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脱水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体力表现和健康具有的危害,认为确保运动者身心健康,有规律地补液预防脱水是绝对必要的.从补液相关成分分析入手,对补液的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合理的液体补充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机能水平和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运动营养补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运动营养方面的文献资料,试图从营养补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入手,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国内外运动营养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成果,为运动训练工作中的营养补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述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前、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间不同血糖指数的含碳水化合物(CHO)食物的补充对耐力运动能力及代谢的影响,目的在于为教练员、运动员及体育科研人员提供更为有益的运动营养补充方式,使营养补充与提高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达到更加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用互相补充原理的认识论对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的矛盾进行认识,缓和人们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不同认识的对立,明确矛盾双方一体共存客观事实,为它们相互间的借鉴与补充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前人的观点和认识得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可以建立起相互借鉴与补充的关系,同时这种关系将有利于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以糖作为能量补充的基点,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空白运动组(B)和服用乳糖组(L),研究补充乳糖对减缓昆明小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以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结果表明:(1)在小鼠运动前补充乳糖能减少血液中的乳酸;(2)游泳力竭运动后,空白运动组的小鼠的血糖浓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下降趋势明显,而服用乳糖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不大.说明补充乳糖后,可以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董勤峰  裴艳华 《科技信息》2013,(26):328-328
本文叙述了运动中运动员能量物质补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选择运动中能量物质,分别阐述了运动中能量物质补充的五条原则,即能量物质补充必须与具体的运动项目相结合;必须根据运动目的合理安排;必须与比赛日程相吻合;必须因人因地而异;必须要全面而科学地认识运动补剂。  相似文献   

7.
补充谷氨酰胺与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氨酰胺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其补充对于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介绍谷氨酰胺的代谢过程及其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关于补充谷氨酰胺对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改善运动机体的免疫能力,促进运动创伤后的恢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肌酸已成为最流行的能力增强剂.大量有关肌酸的文献认为:运动人体使用肌酸使运动后磷酸肌酸的再合成速度加快,力量和速度增强.通过对补充肌酸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员补充肌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综述法,针对急性剧烈运动引起机体细胞内过氧化和抗氧化失衡,造成氧化应激损伤的情况,分析了不同运动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探讨了抗氧化剂的补充.研究表明:通过运动中生成抗氧化剂、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及提高抗氧化剂酶的活性,可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为今后抗氧化剂在运动机体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小安 《科技信息》2011,(11):37-37,25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探讨不同强度的运动和营养补充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在运动过程中,不同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产生自由基的方式各不相同。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和营养补充能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的活力及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1.
对单个颗粒在竖直向上管内层流、紊流中及在液体发生相变时的运动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建立了计算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在随流体轴向运动的同时还存在向管中心方向的径向迁移。固体颗粒到达管中心后会随流体一直向上运动。在近壁面处存在一个流化死区,流化死区的大小与流体流态、固体颗粒的大小和密度有关。固体颗粒尺寸及密度愈大,流速愈小,则流化死区愈大。液体相变对颗粒的运动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热流密度不是很大,液体流量较小且在起始截面处的液相为单相饱和液体时,管内相变会对固体颗粒的运动规律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当液体流量较大且为紊流流动时,这一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2.
分析垂直冲向液体表面的圆盘平面所受到的冲击力.得出运动物体溅落于液体表面所受冲击力的基本方程,建立物体以锥面溅落于液体表面所受冲击力的方程,讨论水平抛射圆盘在液体表面溅落时能够被弹射出液体表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机体运动能力的一种特殊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热能和营养补剂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中长跑项目。本文综述了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营养补充要点,为高原训练的运动营养补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支链氨基酸(BCAA)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与人体的运动能力密切相关。一方面,补充BCAA能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并促进糖异生,可以提高力量和无氧运动能力。另一方面,支链氨基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ATP的效率高于其他氨基酸,补充BCAA可以降低[游离色氨酸(f-Trp)]/[BCAA]的比值,减少5-羟色胺(5-HT)形成,为机体长时间耐力运动提供能量。但是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支链氨基酸对运动能力没有影响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大量补充支链氨基酸会引起血氨升高,进而影响运动能力,故在研究如何补充BCAA的过程中,学者们更多关注补充支链氨基酸的剂量。但是由于运动试验的复杂性,补充BCAA的剂量、BCAA的最佳浓度以及BCAA中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的比例一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何合理补充BCAA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同时,BCAA参与糖代谢的机理尚不清晰;另外,长期以来,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补充BCAA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尚没有定论。相信,随着微透析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些问题会越来越明朗化。  相似文献   

15.
讨论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中钢球的运动规律,为测定液体粘滞系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补充谷氨酰胺对运动小鼠谷氨酰胺代谢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大强度长时间运动情况下,补充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对血浆Gln、骨骼肌Gln合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证明大强度运动时,经补充Gln能有效地提高血浆、骨骼肌Gln浓度,维持小鼠在运动中的Gln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SD大鼠外源性补充左旋肉碱(L-肉碱)并结合长期游泳训练,观察大鼠骨骼肌肉碱含量、骨骼肌线粒体肉碱脂酰转移酶-I、H+K+-ATP酶活性的变化,分析运动及补充L-肉碱对机体骨骼肌能量消耗与生成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外源性L-肉碱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同龄纯种SD大鼠32只,所有大鼠在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A组)、单纯运动组(E组),单纯补充L-肉碱组(L组),运动结合补充L-肉碱组(LE),分笼喂养,每组8只。安静对照组和单纯补充L-肉碱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单纯运动组和运动结合补充L-肉碱组进行游泳训练,训练时间共持续6周。补充L-肉碱组和训练结合补充L-肉碱组每周训练三次,并于每次游泳训练前1小时补充L-肉碱,安静对照组及单纯训练组自由进食,经6周实验后各组大鼠取出骨骼肌样本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ELISA测定并分析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线粒体H+K+-ATP酶、CPT-I酶活性变化。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单纯运动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H+K+-ATP酶、CPT-I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补充L-肉碱组大鼠H+K+-ATP酶、CPT-I酶活性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结合补充L-肉碱组大鼠H+K+-ATP酶、CPT-I酶活性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运动组相比,运动结合补充L-肉碱大鼠H+K+-ATP酶、CPT-I酶活性显著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在安静及单纯补充L-肉碱条件下,大鼠运动结合补充L-肉碱后骨骼肌中肉碱含量显著增高,有利于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速度增加,脂肪酸氧化速度因此加快,ATP能量的生成可较大程度提高。(2)与安静状态下大鼠相比,运动并结合补充L-肉碱后骨骼肌线粒体中H+K+-ATP酶的活性显著升高,且比单纯运动后升高更为显著,提示运动结合补充L-肉碱对骨骼肌线粒体H+K+-ATP酶活性产生的增高效应会进一步促进骨骼肌线粒体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液体静压主轴运动误差分析及优化的不足,基于液体静压主轴的结构参数,建立了主轴运动误差的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在不平衡质量作用下主轴转子不同转速下的动态参数变化规律。以主轴运动误差数学模型作为目标函数,以主轴系统参数作为设计变量,采用遗传算法对液体静压主轴系统的运动误差进行优化分析。单一因素优化分析时,主轴系统径向误差运动x、y、主轴倾角θ的优化效率分别为41.22%、25.21%、66.16%,多目标优化时效率为4.7%。优化后的主轴运动精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得到了提高液体静压主轴运动精度的结构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调节维持生理机能,构成机体组织,对于运动的机体十分重要,直接关系运动能力和水平的发挥,应保证维生素的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运动生理学有关运动中人体能量代谢的相关理论,对武术运动训练中补充糖类营养的重要性作了相关探讨。在分析武术训练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武术训练中供能系统主要为ATP-CP系统和糖酵解系统,并就糖补充的时机、种类和量等作了详细阐述,以求为竞技武术运动训练中糖营养补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