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大陆上空CO2的本底浓度及其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基于中国境内对大气中CO2浓度的长期监测资料,对中国大陆上空气大气中CO2本底浓度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中国大陆上空CO2本底浓度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其平均年增长值为1.59μL/L,平均年增长率为0.44%,CO2本底浓度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平均为10.35μL/L。同时还讨论了中国大陆上空CO2浓度值的区域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这种变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大别山黄镇朱家冲榴辉岩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显微结构分析,确定出核部原岩岩浆锆石和边部的变质增生锆石。在此基础上利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对不同区域进行了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原岩锆石和变质增生锆石具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组成。原岩锆石的微量元素含量高且变化范围大;变质锆石的重稀土元素含量低(132.2-197.6μg/g),重稀土的分异程度小(Yb/Gd)CN=8.6-11.9),说明变质锆石与富集重稀土的石榴石平衡结晶,边部锆石的Nb,Ta含量为Nb/Ta值分别为0.5-1.4μg/g,0.7-1.5μg/g和0.3-1.3,明显低于核部(Nb和Ta的含量分别为3.8-19.7和2.7-12.1μg/g,Nb/Ta值为1.0-4.6)。这一结果证明边部的变质锆石Nb,Ta特征是与榴辉岩中的峰期变质矿物金红石平衡结晶的结果。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配模式和Nb,Ta等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边部的变质锆石形成于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期间,因此, 锆石的微量元素可以为锆石的形成环境提供新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中部锰结核及洋底软泥中发现低成熟烃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太平洋中部洋底锰结核及洋底软泥中氯仿抽提物的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其.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大多具低成熟特征(个别达到成熟烃特点):“A”/C高达11.4-19.75;碳数奇偶优势指数(CPI)值为1.22-1.23;藿烷C31-22S(22S+22R)值为0.59-0.60,Tm/Ts值为0.99-1.19;βα莫烷/(αβ βα)藿烷值为0.12-0.14;C29甾烷20S/(20S+20R)值为0.35-0.41;ββ/(ββ αα)值为0.38-0.45;芳烃TA(Ⅰ)/TA(Ⅰ Ⅱ)值为0.16-0.21;甲基菲指数MPⅡ为0.35-0.67。根据样品采集区 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是洋底热液活动促使洋底沉积物中有机质发生了热降解,导致了洋底成烃作用,并运移或渗透到锰结核及浅部软泥中,这一现象的揭示对于认识大洋底部环境中油气生成机理和拓展海洋油气勘探思路具有一定的启动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气二氧化碳升高对水稻生长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伟宏  ()王大力 《科学通报》1998,43(21):2299-2302
水稻(津稻1187)生长在开顶式培养室中,其CO2浓度分别为650.355μmol/mol。在生长前期,高浓度CO2对水稻分蘖,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生长后期对根系的生长促进较大,表现为根茎比增加,CO2浓度升高影响了同化物的分配,却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某厂石墨电极废渣中二口恶英的指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盈  张庆华  吴文忠  黎雯 《科学通报》2000,45(6):578-583
研究发现我国氯碱工业中由于采用石墨电极,产生的固体废渣中含有大量二噁英,其总浓度高达 378.85μg/kg,二噁英各组异构体浓度指纹的特征表现为以四至八氯代的二苯并呋喃(PCDFs)为主,其中2,3,7,8位氯取代PCDFs占废渣中总PCDFs的80 %以上,而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的浓度仅处于0.015 μg/kg水平.根据二噁英国际毒性当量因子(I-TEF),计算出该电解废渣的毒性当量(I-TEQ)值为 21.65μg/kg,我国电解废渣中二噁英的这种典型的“氯碱指纹”,在该氯碱工业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池塘底泥中明显可见.  相似文献   

6.
以小鼠宫角注射为动物模型,用0.1μgmL lactacystin抑制子宫中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检测小鼠围植入期(妊娠第5-7天)子宫胚胎植入数量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01)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抑制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后,小鼠胚胎植入数量显著下降,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注射lactacystin除引起子宫中VEGF及其受体mRAN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外,也使VEGF转录调节因子HIF-1的α亚基(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而影响VEGF的表达,同时该通路也参与VEGF受体的表达调控,这可能是影响小鼠胚胎植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膜片钳法研究镧离子跨心肌细胞膜的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杜会枝  杨频  薛绍武 《科学通报》2002,47(7):530-534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研究了镧离子跨大鼠心肌细胞膜的情况。0.01-5mmol/L的镧离子不能通过L-型钙通道产生内向电流,只有在钙离子载体ionomycin(1μmol/L)的运载下才能经由L-型钙通道进入胞内;当形成外向钠离子浓度梯度时,镧离子可以Na-La交换的形式进入细胞,且交换电流基本随胞外镧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与同浓度的Na-Ca交换电流相比较,前后仅为后者的14%-38%。这一膜片钳实验证明:镧离子一般不经L-型钙通道进入心肌细胞,而能以Na-La交换的形式痕量跨入心肌细胞内。  相似文献   

8.
纳米富勒烯聚集体与阿特拉津复合体系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C60与阿特拉津复合体系对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胚胎发育和大型蚤(Daphnia magna)慢性繁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 nC60在浓度达8 mg/L时尽管不影响青鳉胚胎孵化率, 但能增加孵化幼鱼的畸形率. nC60的存在能显著延长胚胎暴露于阿特拉津中的孵化时间. nC60在浓度低至0.5 mg/L时能显著降低大型蚤14 d暴露的孵化幼蚤数. 这可能在种群水平对大型蚤产生影响. 由于阿特拉津对大型蚤的繁殖没有显著影响, nC60与阿特拉津复合体系对大型蚤的繁殖影响与nC60没有显著差异. 这些结果显示nC60对水生生物具有一定毒性效应. 因此, 加强研究其他污染物与nC60形成的复合体系的生物效应将有助于富勒烯的环境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水体混合过程中溶解态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中良  刘丛强 《科学通报》2000,45(12):1322-1326
采用液-液萃取与反萃取分离富集方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长江河口南支盐度0.15 ̄19mg/g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REE)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与世界其他河口相比,长江口溶解态REE的河水端员浓度相对偏低,仅为11.963(Y) ̄0.098(Lu)ng/kg。溶解态REE在长江口低盐度区(0.15 ̄1mg/g)明显析出,但其析出率相对偏低,仅为47%(La) ̄25%(Lu)左右。由于长江口水  相似文献   

10.
木本植物根系和木质部汁液ATP对土壤干旱信息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芳 《科学通报》1999,44(10):1063-1068
以荧光素酶方法检测到,抗旱树种侧柏和较不抗旱树种大叶相思根系ATP含量分别为1.6和0.6nmol.g^-1干重,木质部汁液ATP浓度分别为5.6和8μmol.m^-3土壤急性干旱时,侧柏和大叶相思在土壤含水量(SWC)从正常水平(0.25g.g^-1干上)分别降低到0.02和0.06g.g^-1干土时,植株水势(ψ)分别降低到-4和-3.2MPa,根系ATP含量分别递减99.7%和42%,干旱上  相似文献   

11.
merB基因的序列修饰及转基因烟草对有机汞的高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吉林  沈瑞娟  何玉科 《科学通报》2002,47(23):1815-1819
由于汞污染对环境和生物的严重危害性,汞污染的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页植物修复具有经济、高效等优点,有望成为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手段。通过植物基因工程方法,将细菌中催化甲基汞转变为离子汞的merB基因进行序列改造,通过农杆菌的介导转入烟草,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得到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后代对有机汞表现较强的抗性,在水培条件下,有些转基因株系抗2.5μmol/L的醛酸苯汞(PMA),而0.1μmol/L的PMA则杀死野生型烟草的幼苗。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PMA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此项研究为培育抗汞烟草,修复汞污染的土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MnAc_3·2H_2O在pH=4.0的HAc-NaAc的缓冲水溶液中和2,2'-联吡啶(bipy)反应,制得了双核锰(Ⅲ)配合物[(bipy)_2Mn_2(μ-O)(μ-Ac)_ 2(H_2O)_2](ClO_4)_2该配位化合物的 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C2/C,晶胞参数: a= 3.408 2(7) um, b= 0.864 4(2) um, c= 2.174 9(4) um,β=105.12°,Z=8.其紫外可见光谱在400和600 nm之间有两个非常强的峰,这和一些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含锰过氧化氢酶及含锰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电子光谱相似.循环伏安实验说明,此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经历了一个半可逆的一电子氧化和还原。  相似文献   

13.
石云  杜军保  郭志良  曾超美  唐朝枢 《科学通报》2002,47(20):1561-1565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ygenase,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系统和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系统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分别观察HO抑制剂锌原卟啉-9(zinc protoporphyrin IX,ZnPPIX)对肺动脉压力、体内CO含量、NO含量、NOS表达的影响,以及NOS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对肺动脉压力、体内NO含量、CO含量、HO-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组织匀浆NO含量及各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较对照组降低;ZnPP-IX的干预明显降低的了体内CO含量,此时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较单纯低氧时更为显著,而肺组织匀浆NO含量及各级肺动脉内皮细胞eNOS表达较低氧组明显增加(P均<0.0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时大鼠肺组织匀浆CO含量及各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O-1表达较对照组增加;L-NAME的应用明显减少了体内NO含量,此时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较单纯低氧时更为显著,而肺组织匀浆CO含量及各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O-1表达及低氧组相比明显降低(P均<0.01)。结果揭示内源性NOS/NO与HO/CO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以网络调节的方式共同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MoO_3为前身化合物,在H_2/N_2混合气氛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方法制备了钝化后比表面为 115 m~2· g~(-1)的γ-Mo_2N粉末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该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 CO氧化反应活性.借助X射线电子能谱(XPS)、电子自旋共振(EPR)及激光Raman光谱(LRS)技术对氮化铝的表面钝化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中钼以混合价态存在并得到了Mo~(5+)(g=1.932,g//=1.892)存在的证据,同时还发现了超氧负离子O~-(2_)(g=2.001,Raman吸收峰1124 Cm~(-1))的存在.研究表明,它的产生与 MO~(5+)/MO~(4+)氧化还原电对的转换存在着协同性, O~-(_2)可能是 CO氧化反应的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15.
葛高翔  吴静  林其谁 《科学通报》2000,45(22):2409-2412
建立了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体外测活的非同位素方法。通过克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磷酸化位点Tyrl173周围20肽的基因片段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作为底物,用抗磷酸化酪氨酸的单克隆抗体PY99来检测其磷酸化的程度。此方法在专一性及灵敏度上都比已有方法有显著提高。融合蛋白的Km值(10μmol/L)比合成多肽底物的Km值(110μmol/L)要低一个数量级。此方法还可用于测定c-er  相似文献   

16.
AlCl3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相平衡PT轨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怀彦  郑艳红  吴保祥 《科学通报》2002,47(16):1229-1232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过程和稳定存在的条件是能否进行天然气资源精确评价和水合物灾害防治的技术关键,用可视蓝宝石高压釜水合物实验装置,测定了甲烷水合物在AlCl3溶液中的三相(甲烷水合物-AlCl3溶液-甲烷气)平衡条件,结果表明,当压力在4.040-8.382MPa范围时,形成甲烷水合物的温度在272.15-278.15K之间,随着压力增大,生成甲烷水合物的温度下降,同时,对相同库尔浓度的AlCl3,KCl溶液和其他盐类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生成/分解的PT轨迹和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前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获得了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压力与温度的经验公式,认为在盐类溶液(介质)中,AlCl3溶液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RGD序列普遍存在于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并能为许多整合素蛋白所识别.利用 ELISA,SPR等技术,对表面固定的人工合成生物素-含 RGD环六肽[cyclo(-Arg-Gly-Asp-D-Phe-Lys-Gly-)]与人血小板整合素蛋白α_(Ⅱb)β_3的结合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含RGD环六肽与生物素基团之间的间臂长度在 1.48~2.2 nm时, RGD序列才能有效进入α_(Ⅱb)β_3以头部的反应中心并发生结合反应;反应的平衡解离常数为 1.1μmol/L.为在固体表面研究整合素蛋白介导的细胞吸附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PLT纳米晶微粉,并用该微粉在超声分散下与P(VDF-TrFE)进行均匀复合,成功地制备了PLT/P(VDF-TrFE)纳米复合材料。测定了不同体积分数下样品的介电湿谱;结合SEM形貌观察,利用Bruggeman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复合样品的介电特性;对不同极化电场下复合样品的热释电性能和优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极化电场为45kV/mm,样品的优质因子可高达1.73μC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脂肪醇自由基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俊峰  付华锋  过玮 《科学通报》2001,46(7):558-560
在低分子脂肪醇/过硫酸盐/磷酸盐缓冲体系中,用伏安法研究了低分子脂肪醇α-自由基的产生和还原过程。结果表明,在汞电采表面于负电位发生了以下3个连续反应;(1)过硫酸根S2O8^2-经电化学单电子还原生成硫酸根自由基SO4^-;(2)SO4^-氧化低分子脂肪醇相应的α-自由基;(3)该类自由基单电子单质子还原产生它们自身的还原波,测得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和戊醇等直链脂肪醇α-自由基的表观自由能△rGm分别为107.09,116.74,12.53,126.39和129.28kJ.mol.L6-1,用这一方法研究醇类氧化比基于自由基链反应的现行方法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20.
杨顶田  潘德炉 《科学通报》2006,51(B11):125-128
通过测定高光谱离水辐射率和光吸收,对水体中藻蓝蛋白的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离水辐射率的高光谱曲线中,藻蓝蛋白在620nm的吸收峰表现明显.采用分析算法建立了藻蓝蛋白的生物光学模式,并运用误差分析方法对建立的藻蓝蛋白生物光学模式进行了校正,经过光谱校正获得的藻蓝蛋白与实际测得的藻蓝蛋白浓度的相关性(R=0.755)较光谱波段比(709nm/620nm)获得的藻蓝蛋白浓度的相关性(R=0.729)要好,证明校正算法可以提高藻蓝蛋白浓度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