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质平先生在1918年归国就开始投入到我国近代音乐专业教育和音乐师范教育事业中,先后参与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上海美术学院音乐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并亲自担任教授.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颠沛流离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在我国音乐教育第一线,先后在浙江金华师范学校、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温州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培养了众多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刘质平受聘为山东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教授同时兼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推动了山东省音乐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刘质平先生长期坚持不渝的从事音乐教育,其教育足迹遍布于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各地,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音乐的酝酿期.清末民初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缺失.成绩主要体现在音乐课的设立与音乐教育立法的完善、学堂乐歌开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思想等三方面;缺失主要体现在传统音乐教学的迷失与缺憾、音乐教学曲目过于注重功能性缺乏艺术性与原创性、缺乏主体性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等三方面.客观评价清末民初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得失,对于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科学知识的涌入和新式学堂的建立,我国近代的音乐拉开帷幕。作为学贯中西的音乐教育家,萧友梅不仅创办和推动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教育之路进行了探索。本文从萧友梅的生平、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对萧友梅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著名学者的梁启超在其《饮冰室合集》中有很多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阐述,他在人工美与自然关、审美趣味、音乐的社会功能、美育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具有近代意识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出现,为近代新音乐的产生、发展及启蒙国人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当代音乐教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音乐是最具情感性的艺术,它巨大的感召力和鼓动性普遍被国人看好。因此,在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就成了救国救民的武器之一。故也有人认为,救国救难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轫的原动力。所谓中国近代音乐教育,是指1840年至1919年间的中国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6.
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国家教育体制的选择。近代以来的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无疑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界时常展开有关中西音乐关系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对西方音乐自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师范音乐教育体系所引起的变化与后果,均有不同的判断。本人对此问题略有一些看法,现阐述如下。我国近代以来音乐教育体制的建立是伴随着20世纪初“西乐东进”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将初建的音乐教育纳入了欧洲音乐教育体系的轨道,特别是在音乐技术理论层面上,基本是欧洲音乐教学…  相似文献   

7.
杨立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1):131-132
现代教育技术对现行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实现音乐素质教育提供了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对于深化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丰富的媒体表现手段以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对音乐信息传播载体、音乐教学媒体、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学环境等学校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优化,从而增强音乐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8.
魏捷 《海峡科学》2006,(6):136-137
在校生音乐教育早已成为香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文借由分析近年来香港音乐活动的过往、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从多方面略述香港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以此论述在大批爱港音乐工作者的努力推动之下,当代香港政府对本港音乐教育事业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苏 《科技信息》2012,(21):229+259-229,259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作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音乐文化和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及审美能力,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并不容乐观,它被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音乐的本体是什么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困扰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些普遍存在的,如过分地强调唱歌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而忽略了运用人体去感受音乐的全身心的音乐学习,作为音乐普及工作的学校音乐教育,不能忽略了运用人体去感受音乐学习的必要性,而且它对于音乐的其他门类的学习也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运用人体去感受音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总体状况良好,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对学校的美育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文通过对突出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推动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观念是伴随着现代美育思想的产生形成的,从20世纪初中国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从“音乐美育”到“音乐审美教育”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其中蔡元培的“音乐美育”思想,即音乐被视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以及在人的培养中起的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的主线,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蔡元培的音乐美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视唱练耳是开展音乐学习、培养音乐素养最为基础的一门科目,但在我国的家庭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接导致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从重素养到重技术。对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的研究有利于从音乐、音乐教学的特性和目的的角度出发,构建健康完整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音乐教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乐歌运动”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影响到了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使其走上了接轨西方的专业音乐教育的道路。为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打下良好基础。它所带来的一些西方音乐的形式与体裁及西方乐理和音乐知识都给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血液。在这种冲击与影响下中国传统音乐的主导地住不断下降。此时,中国近现化的音乐家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之路。  相似文献   

15.
国外音乐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文明、办新学、开设乐歌课的主张,我国的音乐教育逐渐在学校开展起来,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日本、欧美等国外音乐一直影响和推动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国外音乐教育和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科学地结合起来将对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以来,音乐救国思潮逐渐兴起,要促进音乐的发展,音乐与教育的结合成为一条最佳路径。应对抗战形势的不断变化,国民政府试图积极引导音乐教育运动的开展,江西省音乐教育运动以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为中心机关,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依靠江西地方政治力量和江西地方音乐学人群体的努力,较好地处理了音乐机关与各级政府、学校、基层音乐组织、基层娱乐场所和民众的关系,有效地发展了音乐及其形式,健全了各级音乐组织,使音乐教育成为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社会文化教育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抗战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7.
陈芸 《海峡科学》2012,(9):89-90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整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充实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该文对畲族音乐进课堂的教育作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洁 《科技信息》2007,(12):189-190
在中国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出现了断裂现象:音乐课程设置与传统断裂,一味揣摩西方音乐规范渐失自我传统音乐的主体性,受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影响,音乐发展的评判标准近似西方.因此,有必要对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对传统音乐教学进行正确的规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音乐交流以及音乐教育的互相认识与理解,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介绍音乐与音乐专业相关知识,重点强调音乐教育以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具体地阐述如何推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以达到提高我国音乐教育水平和使我国音乐教育与世界接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音乐教育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模式上,多沿用传统的模式,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音乐教学模式必须创新,这是新时期对学校音乐的基本要求。要创造、构建出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挖掘符合现代音乐教育教学意义和价值的内涵和精神,将旧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加以扬弃、改进、革新,以形成新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