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区矫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刑事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矫正所要实现的价值,正是和谐社会应有的价值内涵。它充分关注对犯罪人的人权保障,体现了对公正、自由、秩序等价值理念的追求与尊重。  相似文献   

2.
公正、谦抑、人道是现代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对其实现离不开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等动态的法律运行环节。社区矫正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着刑法价值理念的转换。现代刑法价值对于社区矫正的催生作用,和社区矫正运行对于刑法价值实现的推动作用,是认识两者关系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刑法价值视角下,我国应着力处理好社区矫正的惩罚性功能与恢复性功能的关系,并通过立法保障和制度设计引导社区矫正走向。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型刑罚执行方式,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适应国际化刑罚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在我国实行九年来,体现在行刑成本、罪犯改造、和谐社会建设、轻刑化行刑社会化观念的推广方面的效益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是一种综合性的,偏重于刑罚执行的法律制度,与刑法规定的刑种、量刑制度和刑罚执行措施有着密切关系。社区矫正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社区矫正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社区矫正价值理念的分析等问题。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还处于初步建立的阶段,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定位。文章从社区矫正基本概念和价值理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对指导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的犯罪。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矫正方式,体现了新的刑罚理念,是一种更富有"人道主义"的监管方式。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概念的阐述,对社区矫正依据、矫正主体、矫正对象、矫正手段等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构建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源于英美法系的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16年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从试点、试行到全面展开,从无法可依到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法治程度不高、执行主体不明确、管理队伍不专业等众多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颁布《社区矫正法》,明确相关管理主体职责、提升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扩大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以革命老区左权县作为调研区域,通过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检验美丽乡村建设感知价值、地方依赖对美丽乡村建设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感知价值、人居环境感知价值、公共服务感知价值和社区参与感知价值对美丽乡村建设满意度的正向影响逐渐递减.此外,地方依赖在经济发展感知价值、人居环境感知价值、公共服务感知价值与美丽乡村建设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社区参与感知价值与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印证了美丽乡村建设感知价值对乡村建设满意度的影响,同时革命老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中需纳入地方依赖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地位.以此为视角,针对社区建设,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方式、对象以及非监禁刑适用率低等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事执行体制和刑罚执行方式的重要革新,对于行刑的人道化、科学化以及降低行刑成本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社区矫正同时也存在适用对象的选择、适用程序、矫正手段以及矫正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的结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在肯定社区矫正价值的同时进行反思,科学选择适用对象、完善适用程序、提高矫正工作者素质,以真正实现公正、人道、科学、效益等行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区矫正应定位为非行刑处遇措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构,要客观全面认识社区矫正的正向价值和负面效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正确处理专门机构和社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逐年增多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使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责任和负担加剧,这种形势无疑呼唤一种更为合理的社区矫正模式来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维系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关系网络建设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关怀视阙下构建合理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强化社会矫正效果,真正体现对被矫正人员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仍处于试点和尝试阶段,实践中遇到众多问题,尤其是组织机构的不顺畅和工作队伍的不健全。因此,要理顺组织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社区矫正执行工作,充分发挥多方配合的社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由社区矫正专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5,(5):78-80
在我国,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起步较晚,其各方面发展还有待完善。文章从我国现有立法规定出发,就社区矫正对象的立法问题进行探讨。在对我国现有社区矫正对象的有关法律规定做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社区矫正对象立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扩大我国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增设社区服务的刑事或行政处罚,加强地方立法以适应社区矫正发展的需要等立法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小城市社区发展滞后,已成为目前我国社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关注泰安这样的中小城市的社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应以我国十多年来社区建设的背景为镜鉴,加强理论研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推进中小城市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制度,在我国已执行近十年。由于各地区经济环境差异较大,社区矫正工作主体建设面临不同的困境。四川省德阳市作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社区矫正试点,其存在的问题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西部城市社区矫正工作主体建设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该市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人力资源水平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社区功能下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主体面临素质不足和定位模糊两大困境。完善管理主体建设须完善立法、赋予管理主体职权,明确身份,加强专业化;完善参与主体建设需做到联动社区矫正专业人才职业教育,配套人才入口,明确参与主体分工,优化参与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实施五年以来,取得了阶段性丰硕的成果,逐步走向成熟,在2013年全国综治考评中,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位居全国第二位,得到了司法部充分肯定。为了更好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该文结合福建省社区矫正发展概况以及社区矫正专业前沿理论,结合专业思考从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及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包括厘清概念、创新方法、加强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业认同、提高参与程度的六个意见,力争对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实施5年以来,取得了阶段性丰硕的成果,逐步走向成熟,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但由于社区矫正是新生事物,还未正式出台社区矫正法,福建省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该文结合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现状,指出在法律依据、执法身份、队伍建设、装备保障、保外就医社区服刑人员管理5方面制约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9.
赵咏梅 《科技信息》2009,(33):T0372-T0372,T038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性化的刑罚制度,于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发展。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犯罪者顺利回归社会,符合我国建设扣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入手,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中国建设是当前我国的重大使命,其外在目标是追求人类最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与法治中国建设是统一的,社会和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法治中国建设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法治公平分配各种利益,法治矫正社会不公,法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