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冀北异剥钙榴岩中首次确定钡冰长石.该钡冰长石仅分布在白旗和三道沟等地,为半自形-他形粒状.化学成分、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研究显示,冀北异剥钙榴岩中存在有低温系列的钡冰长石,其BaO的质量分数变化较大,为2.25%~6.70%.该钡冰长石的形成可能是钡交代作用的结果,钡的来源可能与热水成因的重晶石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榴辉(闪)岩中钛矿物的赋存状态及载体之间的差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2016年地表查证,从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人工重砂、选矿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比对研究。结果表明:鱼卡和丁叉叉南坡榴辉岩中的钛载体主要为金红石,而胜利口榴闪岩中钛载体主要为钛铁矿和榍石,进一步证实了榴辉岩在退变阶段和钛成矿作用中金红石转化为钛铁矿的理论观点。研究成果为柴达木盆地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内寻找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缅甸帕敢地区含硬玉富钙榴辉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缅甸帕敢地区新发现一种榴辉岩,其全岩化学成分中CaO>15%,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的X Ca >0.9,另一主要组成矿物绿辉石中硬玉端员含量约40%,结构为粒状柱状变晶结构.温压计算结果(750℃,2.7GPa)说明其形成于高温高压的环境.建议称其为"钙铝榴辉岩",以与相对富铁镁的榴辉岩和辉榴蓝晶岩相区分.钙铝榴辉岩的发现丰富了榴辉岩的研究内容,且进一步证明印度板块东部与扬子板块的碰撞带是一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4.
有关野外地质、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资料,证实福建平潭火成杂岩由高铝玄武岩浆和花岗岩浆经过不同程度的机械混合和化学混合形成。对这一火成杂岩体成因的认识,为研究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钙碱性岩带中诸如基性岩石和酸性岩石的时空复合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质谱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辽宁宽甸和山东蓬莱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源超镁铁岩包体和巨晶矿物中的稀土元素REE,测定结果用Nakamura数值进行了球粒陨石标准化计算。根据所得REE丰度和分布模式特征,推测了两地区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属残渣型地幔岩包体,榴辉岩属原始型地幔岩包体。两地区的镁铝榴石巨晶可能是早期液相线上的产物,后期的变质作用对整个REE没有明显的影响。富铝普通辉石巨晶则是比镁铝榴石较晚期的结晶产物。两地区的碱性玄武岩及其超镁陕岩包体和巨晶矿物在REE丰度和分布模式上十分相似,表明了两地区所处的大地地质构造以及熔融和分异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野外地质填图、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同位素年龄等方法探讨冀北赤城红旗营子杂岩的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变质演化以及时代归属等特征,为重新划分冀北赤城的红旗营子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红旗营子杂岩由云州表壳岩及其内部的退变榴辉岩、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等透镜状构造岩块组成,它们一起经历了晚古生代(321~326 Ma B.P.)区域角闪岩相变质事件。其中,云州表壳岩的岩性主要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是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的泥质(含泥质)砂岩,沉积作用发生在晚古生代(340~369Ma B.P.),属于晚古生代沉积-变质地层;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之中的退变榴辉岩、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大理岩等构造岩块应属"外来"的洋壳残片,成因上可能与古亚洲洋的洋壳向南俯冲消减有关。赤城红旗营子杂岩的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变质演化以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特征明显不同于冀北其他地区的红旗营子群,冀北红旗营子群需要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7.
一种特殊类型的夕卡岩—镁铝夕卡岩的矿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研究我国河北省邯邢铁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矿物组成比较特殊的夕卡岩。其组成矿物主要有富铝透辉石、绿脆云母、尖晶石、钙镁橄榄石、钙铝榴石、富铝角闪石、硅硫磷灰石、及蓝色方解石等。与我国常见的钙夕卡岩及镁夕卡岩有明显不同。它作为一个早期独立的阶段分布在各矿区,因其组成的矿物中富含镁、铝,故名“镁铝夕卡岩”。其后期的热液蚀变产生了众多的罕见矿物如雪硅钙石、碳硅钙石、吉水硅钙石、硅灰石膏等及大量沸石类矿物,但无石英,酷似基性火山岩的蚀变产物。矿物学研究表明,这种夕卡岩形成于一种富镁、铝而SiO_2不饱和的地球化学环境和高温低XCO_2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变质岩中的矿物共生组合和前进变质作用中的特征矿物,论述了桐柏围山城变质地体中发育的铁铝榴石+黑云母、蓝晶石+十字石和矽线石变质带与绿帘石角闪岩相及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并据矿物地质温压计和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估算了其形成时温压条件是500—650℃,500—700MPa。  相似文献   

9.
采用镍锍火试金法结合ICP-MS(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了碧溪岭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样品中的Ir,Ru,Rh,Pt和Pd的含量,结果显示其铂族元素(PGE)的含量随着岩石类型呈规律性的变化.从石榴橄榄岩→榴辉岩,各个铂族元素的含量及总量均逐渐降低.碧溪岭超镁铁岩的PGE分布模式是硫化物和非硫化物相(尖晶石/4g铁矿或合金或微粒的金属集合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超高压变质作用改变了碧溪岭超镁铁岩石的原始结构,但是主微量元素、同位素和铂族元素特征均表明,碧溪岭超镁铁岩的母源岩浆来自可能有古老岩石圈地幔参与的地幔源区,其原岩是经历过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堆晶岩,并且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受到过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江苏北部东海,贛榆县一带榴輝岩的地貭特点及其岩石学矿物学特征作一简单介紹,並对其退变貭作用和成因进行初步探討。根据苏北榴輝岩的地貭,岩石及矿物的特征推测苏北榴輝岩的形成可能是沿古老的郯城——江深大断裂有关的次一級断裂和胶南深大断裂带侵入的基性岩受到深成变貭作用的結果。在后来构造运动过程中,同时发生退变质作用,形成块状榴輝岩“核”及片理化的榴輝岩,角閃岩及綠泥片岩部分受到后期偉晶质注入影响,統一的,大小一般約数平方公里的溜輝岩被分割为許多小透鏡体状榴輝岩“核”,在一地区成羣出现。榴輝岩“核”之間片理化部分則受注入影响而成混合片麻岩或黑云母微科长石片麻岩,而榴辉岩“核”的部分不易受注入影响,故云母石英偉晶岩脈及石英脈发育,与榴辉岩总昌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1.
扬子陆块西缘康定杂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麻粒岩是扬子陆块西缘康定杂岩的重要代表.通过对麻粒岩Rb-Sr、Sm-Nd、40Ar/39Ar和铬石U-Pb测年结果的比较,结合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历史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对麻粒岩的Rb-Sr、Sm-Nd和40Ar/39Ar同位素计时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多个岩体锆石U-Pb测年结果的一致性,表明康定岩浆-变质杂岩形成于新元古代(860~750 Ma).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还指示了康定杂岩形成于扬子陆块西缘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别地区不同超高压岩石和同一超高压岩石中不同变形期次石英的变形特征的研究,探讨超高压岩石折返时的流变学特征和状态。运用野外构造解析、组构分析、透射电镜和应变分析发现,除榴辉岩中静态重结晶石英外,其它超高压岩石中石英均发生了强烈的塑性变形,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条带等极为常见。石英石榴岩中石英交叉滑位位错的发育,说明经历了高温位错蠕变,其代表的差异应力为△σ=78.92a。石英脉的变形是超高压岩石折返到中地壳以后的角闪岩相退变峰期产物,其差异应力为△σ=25.2MPa。超高压二云母片岩中石英典型的糜棱结构代表的差异应力为:△σ=59.61MPa。大别超高压岩石可能是在构造应力比较低的情况下区域隆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粤西信宜贵子、茶山和陆川石窝一带浅变质云开群底部层状、似层状变基性超基性岩的研究表明,变基性岩以变辉长岩、变玄武岩、细碧岩、斜长角闪岩为主,伴生一套细碧角斑岩及少量硅质岩,变超基性岩则以蛇纹石化橄榄岩零星出露为特征,它们是遭受后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强烈改造的蛇绿混杂岩。变基性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E-MORB和N-MORB构造环境形成的大洋拉斑玄武岩。变基性岩、斜长角闪岩中获得的Sm-Nd全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824±77)Ma和(815±75)Ma,这为华南存在新元古大洋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4.
涑水杂岩出露于中条山西北部,主要由不同成分的长英质片麻岩系和表壳岩系构成。其中夹杂有多量的镁铁—超镁铁质构造岩块,并被晚期钾质花岗岩和各类基性岩脉侵入。涑水杂岩遭受多期强烈变形和高度变质,是一套古老的变质杂岩。关于涑水杂岩的时代归属,历来认识不一。虽然涑水杂岩在岩石组合、构造变形和地球化学特征诸方面与太华群相类似,可以对比,被认为同属晚太古宇,但由于以往在涑水杂岩中所测得的年龄值最大仅达18亿年左右,因此,开展涑水杂岩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实属亟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造山带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1990年以来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在大别山北部超镁铁岩带内发现榴辉岩,根据榴辉岩的发现以及同位素定年,解释了超镁铁岩带的构造背景;强调了岩石构造单位的正确划分对研究大别山地质的重要意义.对现行的岩石构造单位划分的分歧意见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几何结构的不同认识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周加涛 《科技信息》2013,(24):462-463
皖南蛇绿岩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超基性岩体,主要由方辉辉橄岩,另有少量零星的纯橄岩、含辉纯橄岩、斜辉辉橄岩等方辉辉橄岩之异离体和极零星的一部分与超基性岩浆的残余物有关的伟晶岩。二是中、基性岩类,它包括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基性闪长岩3部分。最后是细碧—角斑岩部分,它在整个岩体中出露很少,呈枕状产出。  相似文献   

17.
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天山北缘早石生代构造混岩中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的首次发现,认为该带是一条高压低温变质带。本运用了现代有限应变测量,磁组构和岩石组构等方法,对该混杂岩带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变形研究。最后讨论了该混杂岩带的形成机制、时代、运动学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作用、花岗岩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通过三个实例,讨论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指出: 1) 在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地区,中—高级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构成“三位一体”的岩石共生组合。它们均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带在形态上呈带状分布。 2) 混合岩本身分带不明显,未见同心分带现象。 3) 断裂变质带具有双变质带的特征,一般规律是下盘具有挤压特点,出现兰晶石、十字石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上盘具拉张性特征,出现红柱石、硅线石等低压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及混合岩;变质岩类的递增分带性不清楚。空间上双变质带彼此平行,且与断裂方向一致。形成时间上,二者同时,或略有先后,一般是先压后张,但仍隶属同一变质幕之内。 4) 由断裂构造作用所导致的双变质带,可以出现于大陆板块内部,也见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9.
江西武功山中生代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自江西中生代伸展构造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 7组花岗岩类的Nd -Sr同位素组成表明 ,它们具有两组ISr值 :加里东期山庄花岗闪长质岩体ISr=0 .70 6 6 1;中生代武功山区花岗岩类ISr =0 .70 981~ 0 .716 96 ,平均 0 .71381.七组样品都表现为低的εNd 值 :- 13.7到 - 10 .5,平均- 12 .0 .Nd模式年龄古老 :1835~ 2 12 8Ma .在εNd-t图上 ,所有数据均落在江西中部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Sm -Nd演化区内 ,远离球粒陨石地幔演化线 .结合岩石化学上的高钾、过铝以及岩体含有硅线石矿物等特征 ,认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是由与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相似的大陆地壳岩石通过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  相似文献   

20.
辽西太古代“建平变质杂岩”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平变质杂岩”是辽宁省西部太古代的最下部的地体,它由连续性很差的表壳岩、TTG岩石及其它深成侵入岩构成。基本岩石类型有镁铁质岩石(包括角闪岩、辉石岩、斜长角闪岩等)、麻粒岩、紫苏花岗岩、片麻岩及少量的超镁铁质岩和磁铁石英岩。常见且主要的矿物相是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岩相学研究确定了指示变质作用不同阶段的三个变质反应的存在,并且它们与推测的矿物相的转化关系吻合,结合地质温压的限定,本文得出了本区太古代末期的强烈的变质热事件的反时针的P-T-t演化轨迹,并推测出此变质热事件与大量的岩浆增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