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乌金山适合地段沿海拔梯度设置11个样地,采用数量分类,对乌金山植物群落类型、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群落依次为油松林、侧柏林、油松侧柏混交林、油松山桃山杏混交林、白皮松林、油松白皮松混交林.(2)11个样地中共调查到乔木13种,灌木16种,草本31种.(3)物种丰富度成明显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的丰富度出现在中海拔群落中.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4)沿海拔梯度森林群落的最大树高、最大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等群落结构均呈单峰分布格局.(5)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相似,但没后者明显.β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有所降低,在低海拔较高.(6)在调查的海拔范围内,海拔梯度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坡度坡向为次要因子,海拔比坡度坡向对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丰富度以及(α、β)多样性的影响更大,而在局部尺度上,人为干扰以及小地形导致的生境异质性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群落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段,设计11个样地,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乌金山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计测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度、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在乌金山海拔950 m-1450 m之间,群落分为乔、灌、草3个层次,乔木层为油松单优组成,外貌特征上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其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呈平缓下降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乌金山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明显受群落类型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群落结构越复杂,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越大,均匀度指数越小.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数据,以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为测度指标,分析了辽东丘陵地区相对高差为867 m的中山山地——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规律比较复杂,但总体呈现出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的分布格局; (2)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森林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波浪状起伏,其值在1.37-2.07间变动; 在海拔1 267-1 347 m灌丛、草甸群落分布段内,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大幅度增加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大值3.95.Si mpson指数在海拔667-1 26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值在0.98-0.99间起伏,没有明显变化; 在海拔1 267-1 347 m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降低态势,至海拔1 347 m处达最小值0.85; (3)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的Jaccard指数的3个谷值分别反映了海拔767-867 m是落叶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067-1 167 m是暗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而Cody指数的2个峰值分别反映了海拔1 167-1 267 m是针阔混交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带,海拔1 317-1 347 m是灌丛群落向草甸群落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4.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 83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 000 m山野菜种类最多,海拔1 200~1 400 m种类次之;1 000~1 200 m,1 400~1 600 m山野菜物种数量有所减少;海拔1 600~1 800 m山野菜数量最少.山野菜随海拔梯度的分布与宝天曼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有所不同,呈中间高度膨胀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相邻海拔段的山野菜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系数越小.影响宝天曼保护区山野菜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海拔高度、群落温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以及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天然群落的结构特征,采用物种丰富度R、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对马尾松天然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并对群落垂直结构、主要优势种重要值、群落生活型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马尾松天然群落有植物11 746株,分属51科97属116种,物种随海拔梯度上升而增加.其中,中海拔梯度(Ⅱ、Ⅲ)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在低海拔梯度和高海拔梯度中均有分布;(2)随海拔梯度上升,4个海拔梯度乔木层主要优势种的种类依次为5种、13种、6种、8种.其中每个海拔梯度中均有马尾松分布,其重要值随海拔梯度上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3)随海拔梯度上升,群落物种丰富度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海拔上升呈线性增长;(4)群落树高随海拔梯度上升而增高,其中群落平均树高多在9 m以上,主要分布在5~10 m区间.(5)群落中落叶型植物多于常绿型.随海拔梯度上升,落叶乔木呈"下降-上升"趋势,常绿乔木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常绿灌木呈上升趋势,落叶灌木呈"下降-上升"趋势.海拔梯度的变化使马尾松天然群落的结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为马尾松天然林的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意义,也为揭示此类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变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枫湖水库消落带植物物种组成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红枫湖土质缓坡消落带、岩质岸坡消落带和河口型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以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共统计105种草本植物,隶属42科92属,菊科和禾本科居多,物种数随着海拔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土质缓坡消落带、岩质岸坡消落带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高程变化呈一定的时空异质性,河口型消落带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沿入湖口至河流上段差异性不显著.消落带植物物种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来自于高程梯度造成的水淹强度及不同消落带微生境的差异,可见,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受海拔、地形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群落构建机制在群落生态学中占据关键地位,探究物种亲缘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了解群落形成的过程.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软件探讨了植物群落谱系结构及多样性格局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植物群落谱系结构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逐渐聚集;时间尺度上,随着径级增大和群落演替加深而逐渐分散;分类群尺度越小,谱系则趋于分散.不同空间研究尺度下,群落多样性格局具不同特征:物种多样性随纬度上升而降低;群落多样性与海拔的关系包括:正相关、负相关、中等海拔多样性最高、中等海拔多样性最低、与海拔梯度无关等.综合传统谱系树构建与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构建更加准确的谱系树.  相似文献   

8.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P)研究了太白山针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影响太白山针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因素首先是群落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其次是群落分布海拔的影响.而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并不一定直接决定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群落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宝天曼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的普遍调查,发现该区山野菜种类为189种,隶属161属66科,并对山野菜水平分布、区系成分、生活型、食用部位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从海拔600~1 83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其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海拔600~1 000 m山野菜种类最多,海拔1 600~1 800 m山野菜数量最少.山野菜随海拔梯度的分布与宝天曼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有所不同,呈中间高度膨胀而峰值偏向低海拔的特点;相邻海拔段的山野菜植物种类相似系数较高;海拔段相隔越远,相似系数越小.影响宝天曼保护区山野菜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海拔高度、群落温度、群落类型、群落盖度以及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间相遇机率(P)研究了太白山针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影响太白山针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因素首先是群落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其次是群落分布海拔的影响,而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并不一定直接决定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群落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分别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物种群落仅。结果表明:(1)仪多样性在600—700m海拔段最高,在1600—1700m海拔段最低;(2)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各指数值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3)在不同坡向中,物种多样性在西南坡的各指数值最大,而在南坡的各指数最小;(4)不同坡度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值存在较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官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春、秋两季共捕获并鉴定出虾类14种,隶属于7科、9属,其中春季为11种,秋季为12种:春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中国毛虾和细鳌虾等3种;秋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和中国毛虾等2种。根据虾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该海域的虾类可分成两种生态类群,以广温低盐性种类为主(如安氏白虾、细螯虾),广温广盐性种类为辅(如太平洋长臂虾和细指长臂虾。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长涂西南侧海域和官山南侧海域,均匀性指数(J′)则在整个调查海域较为均匀。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调查海域虾类的群聚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调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具有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异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西藏巴嘎雪湿地春季藻类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5~7月,在西藏达孜县巴嘎雪湿地选择了7个采样站点,分两批采集水样28个,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结合鉴定藻类的物种,用直接计数法统计藻类的数量,研究了巴嘎雪湿地藻类群落特征。共鉴定到藻类263种(包括12个未定名物种),隶属于7门9纲19目36科79属。其中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有66种,占25.10%,为优势类群;四胞藻目(Tetrasporales)有40种,占15.21%;无壳缝目(Araphidiales)有28种,占10.65%,为次优势类群;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双星藻目(Zygnematales)为罕见类群;其余各目为常见势类群。优势种类主要有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湖沼圆筛藻(Coscinodiscus lacusteris)、窗格平板藻(Tabellaria fenestrata)、双头针杆藻(Syned amphicephal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新月桥弯藻(Cymbella.cymbiformis)、小桥弯藻(Cymbella laevis)、尖异极藻(G..acuminatum var.coronata)、缢缩异极藻(Gomphonema constrictum)、纤细异极藻(Gomphonema gracile)、棒形鼓藻(Gonatozygon monotaenium)。结果表明:巴嘎雪湿地的藻类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湿地环境健康状况良好。对藻类群落特征参数与水环境主要理化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EC(p〈0.01)、TDS(p〈0.01)、Sal(p〈0.01)呈极显著的负相关;EC与TDS(p〈0.01)、Sal(p〈0.01)呈极显著的正相关;TDS与Sal(p〈0.01)、种类数与丰富度指数(p〈0.01)、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p〈0.01)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P〈O.05)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研究了湖北龙感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粗梗水蕨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与粗梗水蕨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10科10属11种。粗梗水蕨群落群丛名为菰-水鳖,其群丛类型为挺水类。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粗梗水蕨群落辛普森指数(D)、香农成纳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846、1.939和0.809。人类干扰是导致湖泊水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建立保护点和迁地保护是保护该粗梗水蕨种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幂函数法则定量地分析在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空间异质性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组成结构改变,群落丰富度逐渐降低,轻牧>中牧>重牧;不同放牧梯度上,各物种种群在实际分布上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即偏离随机分布呈现集中分布趋势;不同放牧梯度上,群落总体空间异质性指数变化规律为轻牧=重牧>中牧,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为中牧>轻牧>重牧。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13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金塘港区2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大型浮游动12类40种,秋季大型浮游动种14类38种,春秋两季优势种均是东海沿岸岸常见种类。春季和秋季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布不完全一致,秋季的丰度和生物量远远小于春季的丰度和生物量。春秋两季多样性指数均偏低。  相似文献   

17.
对百户湾天然植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天然植被有5种典型群落,其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构成乔木层优势种分属9科16属,以落叶阔叶成分为主体;(2)各群落生活型谱以乔灌木等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3)该天然植被物种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58科454属823种,珍稀植物15种;(4)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2011年7月,用定点随机采样、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壳肉足虫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有壳肉足虫61种(包括7个未定名种),隶属于3纲3目11科17属。其中表壳目44种,占有壳肉足虫物种总数的72.13%,为优势类群;网足目16种,占26.23%,为次优势类群;单室目1种,占有壳肉足虫总数的1.63%,为罕见类群。优势种类仅为盘状匣壳虫(Centropyxis discoides)。结果表明:拉鲁湿地有壳肉足虫群落结构较为复杂,各样点有壳肉足虫的物种相似性系数在0.44~0.70之间,为中等相似,有壳肉足虫群落特征区域差异性不明显;多样性指数在2.40~5.42之间,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山西五鹿山森林群落分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调查,设置60个样地256个森林样方,运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该区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并采用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五鹿山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WINSPAN将保护区的森林群落划分为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白皮松林、辽东栎林等15个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D、H'和J在描述群落性质时不具有严格的一致性,但都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群落多样性与植物生长型的关系得出,森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