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三十年改革探索和实践,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逐步走上了一条成熟理性的发展道路。本文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为背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层面,探究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和价值取向,一是从历史看,改革开放是摆脱思想束缚,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创新;二是从现实来看,改革开放是基于现阶段基本国情,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再造;三是从面向未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创性的事业,当代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仍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司法独立原则源于西方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学说,其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法制原则。然而,在我国,尚未真正确立司法独立原则,代之以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追求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必将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有限司法独立原则,已难以适应现代法治进程的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原则,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应有选项。  相似文献   

3.
司法独立和法律人的努力是推进我国法治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两种力量。反思刘涌案件的审理过程,可以看出司法独立是树立法律权威,实现法治的中心环节;而法官等法律人素质的提高和对法律的忠诚以及法治思想的启蒙都将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各种类型的社会失范问题日益凸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治建设应当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失范治理研究的重要场域。从法治视角来看,法治意识与法治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失范治理的重要基石。以法治意识薄弱与法治体系滞后为主要表征的法治乏力困境是当代中国社会失范问题的重要成因,应从培育法治意识与建设法治体系等方面推进法治建设,为当代中国社会失范治理提供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5.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孕育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表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多维视角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深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向民、刘吉发、刘强教授主编,众多中青年学者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一套五部)系列专著,是全面系统地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的系列力作.纵览丛书,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科技智囊》2014,(12):13-1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习近平在说明中提到,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开启法治经济的新里程本次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开启了法治经济的新里程。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指出,过去认为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型,是县域和地域竞争在推动经济增长。但在法学界看来,制度松绑和市场力量的释放才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蕴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包括:弘扬人的主体性;面向人的现实性;突出人的实践性;诉求人的目的性。从哲学价值论的角度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本意蕴,对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种新兴事物,它蕴涵着人道文明的精神,体现着优越的价值内涵,被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组织予以肯定和倡导,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由于社区矫正所体现的价值,正是创建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当代中国,探析社区矫正的地方法治建设价值,促进地方法治和社区矫正有机地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治政府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价值取向上讲,深刻体现了价值与规范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伟大标志,从互动关系上讲,深刻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实践,从哲学上讲,体现了理念与实践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催生的国家治理模式,从政府行为上讲,体现了政府诚信与政府责任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监督模式,从公民参与来讲,体现了公民权利与公共权利的统一。亦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的深沉体认,从制度安排上讲,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礼法之治"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社会的基本治国理念,是将礼治和法治以"德主刑辅"的形式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礼治、法治思想,成为中华法系的标志之一。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通过合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将礼法之治的方法有效地应用到当代社会,将更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法治国家的确立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