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瑜伽运动对高职女生身体形态、素质以及生理机能的影响.选取40名高职女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为期12周、运动强度为60~80%HRmax的瑜伽训练,每周3次,每次90min;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变.实验前后对照组身体形态、素质及生理机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运动组除身高和胸围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12周的瑜伽训练可以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瑜伽运动处方对治疗女大学生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瑜伽运动对女性痛经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为运动处方的效果。方法:将120名患痛经的女大学生分为。3组,分别进行12个月的健美操、健身走、瑜伽训练治疗,将训练后各组治疗结果进行对照评定。结果:进行瑜伽训练组的疗效有效率为87.5%(35/40),健身走为77.5%(31,40),进行健美操训练组的疗效有效率为50%(20/40),瑜伽训练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43.224,P〈0.01)。结论:瑜伽运动因其特有的项目特征,较其他运动方式而言,对痛经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作为运动处方治疗痛经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瑜伽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比常规教学方法好在实际教学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更有助于学生通过心理训练,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活动有机结合,以达到强化和加快瑜伽运动技能的准确形成,让学生迅速的掌握瑜伽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瑜伽锻炼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讨了瑜伽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症的内分泌机制,为运动治疗该症提供科学依据。招募女性育龄已婚绝经前乳腺增生患者40名,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名,实验组进行为期11周的瑜伽训练,每周3次,每次60,min,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变。在第11周后进行B超测试,所得结果经数据分析显示右侧及左侧乳腺体厚度有显著性改善,左侧乳腺体管内径、右侧乳腺管内径虽有改善趋势,但无显著性。孕酮、雌二醇及孕酮与雌二醇的比值均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结论表明,规律、连续的瑜伽练习可以使乳腺增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在青年人群中呈高发态势.本文通过定量分析,采取分组观察并比较组间和组内数据的方法,探讨瑜伽运动对青年颈椎病的防治效应.为方便比较和对比,作者将60名青年颈椎病人分为A、B两组,再邀请34名无颈椎病史的青年人组成C组,即对照组.主要为达到效度,10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对A、C组进行瑜伽训练,并参照相关文献中的Neuromatic2000M/C神经肌电仪和PPX-L型双能x线骨度仪,分别测试各组训练前后棘突肌电指标及骨密度值.笔者对结果进行记录,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分别进行组间、组内比较,发现:在训练之前颈椎病组(A、B)所测得的颈部波幅要低于对照组(P<0.01),而时程却大于对照组(P<0.01);而在训练之后,颈椎病组(A)和对照组(C)波幅都得到提高(P<0.01)和(P<0.05),时程都降低(P<0.01)和(P<0.05);结合相关检验,疗效评定得出颈椎病治愈显效率达82.85%, 从而得出通过瑜伽训练确实能对青年颈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沙坪坝区健身房瑜伽运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访问、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健身房瑜伽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对瑜伽概念模糊;健身观念走入误区,对瑜伽健身价值认识不足;师资缺乏,训练水平不高;练习环境欠佳;内容枯燥,见效太慢的偏见等因素成为制约瑜伽运动开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我市大力推广瑜伽运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福清市5家健身俱乐部190名瑜伽运动参与者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影响瑜伽发展的因素.建议:俱乐部瑜伽运动应系统安排训练计划,分层次进行教学;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科学、安全、专业化的指导,以达到练习者的锻炼目的;建立学员个人档案并开出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练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雪 《科技信息》2010,(10):275-276
瑜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运动健身方式、更是一种较理想的终身体育运动项目,瑜伽以其特有的瑜伽姿势和瑜伽冥想吸引着众多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瑜伽这项运动来锻炼身体。本文通过对山东体育学院2007级运动系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调查大量相关资料、书籍和期刊,同时也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挖掘瑜伽课在山东体育学院开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李洪一  车新蕊 《科技信息》2012,(30):325-325
本文对瑜伽运动系统进行了阐述,并对高中女生开设瑜伽课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证明,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最紧张的时期,对学生的身心都是最大的考验,而女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不喜欢剧烈的运动,瑜伽的开设将有利于她们舒缓心理压力,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杨蕊竹  何志海 《科技资讯》2023,(2):240-243+256
目的 探究相同训练时间、相同训练量不同训练手段的长期游泳运动对大学生执行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为医疗康复治疗和体育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60名大学生(年龄(20±2)岁,男女各30人)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HIIT组、MICT组、CON组,每组各20人,进行为期12周每周4次的游泳运动干预,实验前后进行执行功能和心肺功能测试。HIIT组进行30 min,不低于85%HRmax的强度完成8×50 m自由泳训练;MICT游泳训练组进行30 min,以≥60%HRmax且≤80%HRmax的强度完成400 m自由泳训练;CON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游泳运动干预。结果 运动干预后3组受试者在抑制功能方面反应时均有不同幅度上升,说明抑制功能有所下降,但数据下降幅度很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刷新功能方面,3组受试者反应时均有不同幅度下降,MICT组运动干预效果好于HIIT组和CON组。HIIT组和MICT组对转换功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与CON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12周的HIIT和MICT游泳运动对大学生执行功能和心肺功能均有积极影响。MICT游泳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过度有氧运动对不同性别成年骨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选取某学院体育系的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0人,女生40人,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训练组受试者需进行大强度的健美操训练,对照组受试者在此期间不进行任何训练,针对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指标测试研究。实验发现训练组不同性别成年人实验后体重非常显著性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脂肪百分比和瘦体重和实验前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长期过度有氧运动能够降低成年男性血睾酮含量,对骨代谢激素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长期过度有氧运动会使女性骨代谢负平衡。因此,不建议成年人长期进行有氧过度运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Ariel Dynamics运动解析系统分析功能性力量训练对大学生上肢本体感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以名身体健康,无运动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的男性大学生(19.85±0.75岁)为研究被试,实验组进行每周次,每次选取个动作,每个动作 s练习时间,重复练习组(动作之间不休息,组间休息s)。对照组不进行锻炼,分别对被试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两周进行测试,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经过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后,其肩关节,肘关节本体感觉敏感度得到提升。结论:4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上肢本体感觉敏感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而且影响趋势呈现上肢的远离躯体的一端效果高于靠近躯体的一端、且在四周训练中随着功能性力量训练时间的增加其精准性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借助SCL-90量表,将实验对象分为集体项目组、个人项目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4周、每周3次,每次30~45 min的体育锻炼,比较分析SCL-90实验数据.研究表明,实验对象除了躯体化以外的各因子得分都有显著的降低;集体项目组学生实验前后在SCL-90量表上得分差异的显著性高于个人项目组.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2个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恐怖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由此表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集体项目相比较而言更能提高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和恐怖3个因子方面的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14.
选取焦虑症状比较明显的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为期10周的对比实验,实验前后各组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运动处方干预10周后其焦虑症状显著改善,实验优于对照组。有计划、有目的安排体育锻炼活动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焦虑症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体育参与程度、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负荷等不同体育参与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量法(SCL-90)对大连市高校的421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常性的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在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下,保持一定频度(每周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在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的锻炼负荷对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负荷运动对女性血清炎性因子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某大学女研究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高负荷强度运动组、中等负荷强度运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高负荷强度运动组和中等负荷强度运动组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不同负荷强度运动。结果:实验后高负荷强度运动组体重、腰围、肺活量和对照组与实验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臀围、TNF-α浓度和对照组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IL-6浓度、Cor浓度均非常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及实验前(P<0.01)。中等负荷强度运动组腰围和肺活量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体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6、TNF-α浓度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及实验前(P<0.05),Cor浓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与实验前(P<0.05)。结论:负荷强度运动有助于成年女性血清炎性因子的调节,不同负荷强度的调节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7.
对某校大一学生进行自然教学实验,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88名被试进行SCL90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发现被试后测结果分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饮食3个因子以及总分、阳性项目数上显著低于前测;三次重复测量结果线性增长趋势不显著,但二次增长趋势非常显著;分组主效应和教师主效应不显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明显改善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对3 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65%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2)运动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非运动群体,重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升高呈下降的趋势;3)81.7%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高,但却有60%的大学生并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4)大学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采用SCL-90量表调查不同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大学女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发现中等强度练习组的被试者在强迫、抑郁、偏执3个因子巾有显著差异并得出结论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甲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慢性间歇运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康复影响,选择某医院住院的9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慢性间歇运动组和对照组,令两组进行相应的实验方案。结果:慢性间歇运动组实验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白细胞介素2(IL-2)均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后慢性间歇运动组血浆胰高糖素(GLU)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明显低于实验前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是慢性间歇运动有助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