误信念理解可能是后来发展的解释性心理理论、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和失言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取10名小学儿童(7~8岁)和10名大学生(19~27岁)作为被试,采用"工作记忆+视觉搜索"的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儿童与成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的异同.实验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一个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儿童与成人均表现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相对于中性条件来说,工作记忆内容与干扰项匹配会显著降低成人被试的搜索绩效,而工作记忆内容与目标匹配会显著提高儿童被试的搜索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儿童和成人都表现出了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但儿童较成人能更好地运用该注意机制以提高视觉搜索绩效且受其不利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的信念调查表对289名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及其父亲或母亲进行了测查。测查结果表明子女的信念得分与其父母的信念得分有显著相关(r=0.2889, P<0.001)。父母对子女信念的影响中母亲的影响作用较父亲明显;父母对女儿信念的影响较对儿子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DRM(Deese/Roediger Mc Dermott paradigm)范式,探讨汉语错误再认的影响因素.实验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并分为想象组和控制组,共54名被试参加实验,每组27名.每名被试在学习阶段进行视听两种不同呈现通道的实验,其中想象组要求被试对所呈现的词语进行正字法的判断任务,而控制组不进行该任务.测验阶段为词语再认测试,为视觉呈现.结果表明,汉语错误记忆存在通道效应,视觉通道条件下的错误记忆高于听觉通道.当在想象组中听觉通道加入正字法编码任务后,这种通道效应消失.说明正字法是编码是影响汉语错误再认的重要因素,但是其影响与国外研究不同,可能与汉语自身的语言特性和加工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援用错误记忆中经典的DRM范式,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对呈现的颜色刺激作辨别反应时任务.同时将DRM词单中的单词作为边缘刺激随机呈现.随后意外地要求被试对边缘处单词进行再认.结果证明了被试在作反应时任务时,对边缘刺激产生无意识知觉同时进行了自动的无意识语义加工,这种对单词的无意识语义加工体现在随后的再认任务中,较多地再认出了与词单高度相关但未呈现的关键项.发生了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互认识范式和程序公平感任务,从有、无发言权角度考察不同社会排斥程度情境下6~10岁儿童程序公平感。结果发现:在有、无发言权条件下,单独被排斥组被试程序公平感显著多于共同排斥组和接纳组;在有、无发言权条件下,10岁组被试的程序公平感多于8岁组和6岁组;在无发言权条件下,8岁组儿童程序公平感不受群体关系影响;在有发言权条件下,儿童程序公平感呈现对群外关系成员多于群内关系成员的倾向。结论:社会排斥程度情境影响儿童程序公平感;6~10岁儿童对群外有发言权的程序公平感随年龄增强,而群体关系不影响8岁儿童无发言权的程序公平感。  相似文献   

8.
单纯的逻辑学和有题材特征的方法论逻辑,是信念研究的两种不同形式抽象,后者对信念形式的研究要兼顾题材的特性。法律逻辑属于后一种方法论逻辑,它的理论结构是3种方法论(法律推理、案情论证、修辞论证)与两种信念(恰当性、合情性)的对应。  相似文献   

9.
将决策树扩展到不确定情形,使用基本信念分配bba(basic belief assignment)来描述训练集的不确定类别,形成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信念决策树.使用稳态环境和置信度2个要素约束bba,形成置信bba.文章给出稳态环境和置信bba的相关定义,运用置信bba来描述训练集的不确定类别,研究了基于置信bba的信念决策树构造,包括bba距离、属性选择方法、分类策略、终止规则及叶结构和树构造流程;最后,给出一个算例以阐述基于置信bba的信念决策树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访谈调查法得到能够引发听障儿童内疚情绪的各类情景,考察初中、高中听障儿童在不同情景中内疚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根据调查所得编写情景故事,将情景类型设定为2个水平,采用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用自我报告法完成相关问题.结果表明,诱发听障儿童内疚的情景主要集中于人际交往情景;初高中听障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相比于父母交往情景,听障儿童在朋友交往情景中的内疚情绪理解能力更高.以上结果说明,听障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把外界刺激、知识库中的规则离散为基本元素并且和信念、期望及意图主体(BDIagent)的前提结论结合在一起,用可学习的函数关系表示了信念、期望及意图的相互转换机制。BDIagent通过生长和演化在规则库中留下痕迹,此痕迹对规则圈中的优先树进行修改,BDIagent在内部函数作用下生长变大,在外部函数作用下演化为友员主体,也可以蜕变为面向对象的类;演化生长为具有各种用途的、在一个整体前提下有机组合的各种功能单位。这种主体可方便地建造适应于许多智能领域的应用程序,使其成为面向自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数据结构,以这种算法结构为基础能构造出自组织设计所需要的主体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赵国荣 《科技信息》2008,(35):186-187
本文分析了Agent的信念、愿望、意图模型(BDI模型)。依据BDI模型结构,本文刻画了Agent的内部状态,主要涉及Agent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等思维属性,使该模型既能描述客观环境,又能描述Agent的思维状态及其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Wang S  Niu H  Cui X  Jiang S  Li Y  Xiao X  Wang J  Wang G  Huang D  Qi Q  Yang Z 《Nature》2005,435(7045):E5-6; discussion E6-7
Bai et al. suggest that in China's Inner Mongolia steppe, community-level stability arises from compensatory effects amo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t both the species and plant functional group (PFG) levels. By analysing a consistent 19-year data set (1980-98), we show here that their analysis of a 24-year field data set (1980-2003) is called into question by inconsistencies in sampling location and numbers after 1998; the authors' findings are further undermined because they do not distinguish temporal variation from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analysing compensatory effects among species or PFGs. We believe that rigorous reanalysis is need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rassl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中肺结节检出过程烦琐,且存在假阳性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视角深度信念网络的肺结节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肺结节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后不同大小的肺结节归一到不同尺度的立方体中,然后将不同视角的2.5D切片作为深度信念网络的输入数据,最后通过不同的融合策略完成对肺结节的识别。在肺部图像数据库联盟(LIDC)数据集上大量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肺癌识别系统本文方法敏感性为(92.8±0.25)%,平均每组病例假阳性个数为2.4±0.3,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肺结节自动检测过程中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当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丹尼尔·贝尔,以其独特的思想风格、学术视角而独树一帜。他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把文化提升到关乎人类的存在和信仰的高度,具有节制人的欲望、凝聚社会力量的价值。这对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的启发性。但他在社会分析中所运用的断裂的方法论和其思想中的文化权威观还有需要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的信仰教育弱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信仰教育的客体对信仰教育的认识模糊、态度淡漠、主流信仰状况不容乐观,信仰教育主体的意识不强,信仰教育的内部机制不协调等;信仰教育弱化问题的成因,主要归结为社会大环境等宏观因素,以往信仰教育的误区以及评价体系等中观因素,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等微观因素;解决信仰教育弱化问题主要从提高对信仰教育的认识,把握信仰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创新信仰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做起。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古语中“常世“一词,是日本古代信仰“常世信仰“的代名词,其词义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下,常世信仰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即在中国文化的的影响下,日本人对事物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肺结节的良恶性分类是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分类精度低、假阳性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把深度信念网络(DBN)引入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过程中,提出自定义的DBN分类算法。首先从不同的角度提取肺结节特征,并形成特征向量。然后根据提取的特征对三个隐藏层的节点数进行分析;并构建了一个5层深度信念网络。最终使用训练样本对DBN进行训练;并输出网络的测试结果。对175个病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算法的分类精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2.5%和93.2%,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与传统算法相比有更好的分类效果,可以给医生提供客观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