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米罗、达利、马格利特……,他们的画作超出了现实,犹如梦境,似乎源于自由随意的发挥。但实际上,其中不乏艺术家们从现代科学中汲取的灵感。20世纪20年代初,社会混乱多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深刻改变了人们对社会的理解,弗洛伊德心理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以及机器时代的技术革新,极大地转变了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界的认识,也对绘画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的俄国国家杜马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经由选举产生并享有立法权的代表机构,而其中代表帝俄时期绝大多数居民--农民利益的农民代表一直是所有政党都不能忽视的力量.是政府和政党竭力争取的目标。农民代表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团结性,在杜马工作中他们的自我意识,阶级意识明显提高并努力向政权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农民代表来自社会底层,处于被统治的无权地位,再加之政府的分化政策.因此农民代表的意见并不能对杜马决议产生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涛 《科技信息》2010,(35):I0373-I0374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震憾世界的大事,伴随着这场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兴起了规模空前的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排满思潮。正是这股排满思潮动员起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奋勇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最有影响的大师们还在继续创作,但他们所代表的文学思潮已是强弩之末。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虽已初步形成明确的纲领并已崭露头角,却还没有自己强大的作家队伍。因此,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未来派、象征派、表现派、至上派、立体派、构成派等便乘虚而入、风靡一时,尤其在青年中间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俄国现代派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成帝国主义的产物。它反映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对现存制度的不满和对革命风暴恐惧、颓唐的心理状态。俄国现代派在文学上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兴起的俄国形式主义在对传统文学观的反叛中成长起来。他们不满传统的传记理论和象征主义艺术论等文学批评模式,把焦点主要投放在文学自身的语言与结构方面,提出了文学的本质是文学性及"陌生化"理论。这是现化西方文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对以后兴起的文学流派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8世纪初阿拉伯人开始征服中亚到20世纪初俄国人征服共管辖中亚这一千多年的中亚伊斯兰教史,在世界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亚伊斯兰教史的分期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对中亚各民族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一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摧毁了萨珊王朝,势力达到伊朗东部的呼罗珊,伊斯兰教出随之东进。但在8世纪初之前,阿拉伯人虽然经常侵掠中亚河中地区,但传播伊斯兰教在当时并不是阿拉伯战士所关心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与掳获战利品.直到8世纪初,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层…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党争取革命的主体——农民——踊跃加入统一战线的重要举措。毛泽东土地革命思想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继承了苏联土地革命、孙中山和国民党20世纪20年代的土地革命思想,总结了1927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经验,深化了认识,并提出新的主张,从而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开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传播过程也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序幕。文章认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等是20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龙隐 《世界博览》2012,(19):82-83
20世纪初是英国贵族最后的辉煌,他们每天吃四顿饭,早饭、午饭、下午茶和晚餐,晚餐经常要上22道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是英国贵族最后的辉煌,他们每天吃四顿饭,早饭、午饭、下午茶和晚餐,晚餐经常要上22道菜。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1917年是革命的一年,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布尔什维克革命实现了与1917年革命的融合,从而使这场精心准备的革命获得了与其成本和代价极不相称的历史性的成功。十月革命开启了一个神话,但神话的迅速破灭也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留下阴影。  相似文献   

12.
涅恰耶夫是近代俄国革命运动史上著名而又充满悬疑的人物。他的非道德、“目标证明手段合理”的革命原则以及独裁专制、恣意妄为的组织传统,蕴含了俄国恐怖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革命恐怖主义的思想源头之一。涅恰耶夫现象实质是革命政治中的极权型人格,以暴易暴的传统使俄国近代在革命恐怖与独裁恐怖之间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来解决,在各个阶段,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以农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为改变边区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破除陈规陋习,促进农民积极投身革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政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战争热情,为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普京对私有化腐败的打击与俄罗斯经济复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执政后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特别是惩治私有化过程中的严重腐败,采取措施打击金融寡头的违法掠夺,促使俄罗斯长期萧条后出现了经济复苏。从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俄罗斯新型权贵寡头崛起的过程,可看到前苏联党政官僚和企业经理的蜕变,还有西方产权理论和改革药方的误导,是私有化中滋生严重腐败的重要原因,普京惩治腐败未能解决深层次矛盾,未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走向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5.
韦拔群是右江根据地土地革命运动的先行者。他大力开展土地革命的宣传活动,指导东兰及周边各县的土地革命,培训土地革命骨干,推动了右江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建立共耕社,创造了土地革命新模式。加强土地法制建设,丰富了土地革命法制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土地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外科技组织决策咨询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日、英、法、俄科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国外科技组织参与科技决策的法律基础、运行机制特点以及科技决策的影响力,提出了:提高科技决策的地位;注意人员配置的多学科性和合理性;建立开放交流的运行机制;拓展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渠道4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沙皇俄国曾经侵略中国西藏。苏联建立之后,宣布放弃沙皇俄国的侵略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之后,苏联曾经在平息西藏叛乱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新刊布的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录,有助于今天重新审视西藏问题中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强调报刊要发挥宣传政策、组织群众、引导舆论、批评监督作用,指导和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期沙俄征服吉尔吉斯人,吉尔吉斯社会自然、半自然经济基础崩溃,氏族部落制度加速解体,民族分布格局发生变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得到逐渐发展.俄罗斯先进的农业技术、教育理念和思想观念传入吉尔吉斯社会,为吉尔吉斯的古老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但是,一定程度上使吉尔吉斯民族丧失了民族独立,中断了自然社会发展进程,导致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使其文化具有了浓厚的俄罗斯色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苏关系、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的变化,中国两次调整了外交政策,即由“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进而发展为“一条线”、“一大片”。两次调整的外交理念明显不同,前者的主要依据是意识形态;后者是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主要标准。因此,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在战略重点和策略风格上也就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