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畲族熟语是畲族人民言语活动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大量的隐喻。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畲族熟语,揭示了畲族熟语意义形成以及理解的认知机制,从而也为畲族熟语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的过程就是在原语和译语语言文化之间建立对等的过程,隐喻翻译的目标同样也是达到原语和译语表达的对等.由于现代语言学对隐喻现象的不重视,在翻译理论中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弱项.从篇章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讨论纽马克的隐喻翻译,分析了纽马克关于隐喻翻译的观点在现代翻译理论中具有的典型意义和其隐喻观导致的理论不足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人们热衷于从概念层面对隐喻进行认知分析,低估了语言层面的隐喻分析.概念隐喻必须通过语言层面的隐喻来体现,研究语言隐喻的语篇功能建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探讨语言隐喻在原文和译文中的语篇形式衔接建构;对比分析隐喻表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看其如何实现原文语篇意义衔接在译文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孔辰  赵玉闪 《科技信息》2011,(23):I0268-I0268
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的认知特征在隐喻和隐喻翻译的研究中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的认知阐释和多种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并得出广告隐喻的几点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线形,隐喻性语言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的基础上。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从隐喻的认知特点来看,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汉语隐喻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同时,汉语隐喻的翻译要注重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探讨汉英人体四肢即手、臂、腿和脚的隐喻,发现了隐藏在其后的隐喻概念及其形状、功能、位置和心理相似性的认知基础,揭示了人类“近取诸身”的认知方式,从而为隐喻的概念性、普遍性和系统性提供了佐证,说明了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工具.  相似文献   

8.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谚语作为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熟语,反映着文化.本文通过对比汉英谚语中来分析其体现出来的汉英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淼 《科技信息》2009,(8):109-109
一直以来人们热衷于从概念层面对隐喻进行认知分析,低估了语言层面的隐喻分析.概念隐喻必须通过语言层面的隐喻来体现,研究语言隐喻的语篇功能建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探讨语言隐喻在原文和译文中的语篇形式衔接建构;对比分析隐喻表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看其如何实现原文语篇意义衔接在译文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贾竑 《科技信息》2010,(23):I0032-I0033
熟语是各民族在语言文化交流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本文探析汉英熟语的语言特征,并阐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英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植物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植物词作为人对客观世界中的植物认知结果的语言形式表征,有着其它词汇范畴没有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对比分析、分类、概括的研究方法。对比了汉英植物词汇的隐喻意义,并探讨了汉英植物词之间的互译。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商务语境中最为普遍的语言组成部分之一。隐喻翻译的关键是译者能否成功地传递或重塑其中的喻体意象。喻体意象的恰当转换可以传达隐喻的真实意义,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翻译时译者若从二分法的视角下对商务语境中的隐喻采用直译与意译结合起来的翻译策略,优势互补,合力相助,能够产生比较满意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隐喻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定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译者应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隐含的文化信息,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求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语言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汉英翻译过程存在着非对应性,以美国行为语义学家莫里斯的符号学语义理论为基础,从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的符号学视角解释电视新闻汉英翻译中非对应性的理据。  相似文献   

16.
死隐喻是隐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一些隐喻虽已"死去",变成普通词汇,却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对语言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旨在介绍死隐喻的概念,分类,汉英语言中死隐喻的某些现象,使读者对死隐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说明死隐喻对语言的特殊贡献。学好死隐喻对于我们加深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化角度下的中英隐喻互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和认知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中英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就使得中英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而英汉互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英汉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隐喻的翻译就成为翻译中最为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庆伟 《科技信息》2009,(24):I0345-I0346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做好英语长句的翻译,必须掌握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一些规律性差异,然后探讨了英语长句的一些典型翻译技巧,总结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些翻译方法,对翻译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平 《皖西学院学报》2013,29(1):74-76,97
就汉语与英语的语义对应关系而言,主要涉及语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对应空缺和对应冲突等4种情形.汉英的语义对应不规整现象主要源于彼此所处文化环境的异域性特征.汉英文化的差异性投射到各自的语言当中,在历史进展中逐渐演变成同等指称语义的不同隐喻指涉.汉英语义对应的复杂性要求译者增强文化比较意识,针对不同情况,在翻译实践中运用灵活的策略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地实现语义的等值转换.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言共性和汉英比较,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角度演绎性地推理语言的理据性,认为语言起源于拟声,随后语义分化,语音随之改变,但无论是音变还是义变都有规律可循。汉英词汇音义演变的规律包括:语义的分化,音近义通;转喻性范畴层级移位引起语义的扩大或缩小;语义的引申转移是隐喻认知机制的结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