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正交设计优化煤层注水工艺参数的组合,对地质条件稳定的煤层是实现最佳注水效果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对于地质条件不断变化的煤层,采用该方法,其效果不一定能满足注水工程要求。为此,针对地质因素为不稳定状态下的煤层及影响煤层注水的地质因素既有定性变量又有定量变量的特征,提出利用数量化理论与正交设计2种方法确定注水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并进行了工程试验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法节省注水试验工程量,接近实际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可加混料模型参数估计A—最优正交区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含有过程变量的二阶可加混料模型,研究了参数估计的A-最优正交区组设计,借助计算机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一般地给出了q分量二阶可加料模型的A-最优正交区组设计。  相似文献   

3.
超滤膜处理含油污水后污垢的清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装置在处理含油污水时,浓差极化与凝胶层同时存在,凝胶层一旦形成,便大大超过浓差极化的作用。此时单用传统的清洗方法难以恢复膜的透水通量。在油田污水站用管式超滤膜组件对采油污水进行了处理,分析了膜面污染的组成,试验了油-酸-碱,碱-酸-碱,碱洗等清洗方法。针对中型管式超滤膜组件,确定了低压大流量冲洗组合化学清洗的清洗步骤。  相似文献   

4.
对于含有过程变量的三分量有下界约束的线性-倒数混料模型,本文研究了参数估计的D-最优正交区组设计,给出了这些D-最优正交区组设计与混料分量下界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对于含有过程变量的三分量有下界约束的线性-倒数混料模型,本文研究了参数估计的D-最优正交区组设计,给出了这些D-最优正交区组设计与混料分量下界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组合工艺中的正交试验设计与二次正交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工、治金、选矿等工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存在许多组合工艺问题,即产品的性能指标与生产工艺中许多因素有关,如何选取工艺中的各因素的值,以便在成本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所在地要求的产品性能;或是使产品的其它性能指标达到要求而主要性能最优,这些都是组合生产中最优组合问题和最优问题的求解。目前,主要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回归分析法,作介绍了正交试验法的试验设计和试验安排、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的最优设计准则-联合最优设计准则,满足这种准则的设计能同时较好地满足多种线性最倨准则及D-最优准则,给出了这种最优设计的等价条件,构造它的数值 法及其收敛性证明。  相似文献   

8.
以NOL环试样的拉伸强度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对T700/E-51复合材料的固化制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固化工艺对纤维缠绕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固化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可以大大减少试验次数;后固化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对试件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目前采用的固化制度不是最优组合,需要进一步寻求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9.
可加混料模型参数估计E—最优正交区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含有过程变量的二阶可加混料模,研究了参数估计E-最优正交区组设计,借助电子计算机解非线性规划问题,一般地给出q分量二阶可加混料模型参数估计E最优正交区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摆脱了焊剂设计的经验模式,采用D-最优混料优化设计理论,为焊剂设计开辟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以科学地安排试验,建立数学模型,绘制成-性能图形,揭示组元间的交互作用,是寻找最佳配方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壳聚糖制备超滤膜的膜条件及致孔剂的种类,含量对膜的结构和 影响,结果表明,选择质量分数为7%的水溶性PEG为致孔剂所制得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最理想。  相似文献   

12.
以氯甲基化聚砜(CMPSF)和聚砜(PSF)为膜材料,以聚乙二醇(PEG600)为添加剂,采用L-S相转化法制备CMPSF/PSF共混超滤膜.对CMPSF/PSF共混膜进行季铵化探索,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膜的断面结构.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实验,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水通量的回归方程.通过单因素影响模拟计算,考察共混比、聚合物浓度、添加剂浓度和挥发时间等制膜条件对水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参数是:聚合物总浓度为22%,共混比(m(CMPSF)/m(PSF))为1/4,添加剂含量为6%,蒸发时间为90 s.CMPSF/PSF共混超滤膜的水通量为195.3 L/(m2 ·h),在操作压力为0.2 MPa时对聚乙烯醇PVA(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50 000)的截留率为99.5%;CMPSF/PSF共混膜季铵化后水通量降低,截留率变化不大;CMPSF/PSF共混膜断面形态属于典型的非对称指状孔结构,季铵化后膜发生了溶胀.  相似文献   

13.
从溶液相因素出发,以聚砜超滤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豆粕溶液为废水液,实验研究溶液相在膜过程中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污染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严重,不同浓度下在230min时其污染达到平衡,不同pH值在210min时其污染达到平衡,在酸性条件下污染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4.
尝试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静电喷雾法)来制备一种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的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液芯微囊.在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氯化钙的浓度对成囊过程中微胶囊膜厚、粒径等的影响.同时结合不同制备条件下微胶囊的成囊性,优化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胶囊制备工艺.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中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0,15 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法对处理含油污水用的聚丙烯腈(PAN)超滤膜铸膜液配方进行了优选.试验证明,用正交法进行铸膜液配方的优选时,能找出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膜性能的影响.用较少量的实验即可优选出最佳的铸膜液配方.该配方可作为制备处理含油污水用PAN超滤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当前中国超滤技术在化学制药工业当中的应用.阐述采用超过滤技术后,可以 改革原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了成品的效价,并且增加了成品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酶—膜法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过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了酶法提取与超滤膜法精制相结合的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工艺。采用电导率测试法瞬时动态反馈提取过程的传质规律,根据多种物系的实验结果确定提取、分离过程的优化条件,对提取过程传质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膜法超滤过程的传质模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超滤对大蒜粗多糖中蛋白质的脱除效果.选择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的超滤膜(MWCO),并研究了超滤次数、操作压力、样品浓度和膜的清洗方式对超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该超滤膜来脱除大蒜粗多糖中蛋白质的最佳条件为:大蒜多糖的质量浓度20mg/mL,压力27.58kPa,超滤3次.该条件下大蒜多糖通过率达到92.1%,蛋白质含量由O.5%降低到了0.05%.超滤膜使用后,不经清洗,再次使用,大蒜多糖的通过率为74.7%,为原通过率的78.1%;经蒸馏水一Na0H溶液一蒸馏水混合清洗后,大蒜多糖的通过率为93.2%,恢复到原通过率的97.5%.结论:采用超滤法可以脱除大蒜粗多糖中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分子液晶浓度、添加剂含量、蒸发温度和蒸发时间四种制膜参数对含有高分子液晶的聚砜超滤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添加剂含量外,其他制膜参数都是通过改变初生态膜(液态膜)表层聚合物浓度影响膜表层孔径及孔隙率.在一定范围内,高分子液晶浓度增加,膜表层孔径减小、孔隙率增加,超过此范围则结果相反.添加剂浓度的增大,使膜的孔隙率升高,而且使膜内部指状孔长度增加、连通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聚醚砜超滤膜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醚砜(PES)为膜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超滤膜.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制膜参数PES浓度、PVP浓度、蒸发时间、凝固浴温度、凝固时间对膜性能影响显著程度;并进一步探讨了显著因素PES浓度、PVP浓度、凝固浴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制备截留分子量为67 000的超滤膜的最佳条件为:PES浓度16%~22%,PVP浓度10%~14%,凝固浴温度303~313 K,蒸发时间60~12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