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技艺随朝代更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古汉字造字法"六书"中"形声"、"象形"、"会意"、"假借"、"指事"、"转注"角度出发,追寻造字法与古典园林的联系,对汉字造字法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汉字之美,充分体现在篆字之中,汉字由篆变隶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却也留下了诸多缺欠.假如由篆到隶多一些顶层设计,而不是迁就下层吏卒庶民的书写习惯,假如把精力用在规范字根字上形成标类标音文字,假如多利用弧线去造字、多造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假如将“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作为重要的造字手段,汉字或许成为一种更高级实用、更高效规范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正> 二形声化的改革趋向汉字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象形、指事和会意为初级阶段;假借为中级阶段;形声、转注为高级阶段。象形、指事和会意是初级阶段;它通过"依类象形"的原则创造了象形文字,即"字形表义"字。假借为中级阶段;它是从象形、指事和会意的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通过"同意代替"的原则使"字形表义"字变成了"字音表义"字。黄侃《论学杂著》:"文字根于语言,语言发乎声音。"这种借音表义实即语源义,其它语族的拼音文字正是从这借音表义的直音化的假借阶段走上拼音文字路线的;汉字却没有这样,它通过形声和转注开始向"字形表义"回归。形声、转注为高级阶段;它是从假借的中级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通过"形声相益"的原则使"字音表义"字变成了"标音衍形"字。其中,转注是给"转声托事"的假借字  相似文献   

4.
假借通假和破读等现象,既是文字词汇的问题,又是重要的语音问题,由于它们似同实异,辨别起来有一定困难,妨碍了我们对古文的阅读,因此,区分它们对掌握古汉语字词的形、音、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上述问题,结合具体的语境作比较分析。假借和通假。从广义上说假借和通假都是假借,不过前者是造字假借,后者是用字假借,我们通常所说的假借是指“六书”中的假借,而不包含通假。假借是因有限的汉字不能记录极为丰富的语言中的词,为了解决这个字少词多供不应求的矛盾而产生的特有现象。它是用业已存在的字来托事,表达另外一…  相似文献   

5.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借字”的现象,分为假借和通假。二都属于借字记音现象,并没有造出新字来。但假借是本无其字的借字现象,而通假则是本有其字的借字现象。通假字与异体字也有共同点:二都存在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同一个词的现象。二的不同点是:通假字之间的本义不同,而异体字之间的本义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借虽然没有新增文字形体,却使一个原无字形可表达的语词固定地有了一个书写符号。从文字记录语词的原则来说,它是一种造字法。假借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许慎《说文》对“假借”的定义,“本无其字”指的就是客观造字要求。“依声托事”则是为语词寻求书写符号的主观认知过程。假借字的含义,与其本义可以有联系,但关键在“依声”。假借字的使用,既突破固有的象形表意的方法,解决了语词字符的文化交流需要,也节制了字符的数量膨胀,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音的新途径。在汉字发展史上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出了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被现代广告标志设计者用来,成为标志设计的元素。而且这一元素的运用,发扬了汉字这一表意文字的特点,突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了汉字的光辉,使标志设计独具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转注的争论历年不休,各有千秋。这些差异多是角度不同。笔者欲从转注分类造字法这个角度出发,简论转注中遵循会意形声的原则以源义素为转变核心造转注字,以转注原体字为声符,添加"类首"为形符,形成形声转注字。而另一种就是在转注原体字的基础上,添加形符或转形符,形成会意转注字。互训可能是转注原体与转注字间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9.
六书名称出周礼,周礼地官有保氏。只有总目无细目,细目出于西汉时。汉儒首次把六书,释作六种造字法。总括三家班郑许,大同小异用班许。许慎用功最勤恳,剖析万字著说文。总结六书使人们,认识汉字规律性。象形指事和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四体二用要分清,前面四体要牢记。象形通过描实体,表达词义来造字。日月禾鸟州瓜果,又分独体与合体。特征简约和典型,整体局部都可以。指事是用指示性,表示概念和事物。象形指事各表示,具体事物和概念。象形是用写实法,指事往往用象征。指事三类独加变,上下本来片夕派。抽象符号表语词,局限…  相似文献   

10.
"亦"甲骨文作■、"夜"甲骨文作■,"腋"字在甲骨文未见。从隶变和形声造字法来看,"亦"是"腋"的本字,为指事字,"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副词"亦"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字。"腋"字出现在隶变时期,从汉字分化理论来看,表"胳肢窝"义的"腋"字为"从肉亦声"构形的形声字,但隶变后的"月"与"肉"书写形式相混,古文中"夕"与"月"字皆从月象形,故"从肉亦声"构形与"从夕亦声"构形相似。从文字构形避让原则考虑,后来才造出"从月(肉)夜声"的后起字"腋"。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六书”中的次第问题。认为“象形”应置于“指事”之前,“假借”应置于“形声”之前,“会意”也应置于“形声”之前。所以,除了“转注”的“五书”的次第应为: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对限制性手写汉字的结构识别方法。在对汉字的笔画构成以及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链码来描述汉字的结构特点。通过回溯策略的运用,使得笔画抽取中的一些错误可以得到自动的纠正。在实验中,该方法对500字种的常用汉字取得了较好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曲线匹配的印鉴图像自动检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汉字笔划横平竖直这一特点出发,提出了汉字图像中适合于印鉴图像检索的两种特征:汉字的外边缘轮廓和汉字的方向投影密度.进而用函数曲线对这两种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将对汉字的匹配归结为对函数曲线的匹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两种特征的稳定性以及基于这两种特征的曲线匹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汉字简化总表》的简化方式大致有四种。繁简字之间存在“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关系。客观审视简化字,可谓有得有失。现阶段汉字的发展应以简化为主,汉字简化的关键不是减少笔划而是减少用字的数量。建议《规范汉字表》分成三类,确定各类的使用原则和范围,以弥补《汉字简化总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汉字笔划细化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汉字笔划细化和提取方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定义了一组新的结构元素序列,保持了原样本图像汉字的连通性和拓扑性的骨架,有效地抑制样本细化后汉字笔划的扭曲和歪斜;在此细化的结果基础上,定义了一种新的汉字笔划提取算法,准确提取出原汉字的横竖撇捺笔划的形状、形态及形式结构信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琴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5):4426-4432
目前汉字字形的生成仍是手工劳动和人工设计,加上汉字数据量巨大截止到现在没有一种合适的字形自动化生成工具可以使用。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字形描述库的汉字字形自动生成的技术。该技术先将汉字字形与字形描述库映射,以字形描述库为桥梁将汉字字形数据化,然后通过查找字形描述库找到汉字对应的骨架信息,提取笔画骨架。最后通过数据的逆向处理将笔画骨架信息还原为各种汉字字形,形成汉字字形库。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论证台湾存在汉字简化的现象, 并分析台湾汉字简化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首先, 通过爬取台湾的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和博客, 建立台湾汉语语料库。然后, 借助语料库统计数据, 论证台湾民间存在对简笔俗字的使用偏好, 即台湾存在汉字简化的现象, 并进一步分析台湾汉字简化的若干特点。最后, 讨论台湾汉字简化的影响因素, 包括大陆简体字、汉字编码、中文输入法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字块特征的汉字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汉字分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字块"分类方法,具有汉字拆分简单、直观,符合汉字结构和笔顺规律,记忆量小等特点,能方便地移植到数码设备中用于汉字输入编码,亦可广泛应用于汉字分类研究、汉字检索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说文段注》中"某行某废"所说的字词进行考察,借此分析汉字词的演变情况,得出汉字演变的一般规律;同时对段注中关于假借的观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中期简本《老子》甲、乙、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简本中大量使用假借字、异体字,真实反映了当时楚地的用字情况,为研究汉字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试对简本《老子》甲、乙、丙中所用假借字进行分类、考察,以期能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点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