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通过自学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班组是企业中最基层的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开展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创建活动,是一个全面提升基层队伍能力和素质的系统工程,既融入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新理念。又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清洁的需要.还切合节约优先,和谐发展的时代特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建“五型”班组,也为石油行业搞好班组建设,提高基层队伍素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校园和谐发展系统(HDS)是由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组成的“自然—社会—文化”系统,是包括要素子系统、环境系统、调控系统及目标子系统在内四位一体的和谐发展系统。校园和谐发展是区域系统不断协调、组织与完善的过程,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确定全面发展的和谐校园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行依法治校;实现资源互补,促进部门协调优化;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高师生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企业,要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就要切实把握、领会好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实质,理解其科学内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习成果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一要从五个层面充分理解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掌握其内涵实质;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处理好、协调好各种关系;三是建设和谐企业需要解决的五个重点问题。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从所在企业自我认知出发,阐述了文章命题,值得学习、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蕴 《科技信息》2012,(34):101-10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首要任务,而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依靠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又必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企业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为社会稳定贡献价值。本文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以实现对员工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并保证社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孙锋 《科技信息》2009,(30):I0054-I0054
团队氛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可以确定的是,团队氛围是在员工之间的不断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和谐的团队氛围能够使每个成员心情愉悦,建立安全的人际信念,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明确的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顺畅的沟通渠道、及时的反馈通道、系统的激励机制以及具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和通情达理的员工是建设和谐团队氛围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好的团队氛围,建立“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和渚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形成企业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企业。和谐企业是一个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支撑的企业,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用科学发展的思想,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物质财富的积累作为工作的中心,同时,又注意将全体员工创造财富的过程,纳入发展的轨道中来考虑,让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员工。而实现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有和谐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才能引领企业健康、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雪 《科技资讯》2007,(30):172-173
本文从社会目前普遍存在的"跳槽"现象出发,引出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如何在科学发展现丰富内涵的指引下应对企业与员工间忠诚度不高等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正体现了激励的基本原则.本文强调了从树立"为员工服务"的意识,建立明确规划和科学管理方法,加强创新意识三个方面实行企业"人本"管理,同时阐明"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忽视企业的利益.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而人的全面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落实到企业,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应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选准人才,用人所长;鼓励公平竞争;注重培养开发等角度论述了企业如何促进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时下,构建"和谐企业"成为社会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最终解释了"和谐企业"的内涵,并提出了公司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现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和谐发展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科创企业员工为样本,运用fsQCA方法整合员工层面与组织层面的5个条件,探讨员工内部创业的多重触发机制。结果显示:资质过剩感、自我效能感、悖论式领导感知、社会责任水平与组织和谐度是员工内部创业的关键构成,但单个要素并不是促进员工内部创业的必要条件;4种员工内部创业要素组态有助于促进员工内部创业,构成的员工内部创业路径分别是员工主导的自我驱动型、员工开拓的领导感知型、主体多元的综合发展型、企业支持的平台推动型;在悖论式领导均存在的条件下,社会责任水平与组织和谐度具有“殊途同归”的作用。研究深化和拓展了员工内部创业的形成条件,为企业采取针对性创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社会构成的一个细胞,只有企业和谐,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企业的和谐文化以追求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反映着职工对和谐企业的总体认识.评价和理念。构建和谐企业,既包含和谐文化建设的任务,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和谐企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企业的思想根基,也不可能有广大职工共建和谐企业的实践追求。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世纪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目标。离退休管理工作涉及离退休老同志群体的稳定、校园的和谐,其管理必须是以人为本、充满活力、民主、有序的服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社会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为矛盾存在,才要和谐,因为要和谐,才需要协调矛盾。坚持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与矛盾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充分认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替体系、进一步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高度重视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努力追求的两大目标,也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两个重要尺度。运用社会历史的方法分析得出结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分析,提出在动态中把握二者的和谐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是当事人处理民事争议时激烈对抗的产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相对于判决和调解,民事诉讼和解制度有着软化和实质性解决社会矛盾的优势。它具有消弥当事人分歧,缓解社会紧张关系,使纠纷获得法律上、实体上和心理上的完全解决的独特社会功效。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我们需在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在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改良,以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命题。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针对我国目前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公平价值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强化大学生个性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大学生个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高校教育者应该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良好个性自由、充分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要着力推动三个转变,即在思想观念上由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在指导方针 上由“效率优先”向“更加重视公平”或“公平优先”转变;在实际操作上由片面追求GDP向追求社会和谐转变。构建和谐社会 应该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和评价考核系统。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应重点实施三大基础性工程,即公民素质提高工程、社会公平 促进工程及和谐文化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很多,其中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三大支点。而廉政建设是直接关乎社会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是否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加强廉政建设可以避免因腐败引发利益获得的不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为先进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和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文化传递着"以人为本"、"传递和谐"的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体育运动提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可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凸现了体育文化的独特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